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想了解更多的资讯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方法
1、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
2、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4、仔细、认真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资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资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资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5、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题目一目了然。尤其是几何题,若不会画图,简直是无从下手。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的准确,准确的画图,有时候能让你一眼就看到答案,再进一步演算就可以证实了;反之,如果作图不准确,就可能被带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区域性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建议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有所了解,现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 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2.第二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一般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训练后,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必再靠手指,可凭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于数感较差,又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导致心算能力难过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张翼文说。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以从实物入手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
养成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学会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学会认真书写。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子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方法
1、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
2、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4、仔细、认真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资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资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资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5、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题目一目了然。尤其是几何题,若不会画图,简直是无从下手。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的准确,准确的画图,有时候能让你一眼就看到答案,再进一步演算就可以证实了;反之,如果作图不准确,就可能被带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区域性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建议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有所了解,现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 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2.第二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一般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训练后,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必再靠手指,可凭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于数感较差,又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导致心算能力难过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张翼文说。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以从实物入手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
养成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学会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学会认真书写。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子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