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物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建国初期,我国大、中、小学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全面学习苏联,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这除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外,苏联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其中有关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的思想,有关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以及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角度,对教学任务、过程、内容、原则、形式、方法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论述,反映了苏联30年代到50年代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苏联在30年代批判实用主义教学论,改造和发扬近代资产阶级传统教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这一切,十分适应于我国当时在物理教学上改造旧的、建设新的、提高质量、培养人才的需要,也使我国坚持物理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物理教学更符合客观规律并得以健康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苏联的教学理论对我国物理教学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积极的,例如对知识和智力的认识,认为“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即认为知识和智力的统一,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加之我们在理解上没有疑义,在运用上没有结合我国实际作什么变通,近乎机械地照搬;对西方资产阶级教学理论又一个劲地批判、排斥、全盘否定。结果不仅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而且,把合理的成分也绝对化了,影响了我国物理教学体系建设的速度和教学理论的顺利发展。
为了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从1958年到1960年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教学改革热潮,并开始批判苏联教育学和心理学。在这期间,虽发生过轻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生产劳动,提出过所谓“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为中心,将苏联的教学经验全盘否定,使物理教学受到了“左”的思潮的冲击。但自1958年来,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独立的探索,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发挥了作用,产生了影响,并逐步显示和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物理教学的特点。
一、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建国初,我国对物理教学体系的重新建设和对物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取旧教育的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这一方针来实施的。
物理教学学习苏联经验,最早始于1948年夏旅顺中学学习苏联的五级记分法。1949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在沈阳二中试行苏联课堂教学方法及五级记分法。解放后,1950年《东北教育》社翻译出版了凯洛夫《教育学》,1951年3月旅大市《文教通讯》翻译了《苏维埃教授法》,从而使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由方法上的模仿发展到理论上的学习。继后,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的热潮,大量翻译苏联的教育书籍和教学经验的文章。其中仅凯洛夫《教育学》新旧版本的发行数就达50万册左右,以至于把它视为苏联教育思想的代表。此外,就我国的物理教育界来说,兹那敏斯基《中学物理教学法》,加拉宁、尤斯柯维奇《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改进》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物理教育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按照凯洛夫《教育学》的体系,以兹那敏斯基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为范本。如这一时期我国编著的一些中学物理教学法的专著,〔如《物理教学法总论》(方嗣1954)、《中学物理教学法》(蔡宾牟1957)、《中学物理教学法》(段天煜1958)〕在教育理论上都是以苏联的物理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1.教育理论
这一时期的物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虽提出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教育理论,但实际上基本是承袭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旧的教学体系和教育理论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依据苏联的经验,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物理学过程中的实验和理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科学知识。认为物理知识教学的三个立足点是观察和实验;物理概念和规律;归纳、演绎和数学计算。
(2)提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和教育因素。提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是使理论跟实践紧密的联系。提出物理教学必须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给予学生以先进的生产原理的知识。
(3)作为教学科目的物理学的教育和教育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强调给学生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物理教学的这三个方面,在物理教学的体系上既突出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又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掌握系统的和巩固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后期的贯彻中,由于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和生产技术教育,削弱了系统的物理知识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物理教学过程的论述上,强调了思想和知识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知识和能力的统一。重视了物理教学中的系统知识教学,实验教学,生产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物理教学上的规范化、同步化。表现为一切都是统一的,统一的课程、大纲、教材、教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分原则等。这对普及教育是有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如,由于过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从而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份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重视了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的论述强调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反对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心理学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对物理教学原则的阐述,也是以凯洛夫的教育原则为模式,围绕课堂、教师、课本这“三中心”来展开。下面是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中和物理教学法教材中所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
(1)讲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教材及其讲解的可接受性;
(3)教学的直观性;
(4)学生掌握教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教学的培养性;
(6)教学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7)掌握知识的巩固性。
在这一时期,我国物理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基本是稳定的、明确的。许多课堂教学理论还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这一时期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学习苏联的物理教育理论时,也犯了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一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机械地照搬一些苏联的教育理论;二是也采纳和运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思想和做法,如只讲述苏联的物理学家的贡献,把心理学当作伪科学,排斥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等。
