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教案

 我来答
影视达人17
2022-10-02 · TA获得超过58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4万
展开全部

1.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化常识

1. 鲁人徙越 【文化常识】说“其”: “其”作为代词,相当于“他”、“他的”或“那”、“那个”,这里容易理解的。

上文“其可得乎”中的“其”,作副词用,相当于“难道”。它又指“大概”。

如“水淹千里,民其无望焉”,意为大水淹没千里土地,百姓大概没希望了。又指“一定”。

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期望。 2. 农夫殴宦 【文化常识】话说“宦者”: “宦者”俗称“太监”,又称“寺人”或“宦寺”,就是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

他们依仗皇帝的权势,常在外横行不法,欺压百姓。 3. 教学相长 【文化常识】说“至”:上文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中“至”解释为“极”,“至道”指极好的道理。成语有“至高无上”。

它又指“周到”。如“虽非亲戚,然助之至”,意为虽然不是亲属亲戚,然而帮助的周到。

它还指“到达”。 4. 樊重树木 【文化常识】《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xié)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它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5. 颜回好学 【文化常识】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èr)过”以德行著称,孔子赞赏他“贤栽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为仁”(《论语·雍也》)。

不幸早死。 6. 王充博览 【文化常识】话说“太学”:周朝设在王宫里的最高学府叫“辟雍”,诸侯各国的最高学府叫“太学”,平民也可入学,王充即是。

魏晋北朝时改为“国子学”、“国字寺”。隋朝改为“国字监”,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清末。

7. 不记人过 说“穷”:“穷”指“尽”。如《登鹳(guàn)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帝欲使其言穷”,意为皇帝想让他把话说尽。由“尽”,引申为“彻底”。

上文“悔不穷问”中的“穷”,指“彻底”,意为懊悔没彻底追问。又指“走到尽头”。

如《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它还解释为“困窘”、“贫困”等。

8. 欲食半饼喻 【文化常识】说“是”:“是”在文言中多作“这”解释。上文“而作是言”,意为却发出这样的话。

又,“是日天晴”,意为这天天气晴好。又,“是人也无礼”,意为这个人没礼貌。

又,“是人也无礼”,意为这个人没礼貌。又,“是犬为他人所弃”,意为这狗被别人抛弃了。

9. 反裘负当 【文化常识】说“臣”:“臣”本指男 *** 隶。《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chú)”者的自称,句意为我怜惜它的毛。 10. 管庄子刺虎 【文化常识】说“举”:“举”是个多义项的动词。

其常用义有(1)抬起。(2)推举,推荐。

(3)发动。(4)推行。

(5)举动,行动。 11. 齐人有好猎者 【文化常识】话说“得无”:“得无”作为副词性结构,表示推测或反问,常跟疑问语气词相呼应,可译为“该不会”、“怎能不”、“莫非,恐怕,是不是”等。

如“天晦,得无雨乎”,意为天色昏暗,莫非要下雨了。又,“久无音信,得无有恙乎”,意为产就没音信,该不会有病害吧! 12. 何梅谷之妻 【文化常识】话说“儒学”:儒学,儒家学说。

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 13. 邴原泣学 【文言知识】说“孤”:现代汉语中的“孤”,多指失去父母的孩子,成为“孤儿”。

但文言中的“孤”,往往指失去父亲的孩子。上文“邴原少孤”,意为邴原小时候失去了父亲。

又,“欧阳修少孤,其母教其识字”,这“孤”显然指失去父亲,因为他的母亲还在。 14. 晋人好利 【文言知识】说“何……之有”:“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句式,一般用于反问。

如《公输》“宋有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又如上文中“何哂(shěn)之有”,即“有何哂”,可译为“有什么好笑的”。

15. 范仲淹罢宴 【文化常识】话说“谥(shì)号”上文说的“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或贵族、名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

范仲淹因为生前文学成就较高,行为正直,故谥为“文正”,后世称“范文正”。他生前是没有这个称谓的。

唐朝的韩愈谥“文”,后世称韩文公。这都是褒称。

隋炀(yàng)帝杨广因生前阴险残酷、穷兵黩武,故死后得恶谥“炀”。 16. 一知半解 【文言知识】说“者”:“者”有多种用法,其基本用法是作助词和语气词。

上文“宋人有学者”、“吾所贤者”等中的“者”,用在动词或所字结构后面,是助词,可译为“……的人(事、物)”。“者”还有另外两种助词的用法:一是嵌在数词后组成“。

3.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练习

2 甲子是60年 !3水之南、山之北称之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河阳就是黄河 北岸!汉阴就是在汉水南岸!江阴就是长江南岸!4 苏,豫,晋,皖,鲁,浙,沪,中国别称应该是华夏,九州也行!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5,布衣只百姓,肉食者是指吃肉的人,,只有权有钱的人!白丁就是平民了!鸿儒就是有学问的读书人!南冠就是俘虏!鸿雁传书。

