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如何做?
展开全部
充分信任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更少压力地去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
懂得「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通过技能教养法让孩子拥有独立面对问题的信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父母的育儿理念多么先进,执行得如何完美,孩子依然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父母。
比如男孩 5 岁了,还整天尿裤子,怎么办?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总是用拳头说话怎么 办?做作业总是东张西望?......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能一帆风顺,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问题时,有一类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上,遇到问题立刻出手解决,帮小孩搞定所有难题,铺平所有的路。这类家长被称为直升机家长,其实,这不是个褒义词,因为,你帮孩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反而会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有学习能力、有担当的成年人。我们大人都知道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样教孩子「捕鱼」,也就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需要记住这一句话: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
1、筛选问题
我们先来看怎么筛选问题。我们常常会看不惯孩子的很多地方,甚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处处是问题,浑身是问题,从早到晚都在出问题。但是,研究告诉我们,一个阶段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守住自己唠叨的嘴,过度的操心,聚焦一个问题来解决,那么你会发现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的效率要比你同时唠叨很多问题,效率高多了。
那么怎么选择哪个问题应该是要重点解决的呢?我给你四个维度,帮你完成问题筛选:
第一个维度:问自己是实质问题吗?实质问题,就是一件事情发生,它的结果是由别人承担, 而不是孩子自己承担。这种问题是父母要出手来管的,如果家长不出手干涉, 孩子就变成了熊孩子。和实质问题相反的,就是后果是孩子来承担,而且孩子是可以承担的问题,那这种父母就不需要管。比如孩子走路不是慢慢走的,而是跑得很快,结果摔跤 了,他摔个一两回,一旦自己承受了这个后果,你发现他就会改变。
第二个维度: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意思是说,问题出现是因为孩子,还是其他因素。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问题,其实很可能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甚至就是父母的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在外面特别乖巧,但是回到家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家像条龙,出去像条虫」。这个问题一般都不在孩子身上,背后很可能是照顾者对孩子保护得太好了,使得孩子没有能力应对外面的世界。所以问题可能出在都是照顾者身上,而不是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鼓励孩子要大胆就没什么用。
第三个维度是:随着成长会改变吗?
如果有些问题的确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孩子本身的心智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年纪大一点,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放一放,不用着急让孩子改掉。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四五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希望孩子能写好字,或者,一到夏天就着急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这些其实在当下都是不需要解决的问题,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不容易。
第四个维度,问自己是故意的问题吗?也就是看看问题是孩子在无意识情况下造成的,还是故意造成的,如果是不是故意的,那这种问题,也不用管。比如,比如孩子的手部动作幅度比较大,啪一下把杯子打翻了,这个时 候,你要去告诉他手部动作的幅度不要那么大。你说很简单,觉得自己都告诉孩子怎么做了。可是这可能是孩子偶然发生的行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让他改是改不掉的。
综合一下这四个维度,只有是实质性的问题,主要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且不是无意的,随着年龄长大也不能改善的问题,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筛选完问题,我们就可以往下进行,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
2、明确主体
我先来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比如和同学闹别扭了,你会不会插手?你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比较好」。那如果这个问题孩子自己一直没有解决呢?你能忍住不插手吗?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就不那么确定了。
其实,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要搞清楚的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孩子,不是父母。
如果解决问题的主体是父母,那么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当再次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孩子还是做不到充满信心地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就袖手旁观,完全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而是强调父母要谨慎出手,要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在一旁倾听孩子的方案,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在一旁起到陪伴和偶尔搭个台的作用,并不是我们和孩子分析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我儿子查理三年级时,有一天回到家哭着说自己被打了。他被揍了几拳,还被推搡在地。被这个孩子打不是第一次,以前也被打过,但是都不严重,这次显然是被打得太疼了,查理哭得很厉害。
我问查理两个问题:这个打人的孩子是只打你一个人,还是别人都打?他打你的时候,你身边的同学怎么说?查理回答:「这个孩子经常打人,谁都打,这次他打我的时候,大家都批评他,说他不对。」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排除了查理被霸凌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是霸凌,孩子很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父母出面和学校沟通。这次是一般男孩子之间的身体冲突,是查理必须学会处理的。
于是我问查理:「你希望妈妈怎么帮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查理回答:「你和我们老师说一下,我希望他明天向我赔礼道歉,并且我会告诉他,我不原谅他,因为打人是不被原谅的。」
