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古镇和老街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地区的天堂城市,这里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风貌,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惠顾的地方,保留了大量的精美历史遗迹,下面给大家分享苏州著名的古镇和老街一览。
初夏的江南,不管是安和静美的小桥流水,还是白墙黛瓦的古镇村落,都好似一幅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
苏州这8座小众古镇古村,就藏着你能想到的最美的夏天~
铜罗古镇
与其到周庄、同里去寻找江南的特色,不如去铜罗古镇感受一下最真实的江南生活。
铜罗原称严墓,严墓地名延续六百余年。明代诗人王叔承故宅、古建民居、嘉乐堂、汾阳王殿、汪宅等文物古迹遍及镇区。
800米老街,街面宽阔,枫桥河两岸廊棚连贯,民居宅房贴水而建,传统的手工业箍桶匠、铁匠、篾匠、理发匠铺子、香烛店沿街展开,十八般手艺样样俱全。
到枫桥边的枫桥茶馆饮一杯清茶是再好不过的。若是能在古镇住一晚,还能赶上喝早茶,这可是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江南。
来到铜罗古镇,一定要尝一尝吴宫老酒,早在吴越时期,就已成为宫廷酒,更是有“百载陈坛满古镇,九重香气郁铜罗”的盛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曾设在这里,并开展过敌后活动,铜罗古镇的街名很有特色:人民街、胜利街和民主街
芦墟古镇
没有商业与利益的驱动,芦墟始终恬静悠然。
芦墟位于吴江东端,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栅港,隔芦墟塘与浙江省相望,西濒分湖,东达槐字港。古芦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芦北村一带,这里以前叫北顾里,三国时已成村落。
光看名字,就能感受到芦墟的诗情画意:“芦苇丛生中的一个小村落”。芦墟周边湖泊丛生,四面皆水,古时进镇非舟渡不可。正所谓“四围春水一芦墟”。
分湖可谓是芦墟的母亲湖,因“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
沈氏跨街楼、许氏跨街楼及西栅的怀德堂是其代表性建筑,特别是大门前临河的跨街楼尤具特色。
古镇没有显赫的高楼大厦,但却有众多庭院深深的古老民宅,尽管众多宅院年久失修、满目苍夷,但依然遮掩不住她曾经雕_画栋的豪华和气派。
巴城老街
相比其他的古镇,巴城老街少了一份烟火气息,却多了份江南水乡的婀娜。
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全长200米,街道仅能3人并肩同行,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故有“一线天”之称。
巴城老街一直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的古建筑临水傍桥,灰瓦片片,白墙垛垛,黑白相间,屋脊起翘。
老街记录了一段历史,这里的石板桥、白墙黛瓦、石岸斑驳,仿佛空气中都弥漫这厚重的文化气息。
老街走到底便是崇宁古寺,门板上写着“三炷香便可入寺”,坐落在河边与巴城老街相辅相成。
看看斑驳古厚的老建筑,转转深幽奇妙的石板街,听三两句直爽淳朴的叫卖声,再静坐一会,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明月湾古村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南端,东距石公山约2公里,南濒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明月湾。
也有说法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
进入村口左侧有一颗1200多年的千年古樟树,枝叶茂盛,树干巨大无比,足要六、七人才能抱住,这颗樟树见证了明月湾的千年历史。
为方便村民雨天走路,古村落里的主要小路都铺上了石板,称为石板街,村民称这条石板路为棋盘街。街道下面是数米深的排水沟,走在上面可以听到潺潺的溪水声。
明月湾古村不大,步行一圈20分钟足够。古村没有繁华的街巷,也没有亭台楼阁;但它依然保留着江南水乡古老特有的村墟篱落,娴静、古朴、真实。
漫步其间,仿佛可以感受到古村千年历史的岁月传承和寻常巷陌不为人知的故事。
东村古村
东村古村位于西山北部,交通的不便,保留了古村天然去雕琢的古朴,也成了古村与世隔绝的一道屏障。
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现有古宅包括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留耕堂、绍衣堂、敦和堂、敬修堂等,另有_贤巷门、永安桥、东园公祠等古迹。
东村古宅多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石雕、砖雕、木雕,雕刻工艺精湛。可惜由于时代久远,很多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濒于破败。
昔日精美的古宅,如今堆满了干柴。栏杆依旧,木门轻掩,哪怕白墙被侵蚀的所剩无几,但依旧能够看出当年的繁华。
村中唯一完整的老房子,就是相传乾隆金屋藏娇之所“敬修堂”,还有就是经政府修缮复原的“徐家祠堂”。
这里虽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也没有非常刻意的还原建筑,但斑驳的墙,破损的窗,满是青苔的地面,无一不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陆巷古村
陆巷古村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走进长长的巷子,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
陆巷是明清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现存的大多为明清建筑。这里民风朴素,古宅矗立。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石桥与碧波清流浑然一体,水景桥景,相得益彰。还有跨涧而立的小屋,远远望去,宛如藏头露尾的画肪。
桥、屋、树倒映在水中,江南水乡的清秀景致尽在眼前。陆巷古村虽不大,但安静,纯朴,文化底蕴厚实,值得慢慢品味。
震泽古镇
震泽,与太湖古称同名,古有“吴头越尾”的称呼。
它虽没有像乌镇或西塘般宏大、阔气,也不似周庄、同里那样久负盛名,但比她们却多了份宁静从容。
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建筑沿河排开,地标慈云寺塔静静倒映河中,翼角轻举,玲珑挺秀,古色古香。
登高远眺,古镇美景尽收眼底,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慈云夕照”的壮丽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修整过的古镇已经冲淡了历史的痕迹,但不经意间散落在街边的老房子,灰色外墙,木门木窗,无不透露出往昔的风情故事。
这里的古宅古桥古塔古寺古庙古船,似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而正是它们,见证了两千年的时光交错,承载了小镇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
黎里古镇
提到黎里,不禁想到袁枚的《黎里行》:“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
江南的古镇不在少数,但黎里更像是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水乡少女,娴静、自然。
走进黎里,一条三里多长的清澈小河将街道分成南北两岸,沿着青石板路悠哉悠哉的漫步,细细品味古镇风情。
这里的明清风貌几乎保存完好无损,河两边鳞次栉比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翘角的檐、扉页的门、花格的窗,还有斑驳发黑的砖墙无不诉说着那个遥远而美好的岁月。
经历了朝代更迭和岁月变迁,黎里却依然原汁原味的保持着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显得尤为宁静古朴,自然清新,端庄典雅。
深巷幽弄,是黎里的一大特色,正所谓“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这里有85条与主干道垂直的狭窄的小弄堂,结构各异,绝大多数狭窄且幽深。
绿水萦绕白墙,红花洒落青瓦,听着潺潺流水在夜色中浅吟低唱。黎里,没有灯红酒绿,只有一份宁静与淡然。
有一种韵味,叫水乡;有一种历史,叫古镇;有一种味道,叫苏州!
趁着初夏,挑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去感受藏在古镇里的最美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