就是书信的意思!星汉应该就是银河了!“瀚海”在汉魏六朝时,指的就是“浩瀚的大海”!家乡别称是桑梓!月亮应该可以叫玉兔!古语有玉兔东升!闾左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人民!6 宋、齐、梁、陈 都城是建康!现在算是南京了!北宋都城是汴京,就是开封了!7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8 ,前中后三军,前锋,中军,后合!主将处于中军,击鼓代表前进,鸣金代表后退9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哭万喜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前面几问楼上就回答了!!10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5. 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课改五年来,许多问题层出不穷地浮出水面,逼迫人们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遗憾地看到批评者多建设者少、被动观望等待者多主动探究实践者少.我国从单独设立语文科以来,尤其是解放后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前苏联教育家的影响,课堂教学建立了一些模式(如“五个环节”“三个步骤”等).由于这些模式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影响甚广;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的改革,传统模式的不科学之处愈来愈明显,成了教育发展的桎梏.正如某些行业的管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中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似乎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课改前,广大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语文课不能这样上”,都怀着强烈的改革愿望;但是,旧的不行,新的语文课应当怎么上?头脑里又是茫茫然.虽然,教师们参加了课改培训,学习了课改理论,然而,理论到实践还须跨越一座“桥梁”,需要一个吸收、消化、运用的过程,而且,其中还可能产生误解、步入歧途.课改后,旧的模式被废弃了,新的模式又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痛苦摸索的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语文课: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或者为问而问,为讨论而讨论,课堂场面虚假繁荣,徒有形式而缺乏实质意义、价值;或者几个学生掌握着话语霸权,其他大多数同学充当冷静的看客,面向全体变异为面向个别:或者教师动辄表扬,对学生的发言缺乏恰如其分的判断、评价,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或者滥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抑制了学生对汉语言的感受和想象.——这种种语文课实在发人深思!批评容易,建设困难.然而,时不我待,课改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亟待建立新的模式.“模式”这个词,当今不大时兴,因为它仿佛带有贬义色彩.某种课堂教学结构或样式一旦成为模式,就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容易被人们固定化、程式化,以致僵化;这不符合新世纪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与时代潮流,不符合课程改革发展、创新的理念.所以,笔者以为,不宜在课改中用“模式”来匡正、束缚正在改革、探索的课堂教学;但是,针对上面列举的现象,又确实需要进一步明确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或者说几个基本的、必要的环节.一、学生读课文读课文,学生在课堂里有齐读、默读、散读、朗读之分.公开课上常见的齐读,书声琅琅,洪亮整齐,悦耳中听;其实这是表演给人看、给人听的读,对学生而言价值极低.它不适合于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运用,因为学生照顾了读的整齐,却无法用心去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它可以用在课文学习的结尾阶段,或者检查全班学生的古诗文背诵情况.默读,教室里一片静悄悄,而学生的大脑正处于亢奋状态,是一种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它越来越重要;教师要抓紧培养他们默读的良好习惯、方法,不断提高其默读的速度、效果.散读,学生读出声来,但又不大声整齐地读,而是低声地各读各的,表面上七嘴八舌、混乱嘈杂,实际上学生能够口耳心相通,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从而受到感染、熏陶.它一般适用于文学作品,但还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当然,学生也需要一个散读的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新课标十分重视朗读,并在四个学段一以贯之,要求学生朗读“用普通话”,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中大有学问,大有讲究;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朗读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朗读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比较欠缺.课堂阅读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保证学生独立感受、体验、理解的时间,要且慢开讲,且慢启发.那种学生连课文都还未读完一遍,还来不及“想想”,教师就急于发问的教学,表面上赶了进度,好像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教学当成“教案剧”的演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急躁,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独立阅读、思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是前提,倘若学生个人对课文缺乏感知、体会,那么,就谈不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更谈不上探究.以往,不少教师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明确,紧跟着教师既定的问题亦步亦趋,教师教案里的教学目标好像顺利达到了,教学进度按时完成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先入为主,造成思维定势,严重干扰了他们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可想而知,如此阅读,学生怎么可能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二、字词句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近几年来,一些观摩课上,由于字词句教学不够“热闹”,难以“出彩”,因此,执教者常常采取回避或者轻描淡写的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