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材料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摘自徐倩“小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一文
要求:在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
主要理论解释:
1、利率渠道
这个应该是比较容易被想到的,也是最直接的效果。因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或者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利率,这个过程也很容易通过IS-LM模型来解释。
比方说,实际货币供给MS/P增加,短期来看,会引起利率的降低,从而LM曲线向下移动,在相同产出水平下,利率降低,而利率的降低会刺激投资,投资反过来又会增加产出,产出的增加对货币需求会增加,货币需求的增加会提高利率。总的来说,利率降低,产出增加。
2、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对实体市场产生影响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信贷,一般而言,如果央行以更低的利率提供信贷给商业银行,那么货币需求将会增加,整个货币市场的总供给会增加。贴现率就属于这一种方式。
3、汇率渠道
考虑货币紧缩的状况,在给定产出水平的情况下,货币存量的减少会使得利率上升,高利率增加了对国内货币的需求,资本流入,国际市场上本币减少,那么汇率下降,货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的下降导致净出口的恶化,那么国内资本净外流加速。由于低成本的进口,那么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较稳定,同时贸易平赤字对产出有收缩作用,这就达到了其政策效果。
扩展资料:
1、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24-05-27 广告
推荐于2017-10-11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主要有三种:
(1) 是传统的货币渠道。
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产出和名义利率的函数。即
当名义货币(Ms)增加――实际货币增加――名义利率(r)下降――实际利率r下降――资产价格上升――投资I增加――总需求AD增加
(2)是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贷款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
央行减少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出售债券――非银行部门减少持有货币(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减少贷款、增加债券――企业增加债券发行――银行增持企业债券
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行企业债券困难―――不得不向商业银行贷款――商行提高对其贷款利率――中小企业投资需求下降
结论:对很多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资并不是完全可替代的
①能发行债券的企业融资成本受债券市场利率影响
②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受贷款利率影响
(3)资产负债表渠道
又称净财富额渠道,是指持续的非预期的通货紧缩使得财富的分配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债务人的净资产减少使得资信受到影响,从而对投资造成额外的负面影响。
过度负债――企业出售资产――银行准备金上升――货币乘数下降――物价下跌――企业价值下跌――企业破产增加――囤积现金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在表现形式上非常接近。即同样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以经由特定借款人受信能力的制约而得以强化。
区别:
资产负债渠道从银行贷款供给角度解释信用对经济的独特影响;
银行贷款渠道则从不同货币政策态势对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解释信用在传导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随着货币供给减少与利率的普遍上扬,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将遭到削弱:①从净现金流量看,利率的上升导致利息等费用开支增加,从而直接减少净现金流;销售收入下降则从间接渠道进一步减少净现金流。②从证券价值看,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股价的下跌,从而现有证券品的价值随之减少,资产状况相应恶化。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从而引起银行信用的下降
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且容易获得银行信贷;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垄断性行业的优势企业,在各种融资活动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境地。大型企业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信贷市场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大型企业等所谓优质客户甚至成了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重点对象。信贷融资对象与股权融资对象呈趋同趋势,社会资金使用集中于大企业。在中小企业实业投资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可以比较优惠的条件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客观地来看,如果这种集中是基于现实的投资或交易需求的话,资金向大型企业集中本身并一定有什么负面影响。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事情并非全部如此。一方面大型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比较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优惠获得需要的大量资金。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动辄对大型企业授信几十亿、上百亿元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小企业资金需求强但信贷获性可能性低。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恶化,资信评级下降、信贷可获性降低,银行的信贷投放减少,导致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减弱。虽然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贷款难问题,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但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困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除了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等已被普遍关注的体制性障碍之外,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变化引起的信贷困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按照目前的规定,商业银行只对信用评价为A级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A级以下企业得不到贷款。据有关方面的典型调查,西北地区A级以下企业占比为80%,东北地区高达9096,南方地区一般也达到40%~50%。对于40%一90%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可能有投资意愿,有融资需求,但信贷渠道并不畅通。也就是说,问题不仅是渠道不够畅通,而是渠道本身就不够多。在许多地方,货币政策只能覆盖20%~60%的中小企业。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放大了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当放松货币政策时,银行信贷渠道放大了基础货币的投放,经济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名义利率上升和汇率的膨胀强化了银行对贷款的偏好程度,商业执行货币政策中强化了对经济的积极效应。
