李鸿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1958年合肥市大兴集的人民公社为兴办工厂,疯狂地挖开了一座卖国贼的墓地。随后人们用绳子拴住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这个最终落得粉身碎骨的人便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因一生签订30多条不平等条约而被百姓视为卖国贼。
《马关条约》之后李誓不入日国土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的罪证之一。其实在和日本人的谈判中,李鸿章已尽了最大努力。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下关与日本谈判期间被日本浪人用枪打伤,他的女婿张佩纶写信劝李鸿章应借枪伤请假归国,不要让他自己和整个家族成为众矢之的,但李鸿章并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利用枪击事件让大清挽回了一亿两白银的损失(详情见本报2010年12月6日秘闻版),亲自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发誓以后绝不再踏入日本半步。1896年李鸿章自欧美访问归来,到达日本海岸再换船回国。日本 *** 听说李鸿章要经过日本,早早就准备了行馆,但李鸿章坚决不上岸,一直等到接李鸿章的船开来了,在两只大船之间搭上跳板,李鸿章才在随从搀扶下走了过去。
李竭力压低庚子赔款数额
另一件让李鸿章背上骂名的事则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慈禧对八国开战时,李鸿章任两广总督,他认为中国单独对付日本尚不能战胜,向八国列强开战,无异于自杀。
此后李鸿章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在上海与八国驻沪领事议定东南互保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东南互保让富庶的南方免遭破坏,为中国保存了最后一点元气。1900年6月,为收拾八国联军之役的残局,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催其北上议和,部下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为替罪羊。但李鸿章仍抵京收拾残局。在谈判中,李鸿章以皇室对八国开战的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为外交借口,保全了领土的完整,并将向列强赔款的数额从10亿两降低至4。5亿两白银。1901年,《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原本应由奕劻签字,李鸿章对奕劻说: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庆王以后的路还长,你没必要把自己搭进去,这卖国条约还是让我来签吧!签完字的李鸿章口吐鲜血,一病不起。
梁启超:吾悲李鸿章之遇
临死时李鸿章赋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已,诸君莫坐等闲看。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评价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翁同龢,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其为官以清廉与尚气节而著名,是清末晚期清流派代表人物。所谓清流派,是指以清流自居,敢直言上谏的言官,但他们大多不了解国际形势,对外交与军事没有任何实际经验。
翁同龢毕生以扳倒李鸿章为己任,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装备上占有优势,但清军与日军在体制、训练等诸多方面相差悬殊,而且准备不足,主张尽量避免战争。但翁同龢高举道义大旗竭力主战,认为和谈便是卖国,结果清军惨败。
关于翁同龢为何一直竭力主战,他的学生王伯恭(曾任袁世凯的总统顾问)所著的《蜷庐随笔》中记载:甲午战前,翁同龢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去见翁,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我说:‘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翁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人!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翁同龢的行为只是晚清清流派官员的缩影。
李鸿章于暮年曾愤激地说: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国家利害,但信口开河,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天下事,为之而后难,行之而后知。有许多言官,遇事弹纠,放言高论,后来放了外任,负到实在事责,从前芒角,立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