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势详细资料大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了获得各种电极的电极电势数值,通常以某种电极的电极电势作标准与其它各待测电极组成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而确定各种不同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E值。1953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套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并人为地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电极电势
- 外文名 :electrode potential
- 提出者 :能斯特
- 提出时间 :1953年
- 套用学科 :电化学等
- 适用领域范围 :化学滴定分析,电池等
定义来源
双电层理论 德国化学家能斯特(H.W.Nernst)提出了双电层理论(electrical double layers theory)解释电极电势的产生的原因。当金属放入溶液中时,一方面金属晶体中处于热运动的金属离子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进入溶液。金属性质愈活泼,这种趋势就愈大;另一方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到金属表面电子的吸引,而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愈大,这种趋势也愈大。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液两相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s),双电层的厚度虽然很小(约为10 -8 厘米数量级), 但却在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了电势差。通常人们就把产生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并以此描述电极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电极电势以符号E(M n+ /M)表示, 单位为V(伏)。 如锌的电极电势以E( /Zn) 表示, 铜的电极电势以E( /Cu) 表示。 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本性,并受温度、介质和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标准状态
电极符号:Pt|H 2 (100kPa)|H + (1mol/L) 电极反应: 右上角的符号“⊖”代表标准态。 标准态要求电极处于标准压力(100kPa或1bar)下,组成电极的固体或液体物质都是纯净物质;气体物质其分压为100kPa;组成电对的有关离子(包括参与反应的介质)的浓度为1mol/L(严格的概念是活度)。通常测定的温度为298K。 用标准氢电极和待测电极在标准状态下组成电池,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值,并通过直流电压表确定电池的正负极,即可根据E 池 =E (+) -E (-) 计算各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的相对数值。 例如在298K,用电位计测得标准氢电极和标准Zn电极所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E 池 )为0.76V,根据上式计算Zn/Zn 2+ 电对的标准电极为-0.76V。用同样的办法可测得Cu 2+ /Cu电对的电极电势为+0.34V。 电极的E ⊖ 为正值表示组成电极的氧化型物质,得电子的倾向大于标准氢电极中的H + ,如铜电极中的Cu;如电极的为负值,则组成电极的氧化型物质得电子的倾向小于标准氢电极中的H + ,如锌电极中的Zn。 实际套用中,常选用一些电极电势较稳定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和其它待测电极构成电池,求得其它电极的电势。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24V。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22V。 将不同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数值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表。其特点有: (1)一般采用电极反应的还原电势,每一电极的电极反应均写成还原反应形式,即:氧化型+ne - =还原型。 (2)标准电极电势是平衡电势,每个电对E⊖值的正负号,不随电极反应进行的方向而改变。 (3)E ⊖ 值的大小可用以判断在标准状态下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而与参与电极反应物质的数量无关。例如: (4) 值仅适合于标态时的水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对于非水、高温、固相反应,则有一定局限性。而对于非标态的反应可用能斯特方程转化。影响因素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是离子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沉淀剂和络合剂,判断的因素是能斯特方程。 能斯特方程式:标准电极电势是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如果条件改变,则电对的电极电势也随之发生改变。电极电势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电极的本性,它是通过标准电极电势 来体现的。其次,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或气体的分压)、温度等的改变都会引起电极电势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由能斯特方程式来表示。相关套用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在标准状态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可直接比较 值的大小。 值越小(例如Li:-3.03V)的电极其还原型物质愈易失去电子,是愈强的还原剂,对应的氧化型物质则愈难得到电子,是愈弱的氧化剂。E⊖值愈大的电极其氧化型物质愈易得到电子,是较强的氧化剂,对应的还原型物质则愈难失去电子,是愈弱的还原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根据 值,判断标准状况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通常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总是由较强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向着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方向进行。从电极电势的数值来看,当氧化剂电对的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势时,反应才可以进行。反应以“高电势的氧化型氧化低电势的还原型”的方向进行。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时,通常指的是正向反应。 (2)根据电池电动势 池值,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原则上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由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的原电池,在标准状态下,如果电池的标准电动势>0, 则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如果电池的标准电动势<0, 则电池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在非标准状态下,则用该状态下的电动势来判断。 从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看,只有原电池的电动势>0 时,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自发地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就是说,氧化剂所在电对的电极电势必须大于还原剂所在电对的电极电势,才能满足E>0的条件。 从热力学讲电池电动势是电池反应进行的推动力。当由氧化还原反应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 池大于零时,则此氧化还原反应就能自发进行。因此,电池电动势也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据。 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体系的自由能降低。在恒温恒压下,自由能的降低值(-△G)等于电池可能作出的最大有用电功(W 电 ): -△G=W 电 =QE=nFE 池 即: 池 在标准状态下,上式可写成: 池 当 池 为正值时, 为负值,在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当 池为负值时, 为正值,在标准状态下反应正向非自发进行,逆向反应自发进行。E或 愈是较大的正值,氧化还原反应正向自发进行的倾向愈大。E池或 池愈是较大的负值,逆向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愈大。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计算平衡常数 一个化学反应的完成程度可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定量地判断。因此,把标准平衡常数K φ 和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联系起来。 △G φ =-2.303RTlgK φ △G φ =-nFE φ 则: nFE φ =2.303RTlgK φ 标准平衡常数K φ 和标准电动势E φ 之间的关系式为:lgK φ = 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n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中电子转移数目,F为法拉第常数。 该式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标准电池电动势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Eφ越大,平衡常数就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因此,可以用Eφ值的大小来估计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说,Eφ≥0.2~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平衡常数均大于 ,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已相当完全了。Kφ值大小可以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但不能决定反应速率。电势图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可以存在几种氧化值,各氧化值之间都有相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可将其各种氧化值按高到低(或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在两种氧化值之间用直线连线起来并在直线上标明相应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值,以这样的图形表示某一元素各种氧化值之间电极电势变化的关系图称为元素电势图,因是拉特默(Latimer)首创,故又称为拉特默图。根据溶液pH值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A表示酸性溶液)表示溶液的pH=0;(B表示碱性溶液)表示溶液的pH=14。书写某一元素的电势图时,既可以将全部氧化值列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列出其中的一部分。 在元素电点阵图的最右端是还原型物质,如Cl - ,最左端是氧化型物质,如ClO - 。中间的物质,相对于右端的物质是氧化型,相对于左端的物质是还原型,例如Cl相对于Cl - 是氧化型,相对于ClO - 是还原型。 判断歧化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歧化反应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它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是发生在同种分子内部同一氧化值的元素上,也就是说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同时被氧化和还原。 由某元素不同氧化值的三种物质所组成两个电对,按其氧化值高低排列为从左至右氧化值降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创远信科
2024-07-24 广告
2024-07-24 广告
介电常数,简称ε,是衡量材料在电场中电介质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它描述了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定义为电位移D与电场强度E之比,即ε=D/E。介电常数越大,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程度越高,存储电荷能力越强。在电子和电气工程领域,介电常数对于理解和设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创远信科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