我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于是给查理的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第二天,查理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打人的同学已经向查理赔礼道歉,结果出乎意料,查理马上表示原谅了那个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查理占主导,解决方案是他提出的,我作为家长只是负责配合。这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二步——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后,父母只需要多问问孩子:你希望我怎么做?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尝试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去实践。
不过做到这一步,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太难,难的是,当一个问题拖了很久,我们能不能忍住不插手。
3、给足时间
比如,那个打人的孩子和查理是同桌,所以我老是担心这样的事反复发生,就问查理,需不需要帮他换位置。但查理拒绝了。理由是,如果他不愿意和打人的男孩坐的话,全班就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坐了。
虽然很难,但我还是牢记「谨慎出手」的原则,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决定。
不换座位,那个打人的孩子又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之后查理被打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我发现查理回到家经常画画,在画里,他把自己画成了超人,在对着一个小个子的人或发脾气,或讲道理。我一看到这个就知道他在学校又被打了,被打以后没地方发泄,就只能回家画这样的画来发泄。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还是忍住没插手,但忍得有点辛苦,并且常常觉得有非常容易的方法去解决,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去冒这样的风险。身边的老人也给我压力,觉得我不管孩子,不是个尽职的好妈妈。
可是,我一直做这方面的研究,很清楚地知道,当我们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他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而且我们并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能自己解决。但父母给出意见方案,如果孩子能够遵照执行,很快就能有效果或达到目标,这个前进的道路是直线往上的。如果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道路则是弯弯曲曲的,甚至他们经常走冤枉路,因为自己摸索的过程肯定慢于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做。
所以这就是第三个重点,除了明确主体之外,如果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把这些问题的探索看作长期战,孩子在其中奋斗,父母在一旁给孩子提供能量支持和帮助孩子情绪调整就可以了。
父母不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有信心,更少压力地去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
在查理和同桌持续产生矛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查理自己在不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带书到学校去分享给同桌,或者多带块橡皮去学校。
一个学期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好像解决了,因为查理不再画类似的画了,而且告诉我,那个孩子现在已经是他的兄弟了。
我对查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吃惊。我是一个母亲,自家孩子遇到一个打人的孩子,我本能的、自私的想法是把打人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隔离开,但是,我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还想着帮助打人的孩子,想着如何和他做朋友。最后,查理也用自己的方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把问题最终解决了。
给足时间的关键是父母要牢记:孩子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七次犯错的机会,请掰着手指头数,到孩子已经同样的错误犯了 7 次,或者孩子向你求助,再出手吧。
懂得「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通过技能教养法让孩子拥有独立面对问题的信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父母的育儿理念多么先进,执行得如何完美,孩子依然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父母。
比如男孩 5 岁了,还整天尿裤子,怎么办?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总是用拳头说话怎么 办?做作业总是东张西望?......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能一帆风顺,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问题时,有一类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上,遇到问题立刻出手解决,帮小孩搞定所有难题,铺平所有的路。这类家长被称为直升机家长,其实,这不是个褒义词,因为,你帮孩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反而会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有学习能力、有担当的成年人。我们大人都知道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样教孩子「捕鱼」,也就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需要记住这一句话: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
1、筛选问题
我们先来看怎么筛选问题。我们常常会看不惯孩子的很多地方,甚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处处是问题,浑身是问题,从早到晚都在出问题。但是,研究告诉我们,一个阶段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守住自己唠叨的嘴,过度的操心,聚焦一个问题来解决,那么你会发现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的效率要比你同时唠叨很多问题,效率高多了。
那么怎么选择哪个问题应该是要重点解决的呢?我给你四个维度,帮你完成问题筛选:
第一个维度:问自己是实质问题吗?实质问题,就是一件事情发生,它的结果是由别人承担, 而不是孩子自己承担。这种问题是父母要出手来管的,如果家长不出手干涉, 孩子就变成了熊孩子。和实质问题相反的,就是后果是孩子来承担,而且孩子是可以承担的问题,那这种父母就不需要管。比如孩子走路不是慢慢走的,而是跑得很快,结果摔跤 了,他摔个一两回,一旦自己承受了这个后果,你发现他就会改变。
第二个维度: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意思是说,问题出现是因为孩子,还是其他因素。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问题,其实很可能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甚至就是父母的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在外面特别乖巧,但是回到家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家像条龙,出去像条虫」。这个问题一般都不在孩子身上,背后很可能是照顾者对孩子保护得太好了,使得孩子没有能力应对外面的世界。所以问题可能出在都是照顾者身上,而不是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鼓励孩子要大胆就没什么用。
第三个维度是:随着成长会改变吗?