2.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苏联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制定的课型有:讲授(新教材)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综合课及参观等等。教学方法有讲解、讲演、谈话、指导实验、解题、复习和成绩测定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是教学内容、教授目的及课的类型。考虑教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教什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的如何学?能学到什么?各种课型,特别是讲授课和实验课,其教学过程不仅按照凯洛夫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知识、布置家庭作业来进行的,而且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还作了规定。1953年,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在观摩了北师大学生的一节语文课后所作的评议在《人民教育》7月号、10月号上发表后,全面地掀起学习苏联教学法,先是语文课后来遍及各科教学。所以当时很多教师的教案,几乎每一节课的写法都雷同,课堂教学循着“五个环节”机械地进行,形成固定的模式。当时十分流行的,按“五个环节”写的讲授课教案的模式如附录九所示。
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和确定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对概念和规律的叙述、解释、解题和一些简单应用。考试的方法一般包括下面五种形式:
(1)在作业过程中观察学生;
(2)各种形式的口头提问;
(3)书面测验和考试;
(4)测验性的实验作业;
(5)批阅学生的练习簿。
考试的评分,学习苏联以五级计分制代替百分法。但这种评分法,与我国的师资条件和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在实际运用上,常用百分制或先用百分制再折算成五级分制。
二、物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学习苏联教学经验中,注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一开始是明确的。如1950年6月在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学苏联一定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否则也可能成为教条。”“硬搬是决然使不得的。”但要使苏联教学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较多的是停留在口号上、讲话中,实际情况是操之过急而仍然不断地出现机械照搬,甚至谁照搬得多,谁就受表扬,相反谁若提出疑问,谁就被视为落后。所以到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培养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众多的有创造性的人才方面,苏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中固有的缺陷,特别是其中忽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忽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方面,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因此中央号召反对教条主义之后,1958年在“教育*”中,物理教育界也开始了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其中特别是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发展的哲学思想,老区教育传统,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理论遗产,以及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诸如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双基”教学、启发教学、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因才施教、精讲多练等许多教学原则和原理,对克服向苏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物理教学,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教育理论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所谓的“教育*”,把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作为“封资修”的大杂烩来批判,把心理学打成伪科学。提出“实践出真知”,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我国自己的教育理论;通过教育*,“形成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
物理教育理论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提出的物理教学“三脱离”问题,即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中国实际。要求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跟上“大跃进”的步伐。在物理教学过程和原则的论述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把物理教学的课堂放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使知识和实际技能联系起来。这对克服由于照搬苏联物理教学理论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当时我们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论证,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清,在教学思想上用政治代替一切。浮夸风和冒进风也一度波及物理教学,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不仅内容陈旧落后、重复繁琐,而且教学理论和方法,也落后于生产发展和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高、精、尖”的教学方式,片面强调生产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严重地削弱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物理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961年,党中央提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种错误倾向才逐渐得到纠正。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后,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总结,在探索物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物理教学理论。
(1)强调加强系统知识的教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教学应该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地通过实验、实习、生产劳动、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直接知识,但反对勉强联系实际;
(3)坚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4)倡导启发式的教授法,实行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主动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光明日报》以这些课题为中心,组织了全国性的讨论。在物理教学的改革中,开始比较全面地研究外国物理教学情况,除苏联外,同时也对美、英、日、德等国的物理教学进行比较,并有了较多的参考和借鉴。应该说这一时期,我国对中学物理教学理论的探索开始步入正确的轨道。
2.教学方法的改革
6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教学应该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看、研究,教师应该少讲几句。“要自学、靠自己学。”在这一思想的启示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讲授、演示、同学生谈话、组织学生练习、实验等环节中,都贯穿着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的精神,而且把向来只由教师系统讲解的教科书或教材,改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教师只提出思考题,组织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作小结等。1960年4月,陆定一副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后,全国各省市都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如北京景山学校和上海育才中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海育才中学在总结开始提出的“精讲多练”的基础上,1964年开始又在各科教学中实施“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是放在学上,教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读书,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帮助他们总结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则:“加强实验教学,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从纵的方面,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从横的方面,也可以将各科知识结合起来,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挖潜,效果是十分好的。1964年,这一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后,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结(物理教育的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期间,我国在改革旧的物理教育,建设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物理教育的过程中,虽出现过各种曲折,受到过“文化*”的破坏,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后的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特征是:
1.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制订并实施了统一的、系统的物理教学大纲和一套统编的物理教材,并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足之处是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学校,缺乏合理的差别。
2.中学物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而忽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需要。
