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是什么意思
折子戏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
折子戏是戏曲剧种从成熟走向衰落时期出现的一个戏曲舞台艺术的表现方式。它的出现大致在明后期。由于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模式早被打破,明清传奇剧本动辄四五十出(折),演出连续几天几夜,演者观者不胜其长,戏班便改从整本戏中选取表演较精彩。
情节相对完整的折进行单独演出.折子戏于是成为晚明社会的时尚。它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文化环境演变、剧种艺术成熟、戏剧表现技巧丰满和观众审美趣味提高等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清之交著名的折子戏选集《缀百裘》便收录了80余部昆剧作品中400多个选折和30多部梆子腔剧作中的50余个选折。然而,折子戏虽大多是精华,但终究只是原作内容的片段展示,有的甚至仅仅是某一流派艺术家绝技的展示。
历史发展:
“折子戏”之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出现的。“折子戏”历来的称谓,有“摘锦”、“杂剧”、“插—出”、“零出”、“散出”、“散剧”、“集戏”等名称,意同名异,显露着历史的遗风,揭示出“折子戏”之名演变的轨迹。
诠释“折子戏”,必须对“折”加以解释,予以定义。划分演唱场次的单位,称之为“折”,但它又不同于现代戏剧的一场或一幕。“折”是音乐曲调上自成一“套”,为同宫北曲联套,故事情节为一个段落,是为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