而当货币政策收缩时,在经济向新的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中与不存在银行信贷渠道的情况,相比名义利率收缩的程度和本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强,强化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消极效应。当货币政策收缩时,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得到贷款则更为困难。 中国为例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确实存在,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如何判断和把握货币政策的“松”和“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于2017-10-0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分析 (一)我输送可以看到,利率传导渠道要发挥作用需以债券市场的生成和发育为基础,在利率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公众对于货币与债券这两种资产的组合。如果货币与债券之间不存在充分的替代性,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就会影响债券的价格,由此改变债券的市场利率。比方说,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并收回在货币(货币供应量减少),通常会使债券的市价下跌和利率上升,而公众为放弃稀缺的货币资产,将要求获得更高的报酬,致使货币的利率上升。这样,企业为给定的融资将要支付较高的成本。所以,有效的利率传导渠道是与债券市场的有效性相关的,这就要求债市场有相应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有丰富的债券品种,即有不同风险(信用等级不同)、不同利率、不同期限的债券发行,又要有范围不受限制、具备丰富金融经验的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同时,成熟的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及制度对债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也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观我国现阶段的债券市场,能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品种与个数不仅极少,且已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存在投资者范围受限制、债券的品种和数量与需求不平衡等问题。这样,就很难使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目标由债券市场传导到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
(二)信货传导渠道的建立有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至少在一些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公司向银行的贷款与其他形式的公司债务并不是完全替代关系,在公司的贷款供给减少时,它不能完全通过向公众发行债券来弥补贷款的减少。 第二,当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时,必然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供给。 第三,假定经济体系存在某种形式的不完全价格调整,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非中性的,即可以引起实际变量的变化,对实质经济产生有效的影响。
(三)就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而言,不管是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还是财富变动效应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求有一个良好的股票市场。而我国的股票市场发育尚不完善,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引起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利率只是引起股价波动的众多因素之一,利率变劝对股市的影响可能被其他因素对冲,目前较低的利率和低迷的股市并存就是很好的说明。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由于其它影响股市的因素而受到了梗阻。因此,可以说,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传导渠道。
(四)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十分重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相对于外部经济),汇率传导渠道的作用是有限的。中央银行在外汇公开市场上的频干预,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于货币政策目标方面的考虑,而是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增加国家外汇储备、维护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汇率传导渠道也不是我国货币传导的主要渠道。 结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大环境下,信贷传导渠道是主要的传导渠道。其他三种渠道不是不发挥作用,它们是作为辅助传导渠道发挥作用的。
主要理论解释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冲击通过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方式与途径。它不仅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不断增强。本文在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货币观点和信贷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冲击通过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方式与途径。它不仅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
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产出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的高低。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其货币政策来影响上述指标。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货币政策在短期可以影响价格水平、货币总量、汇率及名义产出或者称之为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货币增长率与名义GDP。传统理论主张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通过控制名义变量为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提供基本框架,从而使其能够获取准确的价格等信息以便有效地配置资源;同时货币政策应尽量避免动态上的不一致,实际经济运行中表现为以价格稳定为目标。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货币与实际经济变量联系起来的金融市场。许多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重点分析货币政策与产出变动的相关性,而忽略货币政策的冲击引发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中间过程,将这种动态的传导过程视为“黑匣子”。假设这一过程能够完全按传统的教科书式的货币理论做出解释。传统货币理论使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传导过程,被称之为“货币观点”。
在这种分析框架下,未预期的名义货币增长率上升(下降)导致短期实际利率的下降(上升),进而使长期实际收益率的下降(上升)和对利率变化较敏感的实际消费的增加 (下降)。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这种变化会引起产出的上升(下降)和失业率的下降(上升);按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价格会发生同比例的上升(下降),实际产出不发生变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变动引起资产收益率变动进而影响实际经济产出的又一渠道。未预期的名义货币增长率上升(下降)首先导致短期实际利率的下降(上升),总需求的上升(下降)导致资本账户及经常账户的恶化(改善)。这种变化会引起名义汇率(以单位外币可兑换本币的数量表示)的上升(下降)。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名义汇率的上升(下降)会引起实际汇率的上升(下降)。本币贬值(升值)刺激(抑制)出口,抑制(刺激)进口,导致产出和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下降)。汇率变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强化货币政策的效应取决于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与外国实际利率差异的敏感程度。 货币观点的分析隐含着以下假定:
A1:价格不作即时调整以抵偿(名义)货币量的变化;
A2: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直接影响名义货币量;
A3:对借款人而言,贷款和债券是完全替代的(实际上是说引入银行是不必要的)。 这种观点在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存在几点重要的不足:首先,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是,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货币政策冲击,引起公开市场利率的微小变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依然十分显著。但是实证研究并未发现与这种影响相一致的传统货币观点所强调的资本成本效应的存在,显然存在其他因素起到了放大货币政策效应的作用。其次,从时间路径上来讲,利率的变化与消费支出的变化在时间上存在严重的不匹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消费支出往往发生在利率恢复到初始水平即利率效应结束之后才会对货币政策冲击做出反应。最后,在支出效应的构成上,传统分析的一个既定假设是货币政策应该对短期利率有较强的影响,而对长期利率特别是长期实际利率的影响较弱。然而,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实际生活中货币政策显然对被认为应该对长期利率变化反应较敏感的耐用品如住房、生产设备等的购买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总之,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很难对货币政策的放大效应、时效性及支出效应的构成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