如果有些问题的确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孩子本身的心智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年纪大一点,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放一放,不用着急让孩子改掉。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四五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希望孩子能写好字,或者,一到夏天就着急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这些其实在当下都是不需要解决的问题,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不容易。
第四个维度,问自己是故意的问题吗?也就是看看问题是孩子在无意识情况下造成的,还是故意造成的,如果是不是故意的,那这种问题,也不用管。比如,比如孩子的手部动作幅度比较大,啪一下把杯子打翻了,这个时 候,你要去告诉他手部动作的幅度不要那么大。你说很简单,觉得自己都告诉孩子怎么做了。可是这可能是孩子偶然发生的行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让他改是改不掉的。
综合一下这四个维度,只有是实质性的问题,主要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且不是无意的,随着年龄长大也不能改善的问题,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筛选完问题,我们就可以往下进行,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
2、明确主体
我先来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比如和同学闹别扭了,你会不会插手?你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比较好」。那如果这个问题孩子自己一直没有解决呢?你能忍住不插手吗?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就不那么确定了。
其实,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要搞清楚的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孩子,不是父母。
如果解决问题的主体是父母,那么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当再次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孩子还是做不到充满信心地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就袖手旁观,完全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而是强调父母要谨慎出手,要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在一旁倾听孩子的方案,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在一旁起到陪伴和偶尔搭个台的作用,并不是我们和孩子分析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我儿子查理三年级时,有一天回到家哭着说自己被打了。他被揍了几拳,还被推搡在地。被这个孩子打不是第一次,以前也被打过,但是都不严重,这次显然是被打得太疼了,查理哭得很厉害。
我问查理两个问题:这个打人的孩子是只打你一个人,还是别人都打?他打你的时候,你身边的同学怎么说?查理回答:「这个孩子经常打人,谁都打,这次他打我的时候,大家都批评他,说他不对。」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排除了查理被霸凌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是霸凌,孩子很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父母出面和学校沟通。这次是一般男孩子之间的身体冲突,是查理必须学会处理的。
于是我问查理:「你希望妈妈怎么帮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查理回答:「你和我们老师说一下,我希望他明天向我赔礼道歉,并且我会告诉他,我不原谅他,因为打人是不被原谅的。」
我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于是给查理的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第二天,查理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打人的同学已经向查理赔礼道歉,结果出乎意料,查理马上表示原谅了那个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查理占主导,解决方案是他提出的,我作为家长只是负责配合。这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二步——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后,父母只需要多问问孩子:你希望我怎么做?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尝试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去实践。
不过做到这一步,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太难,难的是,当一个问题拖了很久,我们能不能忍住不插手。
3、给足时间
比如,那个打人的孩子和查理是同桌,所以我老是担心这样的事反复发生,就问查理,需不需要帮他换位置。但查理拒绝了。理由是,如果他不愿意和打人的男孩坐的话,全班就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坐了。
虽然很难,但我还是牢记「谨慎出手」的原则,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决定。
不换座位,那个打人的孩子又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之后查理被打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我发现查理回到家经常画画,在画里,他把自己画成了超人,在对着一个小个子的人或发脾气,或讲道理。我一看到这个就知道他在学校又被打了,被打以后没地方发泄,就只能回家画这样的画来发泄。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还是忍住没插手,但忍得有点辛苦,并且常常觉得有非常容易的方法去解决,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去冒这样的风险。身边的老人也给我压力,觉得我不管孩子,不是个尽职的好妈妈。
可是,我一直做这方面的研究,很清楚地知道,当我们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他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而且我们并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能自己解决。但父母给出意见方案,如果孩子能够遵照执行,很快就能有效果或达到目标,这个前进的道路是直线往上的。如果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道路则是弯弯曲曲的,甚至他们经常走冤枉路,因为自己摸索的过程肯定慢于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做。
所以这就是第三个重点,除了明确主体之外,如果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把这些问题的探索看作长期战,孩子在其中奋斗,父母在一旁给孩子提供能量支持和帮助孩子情绪调整就可以了。
父母不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有信心,更少压力地去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
在查理和同桌持续产生矛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查理自己在不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带书到学校去分享给同桌,或者多带块橡皮去学校。
一个学期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好像解决了,因为查理不再画类似的画了,而且告诉我,那个孩子现在已经是他的兄弟了。
我对查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吃惊。我是一个母亲,自家孩子遇到一个打人的孩子,我本能的、自私的想法是把打人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隔离开,但是,我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还想着帮助打人的孩子,想着如何和他做朋友。最后,查理也用自己的方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把问题最终解决了。
给足时间的关键是父母要牢记:孩子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七次犯错的机会,请掰着手指头数,到孩子已经同样的错误犯了 7 次,或者孩子向你求助,再出手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