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化学情境创设案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化学教学中,如果我们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就能加深理解课堂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创设生活情境。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人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盐的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首先我放映了菜市场中加工皮蛋的录像,告诉学生这是我在菜市场拍摄到的加工皮蛋的过程。当我问及皮蛋加工的配方时,工作人员不肯告诉我,只是好心告诫我手不能接触这种液体,否则手要腐烂的。为了揭开皮蛋加工的秘密,我买了一些加工原料,在实验室里制成皮蛋加工原料的浸出液(展示给学生观察)。皮蛋加工原料浸出液的成分是什么呢?开始我也不知道。此时有个别学生议论:自己可以化验呀。是的,可以化验,但化验也得有方向,自己先要估计里面可能含有什么,不然就无从下手了。我想:我可以到网上查查资料。于是我在网上查寻了有关皮蛋加工的一些知识,下载了一些有用的资料,现在介绍给同学们……
寥寥数语的描述、生动有趣的录像以及精心选择的几幅照片,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注意。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自然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参与。
创设实验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创设真实、生动、新颖奇特的实验教学情境,设置悬念,不仅可引起学生的操作探究兴趣,还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当学到“钠的性质”一章时,学生由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过金属钠,甚至不知道钠是什么样子,因此很难理解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此时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钠的认识变得形象、清晰。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它质地很软;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中,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并且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高速旋转,溶液的颜色也随之变红。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颜色、状态,还看到了物质前后不同的变化,对钠形成了充分的认识。
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限制,教师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思想,化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和社会实际,空洞乏味,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感觉化学里遍地是方程式,学起来干巴巴的。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快乐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创设故事情境,则能改变学生认为化学枯燥的印象,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我在讲“溶解度”这节知识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题目是“食盐与硝酸钠的对话”。
有一天,食盐与硝酸钠在比准的溶解能力强。
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20℃时,在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钠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10℃时,我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g呢。
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100g水里,我的18g是溶解在50g水里,当然我的溶解能力比你强。
硝酸钠却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的高,我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呢。
食盐说:那在20℃时你怎么不说?
硝酸钠说:那么,你在60℃时,又是多少呢?……
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呢?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学生急于解开这个谜团,在脑海中不断搜寻着已有的化学知识,猜想未知的知识。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学习、自觉讨论、主动查找课本或其他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这种拟人化手法创设的故事情境,加上生动的表述方式和形象的肢体语言,能增强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人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盐的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首先我放映了菜市场中加工皮蛋的录像,告诉学生这是我在菜市场拍摄到的加工皮蛋的过程。当我问及皮蛋加工的配方时,工作人员不肯告诉我,只是好心告诫我手不能接触这种液体,否则手要腐烂的。为了揭开皮蛋加工的秘密,我买了一些加工原料,在实验室里制成皮蛋加工原料的浸出液(展示给学生观察)。皮蛋加工原料浸出液的成分是什么呢?开始我也不知道。此时有个别学生议论:自己可以化验呀。是的,可以化验,但化验也得有方向,自己先要估计里面可能含有什么,不然就无从下手了。我想:我可以到网上查查资料。于是我在网上查寻了有关皮蛋加工的一些知识,下载了一些有用的资料,现在介绍给同学们……
寥寥数语的描述、生动有趣的录像以及精心选择的几幅照片,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注意。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自然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参与。
创设实验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创设真实、生动、新颖奇特的实验教学情境,设置悬念,不仅可引起学生的操作探究兴趣,还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当学到“钠的性质”一章时,学生由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过金属钠,甚至不知道钠是什么样子,因此很难理解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此时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钠的认识变得形象、清晰。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它质地很软;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中,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并且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高速旋转,溶液的颜色也随之变红。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颜色、状态,还看到了物质前后不同的变化,对钠形成了充分的认识。
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限制,教师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思想,化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和社会实际,空洞乏味,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感觉化学里遍地是方程式,学起来干巴巴的。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快乐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创设故事情境,则能改变学生认为化学枯燥的印象,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我在讲“溶解度”这节知识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题目是“食盐与硝酸钠的对话”。
有一天,食盐与硝酸钠在比准的溶解能力强。
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20℃时,在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钠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10℃时,我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g呢。
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100g水里,我的18g是溶解在50g水里,当然我的溶解能力比你强。
硝酸钠却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的高,我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呢。
食盐说:那在20℃时你怎么不说?
硝酸钠说:那么,你在60℃时,又是多少呢?……
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呢?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学生急于解开这个谜团,在脑海中不断搜寻着已有的化学知识,猜想未知的知识。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学习、自觉讨论、主动查找课本或其他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这种拟人化手法创设的故事情境,加上生动的表述方式和形象的肢体语言,能增强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