3.物理教材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从初中到高中是螺旋式上升的教材体系。但体系内容脱离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认知规律,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
4.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5.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按照凯洛夫教学理论中的“五个环节”来展开的,要求严格、规范,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6.物理教学中开始了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对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和运用。
7.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8.物理教学中已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如幻灯机、投影器和教学电影机等等。
为了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从1958年到1960年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教学改革热潮,并开始批判苏联教育学和心理学。在这期间,虽发生过轻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生产劳动,提出过所谓“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为中心,将苏联的教学经验全盘否定,使物理教学受到了“左”的思潮的冲击。但自1958年来,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独立的探索,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发挥了作用,产生了影响,并逐步显示和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物理教学的特点。
一、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建国初,我国对物理教学体系的重新建设和对物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取旧教育的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这一方针来实施的。
物理教学学习苏联经验,最早始于1948年夏旅顺中学学习苏联的五级记分法。1949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在沈阳二中试行苏联课堂教学方法及五级记分法。解放后,1950年《东北教育》社翻译出版了凯洛夫《教育学》,1951年3月旅大市《文教通讯》翻译了《苏维埃教授法》,从而使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由方法上的模仿发展到理论上的学习。继后,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的热潮,大量翻译苏联的教育书籍和教学经验的文章。其中仅凯洛夫《教育学》新旧版本的发行数就达50万册左右,以至于把它视为苏联教育思想的代表。此外,就我国的物理教育界来说,兹那敏斯基《中学物理教学法》,加拉宁、尤斯柯维奇《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改进》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物理教育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按照凯洛夫《教育学》的体系,以兹那敏斯基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为范本。如这一时期我国编著的一些中学物理教学法的专著,〔如《物理教学法总论》(方嗣1954)、《中学物理教学法》(蔡宾牟1957)、《中学物理教学法》(段天煜1958)〕在教育理论上都是以苏联的物理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1.教育理论
这一时期的物理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虽提出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教育理论,但实际上基本是承袭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旧的教学体系和教育理论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依据苏联的经验,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物理学过程中的实验和理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科学知识。认为物理知识教学的三个立足点是观察和实验;物理概念和规律;归纳、演绎和数学计算。
(2)提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和教育因素。提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是使理论跟实践紧密的联系。提出物理教学必须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给予学生以先进的生产原理的知识。
(3)作为教学科目的物理学的教育和教育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强调给学生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物理教学的这三个方面,在物理教学的体系上既突出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又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掌握系统的和巩固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后期的贯彻中,由于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和生产技术教育,削弱了系统的物理知识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物理教学过程的论述上,强调了思想和知识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知识和能力的统一。重视了物理教学中的系统知识教学,实验教学,生产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物理教学上的规范化、同步化。表现为一切都是统一的,统一的课程、大纲、教材、教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分原则等。这对普及教育是有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如,由于过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从而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份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重视了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的论述强调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反对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心理学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对物理教学原则的阐述,也是以凯洛夫的教育原则为模式,围绕课堂、教师、课本这“三中心”来展开。下面是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中和物理教学法教材中所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
(1)讲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教材及其讲解的可接受性;
(3)教学的直观性;
(4)学生掌握教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教学的培养性;
(6)教学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7)掌握知识的巩固性。
在这一时期,我国物理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基本是稳定的、明确的。许多课堂教学理论还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这一时期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学习苏联的物理教育理论时,也犯了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一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机械地照搬一些苏联的教育理论;二是也采纳和运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思想和做法,如只讲述苏联的物理学家的贡献,把心理学当作伪科学,排斥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等。
2.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苏联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制定的课型有:讲授(新教材)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综合课及参观等等。教学方法有讲解、讲演、谈话、指导实验、解题、复习和成绩测定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是教学内容、教授目的及课的类型。考虑教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教什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的如何学?能学到什么?各种课型,特别是讲授课和实验课,其教学过程不仅按照凯洛夫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知识、布置家庭作业来进行的,而且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还作了规定。1953年,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在观摩了北师大学生的一节语文课后所作的评议在《人民教育》7月号、10月号上发表后,全面地掀起学习苏联教学法,先是语文课后来遍及各科教学。所以当时很多教师的教案,几乎每一节课的写法都雷同,课堂教学循着“五个环节”机械地进行,形成固定的模式。当时十分流行的,按“五个环节”写的讲授课教案的模式如附录九所示。
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和确定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对概念和规律的叙述、解释、解题和一些简单应用。考试的方法一般包括下面五种形式:
(1)在作业过程中观察学生;
(2)各种形式的口头提问;
(3)书面测验和考试;
(4)测验性的实验作业;
(5)批阅学生的练习簿。
