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再盲目攀比?
要让孩子不再盲目攀比,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重塑价值观。要从小重塑孩子的价值观,教会孩子学习与生活的真谛所在。让孩子明白 独立、知识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过于在意物质与他人的评判。健康的自我意识可以避免盲目攀比。
2. 关注内在成就。要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内在成长与提高,而不仅在意外在的得失或他人的成就。内在的成就感来自于自我超越,这才是真正推动一个人进步的动力。
3. 避免过度抬举。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抬举某同学的成就或物质条件,这会加重孩子的攀比心理。要表扬孩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带有比较的意味。
4. 引导其他兴趣。要引导孩子发展其他兴趣与爱好,比如体育、艺术、音乐等,让其生活中有更丰富和多元的内容。单一追求学业成就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多种兴趣可以让孩子有更广泛的自我实现途径。
5. 合理安排时间。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时间,避免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合理的学习生活方式可以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与思考,不会过分在意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评价。
6. 培养独立思考。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看问题的角度。独立思考的人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与评判,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学习与生活的方向。这有利于树立自信与自主的人格。
7.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自身也要追求内在成长,理性看待他人的成功与评价,独立思考,激发更广泛的兴趣,不能在孩子面前过于强调物质与攀比。以身作则,父母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综上,重塑价值观,关注内在成长,避免过度抬举他人,引导其他兴趣,合理安排时间,培养独立思考,这些对于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认知与避免盲目攀比至关重要。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同样关键。这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学会理性生活与学习,不被他人的标准所左右。
父母方面:第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且从家长自身就不愿意落后于别人,这是攀比心的源头。第二,过分的溺爱、迁就、娇生惯养,让孩子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孩子方面:第一,攀比行为出现的前提是孩子身边有可以比的目标对象。孩子在与目标对象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是孩子在进行社会性比较、是提升自尊的开端。第二,有着过多攀比行为的孩子自我肯定感较少,需要通过攀比来满足和获得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是孩子想要获得自我肯定。
父母需要怎么做
父母在感知孩子存在自我肯定需要时,应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毫不吝啬地夸奖孩子,让孩子感知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会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较大较有力的支持,相比于物质奖励更能克制孩子的攀比意识,减少孩子的攀比行为。除此外,父母还需要:
1、父母做好示范是前提
父母不与他人盲目攀比物质条件,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拓展孩子的视野,帮助其认识到世界之大。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接触大自然,体会世界的丰富性。专注于自己的爱好,从而影响孩子也要培养自己健康正确的爱好,不将注意力局限在吃喝、穿戴上。
2、改变攀比方向是原则
例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和同学、和小伙伴比吃穿不如比一比谁做事更加专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事更专注,好不好?”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提高孩子比较和表达能力,帮助孩子改变攀比的方向、让比较正向有度。
3、和孩子约定相关规则
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规则,例如不在公共场所无理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和同学进行物质攀比;告诉孩子自己参与挑选购买的物品,不要轻易丢弃,不“喜新厌旧”,不要看见别人有自己就也想要拥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不是大问题,孩子想要就买。但是这样的溺爱,只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
4、多多陪伴帮其更自信
多陪伴孩子,一起去购买物品时不包办,征求孩子的意见,制定购买规则。告诉孩子自己挑选的就是最合适的,自己挑选的物品做的决定不后悔。不喜欢时也可以通过改造,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多和孩子一起制作物品或装点环境,了解孩子喜好;过程中多征求孩子意见,帮助孩子更加的自信。
5、避免不当的教育行为
如当众批评、指责孩子的攀比行为:“就知道比吃比穿,这么争强好胜怎么不和人家比比成绩分数!”再如即使超出自己能力范畴,也要满足孩子的攀比。一旦有一天父母不能满足孩子,孩子会无比失望且开始怨恨或指责父母。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注意不要在不经意间出现攀比的言行,比如炫耀自己家拥有的物品,让孩子觉得通过攀比能获得尊重。
孩子的攀比是其社会性发展的结果。父母与其批评指责孩子的攀比行为,不如事先制定规则,和孩子一起遵守,为其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行为镜子,希望孩子不要出现的行为,父母自己首先要避免出现。
1. 培养自信心: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激发其内在的自信心。当孩子自信时,他们就不会像盲目攀比的孩子那样,总是试图通过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2. 强调个体差异: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优点和天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让孩子理解到,没有必要总是比较自己和别人,重要的是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3. 培养同理心: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培养同理心可以让孩子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
4. 避免夸大事实:尽量避免对孩子夸大一些事情的影响,如过分强调某种物品的价值或过度评价某个人的成就。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一些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5.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总是在盲目攀比,孩子就会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
总之,让孩子不再盲目攀比需要家长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 妈妈正确引导,而不是哭穷
正如前边我们说的,孩子想要一个东西,可能不一定是喜欢,只是别的小朋友都有,所以自己也想要。那么我们做妈妈的,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清什么是羡慕什么是喜欢。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一个东西,并且有一定价值,那么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买。
但是只是羡慕的话,家长就要考量这个东西有没有买的必要。如果家长真的不想买,也不要用“哭穷”的方式拒绝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这个东西为什么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不买。
第二、 奖励激励
现在孩子生活越来越好,从小什么东西都拥有了。内心欲望满足的太容易太快,也会把孩子给宠坏了。
家长不妨换一种方式,孩子想要一个东西,我们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得。例如孩子学习进步几名,或者每天负责打倒垃圾。这样的话,孩子的物质需求达到了满足,同时学习又有了进步。
第三、 家长以身作则
奶油妈妈就有了朋友,自己经常买一些漂亮的衣服,价格很贵但是丝毫不心疼。但是给自己孩子买衣服的时候斤斤计较,并且告诉孩子不要乱花钱。这么一对比下来,孩子心理自然就不平衡了。
我们在要求孩子做大一些事情的时候,首先也要自己做到。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