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发言稿简短 谈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班主任要弄清德育工作的特点 1.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认识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班主任要把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转化为道德实践知行,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和检验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和尺度。
2.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德育过程是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的,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知行等途径,最后形成了道德习惯。但由于道德品质要素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的渗透作用,再加上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教育内容,德育各要素呈现出不平衡性。班主任教育学生时不应用粗暴的语言伤害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产生反感、灰心、悲观、失望的情绪。
3.德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开展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离不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社会是信息经济时代,人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受社会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从社会生活环境来看,影响学生品德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从直接的社会成员来看,有家长、教师、学生、亲友以及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4.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有反复性的矛盾斗争过程。长期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前途上,需要经过长期的塑造和影响。曲折性和反复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各种影响的多元性和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上。
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把握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班主任要把培养学生日常知行习惯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来抓,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过去的做法,往往只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重视了德行的修养,忽视了基础教育的文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日常知行规范。事实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是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德育紧密相连,德育工作才显得充实。所以,德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文明修养的教育上,因为德育来源于生活,这就是德育工作生活化原则。
2.个性化原则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其发展负责。由于平时的德育模式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以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一味服从、忍让、遵守,忽视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德育情感的体验和品德意志的锻炼,更谈不上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科学化原则
德育教育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科学体系。班主任要注意德育内容的连续性,德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还要注意德育工作的有序性。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连续的、循环的德育训练措施和策略。根据德育工作的动态性,正确地把握德育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激励、自我的反省,实现自我的提高。
4.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人性的回归。德育不能强制于人,而必须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需要。应该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每一个人如何做工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以此来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的潜能,走持续发展的路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班主任要从人格平等的基础观念出发,不把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容器、单纯接受灌输的对象。要把情感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并以足够的耐心来承受学生的质疑和批评。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法制观念的建立、认知兴趣的激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采用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
1.加强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
在开展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培养良好知行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人的知行从来都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更是德育内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实现知行统一,必须切实加强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
2.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中
班主任要优化德育的形式,变“灌输”为“渗透”。目前德育工作存在认识问题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堵、轻疏。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时应结合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中。
3.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状况是影响学生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职业是道德含量最高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行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采取最佳的方法,努力把德育工作抓好,从而更好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2.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德育过程是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的,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知行等途径,最后形成了道德习惯。但由于道德品质要素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的渗透作用,再加上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教育内容,德育各要素呈现出不平衡性。班主任教育学生时不应用粗暴的语言伤害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产生反感、灰心、悲观、失望的情绪。
3.德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开展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离不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社会是信息经济时代,人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受社会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从社会生活环境来看,影响学生品德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从直接的社会成员来看,有家长、教师、学生、亲友以及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4.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有反复性的矛盾斗争过程。长期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前途上,需要经过长期的塑造和影响。曲折性和反复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各种影响的多元性和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上。
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把握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班主任要把培养学生日常知行习惯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来抓,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过去的做法,往往只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重视了德行的修养,忽视了基础教育的文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日常知行规范。事实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是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德育紧密相连,德育工作才显得充实。所以,德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文明修养的教育上,因为德育来源于生活,这就是德育工作生活化原则。
2.个性化原则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其发展负责。由于平时的德育模式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以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一味服从、忍让、遵守,忽视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德育情感的体验和品德意志的锻炼,更谈不上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科学化原则
德育教育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科学体系。班主任要注意德育内容的连续性,德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还要注意德育工作的有序性。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连续的、循环的德育训练措施和策略。根据德育工作的动态性,正确地把握德育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激励、自我的反省,实现自我的提高。
4.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人性的回归。德育不能强制于人,而必须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需要。应该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每一个人如何做工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以此来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的潜能,走持续发展的路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班主任要从人格平等的基础观念出发,不把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容器、单纯接受灌输的对象。要把情感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并以足够的耐心来承受学生的质疑和批评。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法制观念的建立、认知兴趣的激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采用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
1.加强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
在开展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培养良好知行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人的知行从来都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更是德育内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实现知行统一,必须切实加强知行训练和实践锻炼。
2.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中
班主任要优化德育的形式,变“灌输”为“渗透”。目前德育工作存在认识问题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堵、轻疏。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时应结合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中。
3.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状况是影响学生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职业是道德含量最高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行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采取最佳的方法,努力把德育工作抓好,从而更好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