考试的评分,学习苏联以五级计分制代替百分法。但这种评分法,与我国的师资条件和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在实际运用上,常用百分制或先用百分制再折算成五级分制。
二、物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学习苏联教学经验中,注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一开始是明确的。如1950年6月在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学苏联一定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否则也可能成为教条。”“硬搬是决然使不得的。”但要使苏联教学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较多的是停留在口号上、讲话中,实际情况是操之过急而仍然不断地出现机械照搬,甚至谁照搬得多,谁就受表扬,相反谁若提出疑问,谁就被视为落后。所以到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培养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众多的有创造性的人才方面,苏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中固有的缺陷,特别是其中忽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忽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方面,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因此中央号召反对教条主义之后,1958年在“教育*”中,物理教育界也开始了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其中特别是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发展的哲学思想,老区教育传统,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理论遗产,以及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诸如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双基”教学、启发教学、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因才施教、精讲多练等许多教学原则和原理,对克服向苏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物理教学,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教育理论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所谓的“教育*”,把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作为“封资修”的大杂烩来批判,把心理学打成伪科学。提出“实践出真知”,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我国自己的教育理论;通过教育*,“形成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
物理教育理论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提出的物理教学“三脱离”问题,即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中国实际。要求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跟上“大跃进”的步伐。在物理教学过程和原则的论述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把物理教学的课堂放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使知识和实际技能联系起来。这对克服由于照搬苏联物理教学理论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当时我们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论证,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清,在教学思想上用政治代替一切。浮夸风和冒进风也一度波及物理教学,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不仅内容陈旧落后、重复繁琐,而且教学理论和方法,也落后于生产发展和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高、精、尖”的教学方式,片面强调生产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严重地削弱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物理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961年,党中央提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种错误倾向才逐渐得到纠正。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后,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总结,在探索物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物理教学理论。
(1)强调加强系统知识的教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教学应该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地通过实验、实习、生产劳动、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直接知识,但反对勉强联系实际;
(3)坚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4)倡导启发式的教授法,实行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主动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光明日报》以这些课题为中心,组织了全国性的讨论。在物理教学的改革中,开始比较全面地研究外国物理教学情况,除苏联外,同时也对美、英、日、德等国的物理教学进行比较,并有了较多的参考和借鉴。应该说这一时期,我国对中学物理教学理论的探索开始步入正确的轨道。
2.教学方法的改革
6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教学应该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看、研究,教师应该少讲几句。“要自学、靠自己学。”在这一思想的启示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讲授、演示、同学生谈话、组织学生练习、实验等环节中,都贯穿着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的精神,而且把向来只由教师系统讲解的教科书或教材,改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教师只提出思考题,组织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作小结等。1960年4月,陆定一副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后,全国各省市都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如北京景山学校和上海育才中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海育才中学在总结开始提出的“精讲多练”的基础上,1964年开始又在各科教学中实施“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是放在学上,教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读书,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帮助他们总结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则:“加强实验教学,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从纵的方面,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从横的方面,也可以将各科知识结合起来,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挖潜,效果是十分好的。1964年,这一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后,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结(物理教育的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期间,我国在改革旧的物理教育,建设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物理教育的过程中,虽出现过各种曲折,受到过“文化*”的破坏,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后的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特征是:
1.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制订并实施了统一的、系统的物理教学大纲和一套统编的物理教材,并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足之处是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学校,缺乏合理的差别。
2.中学物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而忽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需要。
3.物理教材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从初中到高中是螺旋式上升的教材体系。但体系内容脱离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认知规律,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
4.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5.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按照凯洛夫教学理论中的“五个环节”来展开的,要求严格、规范,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6.物理教学中开始了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对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和运用。
7.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8.物理教学中已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如幻灯机、投影器和教学电影机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