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们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0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李世民的儿子们

  李世民的长子承干、三子吴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五子齐王李佑和九子晋王李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就这样也是资料之间很矛盾啊!例如吴王李恪,一般的说法是他是最象太宗的儿子,英明精干,但是我也看到过说他骄纵不法的记载,据说后来高宗杀他正是以此为把柄;再如魏王李泰,原来演的那个《武则天》上说他是肥的不得了,但是我也看过其他记载说他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

  唐太宗共有过14个儿子。长孙皇后生太子承干,四子濮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二子李宽,生母不详。幼年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智云,太宗未即位时即死,贞观初年追封楚王。三子吴王李恪,生母杨妃。且有一弟,为太宗第六子蜀王李?。五子李?,生母阴妃。七子蒋王李恽,生母王氏。八子越王李贞,生母燕妃。且有一弟,为太宗第十一子江王李嚣。李嚣贞观五年受封,第二年即死。十子纪王李慎,生母韦妃。十二子代王李简,生母不详。贞观五年受封,当年即死。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生母杨妃。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生母杨氏。

  其实太宗的儿子还是不少的。虽然其中2、11、12三子早夭,可仍有十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史书中认为“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称他们都是“才高辩悟”,但是都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嫉妒陷害。而对太子承干,五子李佑的评价最低,称他们是“愚弟庸兄”。

  太子承干因为是生在承干殿,所以得名。太宗未即位前曾先后封爵恒山王,中山王。太宗即位后,年仅八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因为他生性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太宗常令承干监国,借以考察锻炼太子的才干。但是,承干长大成人以后,渐渐的开始声色犬马起来,其实是堕落了。他还有个特点,如果有人要劝谏,他能在别人还未开口之前就主动的检讨自己,弄得劝谏之人反到不好意思了。但是,他那是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太宗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对承干逐渐不满。而濮王李泰此时脱颖而出。李泰循礼好学,聪明多才。太宗还为李泰开置文学馆,延请四方名士编纂《括地志》,以增高李泰的声望。承干发现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并且由于他酷爱打猎,不慎摔坏了腿,落下了残疾。面对风流倜傥的李泰,难免产生自卑心理。尽管太宗一直没有正式的要废除承干的太子之位,但整个的政治局势却对太子十分不利。他勾结对太宗不满的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和太宗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密谋发动叛乱。不料,承干所养的刺客首领纥干承基因受齐王李佑谋反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供出了承干的造反阴谋。太宗特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等重臣负责,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查实后太子承干被废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汉王李元昌赐自尽,侯君集、李安俨等要犯一律处死。

  本来,太子被废,李泰就成为新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长孙无忌坚决主张立晋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是关陇世族集团的首领,得不到他的支持,太宗也很为难。而且,由于立太子是在太宗晚年,太宗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局,最后不得不立李治为太子。吴王李恪是一个文武全才型的人物,太宗认为他很像自己,晚年也有过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却受制于长孙无忌没能如愿。李恪与长孙无忌之间也是势同水火。唐高宗永徽三年,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主审此案,借机将李恪牵连于内,李恪因此被赐死。

  李佑,太宗第五子。曾先后封爵宜阳王,楚王,燕王,齐王,还做过豳州都督,齐州都督。李佑不尊法度,私蓄武士,并整日与宵小之辈斯混,不求上进。太宗为教育李佑,特派正直的权万纪为王府长史,令其时时劝谏李佑。但是,李佑并不悔改,还是每每不能令太宗满意。权万纪怕自己也受牵连,就劝李佑上表谢罪。同时他还替李佑在太宗面前打了保票,说李佑必改。因此,太宗没有深究,只是下诏训诫李佑,同时勉励权万纪。李佑受到太宗训诫,心中不满,又发现权万纪没受责罚,因此认定是权万纪出卖了自己。为此,他与亲信君谟密谋杀害权万纪。但事情败露,权万纪在缉拿罪犯的同时将事情报告了太宗。太宗下诏,要他二人入京。李佑此时方寸大乱,在君谟的鼓惑下,杀了权万纪,公然造反。太宗派李靖前去平叛。因为李佑所属封地百姓不愿附王叛乱,因此李靖很顺利就平息了叛乱。李佑最终被赐死,并被贬为庶人。

  第六子蜀王李愔和李恪也是不须多让。他常常无故殴打官吏,又游猎无度,行为不法。因此屡受太宗责罚。后来在李恪谋逆案中,他也受牵连以致被贬为庶人。后来他又时来运转,被封为涪陵王。他死于干封二年。咸亨初年,朝廷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并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越王李贞算个人物。在武则天称制的时候,他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李霭、灵夔子范阳王蔼、元轨子江都王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等,秘密图谋匡复唐室王朝。武则天派出十万大军平叛,由于实力悬殊,李姓王室内部也是一团散沙,李贞其兵仅仅二十天即告失败。李贞服毒自杀。

  纪王李慎虽不肯与李贞共谋叛乱,但李贞兵败后,李慎仍受牵连,被判流放。死在蒲州。

  蒋王李恽本来王爷做的很平稳,不知为何被人诬告谋反,也怪李恽的胆子太小,因过度恐惧而自杀。死后被赠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曹王李明是最小的儿子。于贞观二十一年受封王爵。高宗时还先后坐过梁州都督,虢、蔡、苏三州刺史。但在永崇年间,因为受到李贤谋反案的牵连,被降封为零陵王,发配黔州。后被迫令自杀。景云元年,朝廷明发丧礼,并将其灵柩移回京城,陪葬昭陵。

  赵王李福是除李治之外,太宗儿子当中最幸运平安的了。一生享受贵族生活,没什么波折。

  濮王李泰也觊觎太子之位。他结交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为自己的心腹。并且通过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为自己联络朝臣,建立自己的朋党。借以图谋太子之位。这也使太子感到了威胁,所以太子的叛乱与李泰有很大关系。太子的叛乱失败后,承干在太宗面前也告了李泰的状。因此,太宗解除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衔,降封他为东莱郡王。不多久,又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但是太宗对李泰的喜爱不减,仍然在朝臣面前不时夸赞李泰。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李泰为濮王。高宗即位后,对李泰也是非常优待。永徽三年,李泰死于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后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文集二十卷。

 

  尽管李泰因为图谋太子之位被贬,但太宗还是很喜欢他。只是长孙无忌不喜欢他,太宗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也许是为了保护李泰,既然李泰做不了太子,那就是平安做个王爷也就行了。可能太宗怕自己死后,长孙无忌会对李泰不利,他先是把李泰贬到外地,使其远离权力斗争的旋涡。同时下诏规定,以后,凡是因为无道被废的太子和窥伺太子宝座的藩王,这两种人永远没有资格作为太子的人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太宗把吴王李恪给忘了。太宗常夸李恪像自己一样文武全才,几次想用他代替李治,但无奈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只得作罢。而太宗死后,长孙无忌总是怕李恪会篡夺李治的帝位。因此,长孙无忌才会借高阳公主谋反一案将李恪置于死地。李治虽懦弱,却顾及亲情,不想杀李恪,但当时的长孙无忌就和康熙初年的鳌拜一样,根本就由不得李治。李恪临刑前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如此擅权,残害忠良,老天有眼,他就快要灭族了。李恪不知道,他死前对长孙无忌的诅咒,被他未来的弟妹——武则天给实现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