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信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词源学上看,信用与诚信密切相关,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义词。在古汉语中,“信用”一词由“信”和“用”两个字构成。“信”是一个伦理学范畴,其基本含义有两种,一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是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品德自律。二是信任,信任是基于对方诚信品质而有的相信观念和授信行为。基本对方的诚信品质,敢于信任他人,这才会发生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信用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为,信用是主观上的诚信与客观上的授信、履约的统一。
信用与诚信
“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是一个伦理学意义上概念,同时,“诚”、和“信”在古代又是两个分别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的范畴。
经济史视角下的信用研究:
诚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而信任则是信用活动发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因而经济史视角下的信用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信用活动中信任关系的形成与维护的研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信任“不单是那种到处可见的商业上的精明,而且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首先是诚实。诚实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保证信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