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自愿性,趣味性,创造性。
1.自愿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和自愿的活动。
游戏能满足儿童两个内心需求:一是长大的需求,二是承担主动角色的需求。儿童这个时期有了想要独立自主的愿望,希望像成人一样生活,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扮演成人的角色,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常常是被要求、被控制、被命令,因此,他们非常向往改变原有的被动地位而居于主动的地位,游戏正可以实现儿童的愿望。
游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以其自身的娱乐性、趣味性以及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的玩具材料,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儿童可以掌控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主题、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等都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儿童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儿童自由、自主的活动。
2.趣味性。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
儿童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既没有外部目标,也没有内在约定,儿童参加游戏就是为了享受游戏的过程,而非追求游戏的结果。成人在评价儿童的游戏时,应着重在儿童参与游戏过程的情况,而非最终的结果。
3.创造性。儿童游戏具有假象成分,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社会生活。
儿童游戏是一种假想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指儿童的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反映。在儿童游戏中,不受现实环境的条件的限制,通过想象实现人物的活动。儿童的假想来自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为儿童游戏的发展提供基础。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