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很多制度落实不够,不利于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优化,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生管理有待加强,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系列教育。
4、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5、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
扩展资料
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细节管理。
(1)、制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健全学校部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
(2)、管理形式多元化。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3)、突出人本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监控,在落实上下功夫。
2、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是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
(2)明确要求,形成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关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教育的成败。然而,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一方面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不甘寂寞的攀比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抑。
另一方面心理压抑还来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学生成绩不好、表现不乖、偶发意外等等,不分青红皂白都是教师的责任,这也责任那也责任,教师不堪重负,只得逃避责任,但又于心不甘,心理压抑面临崩溃。
有教师沮丧地自述“五气”:在家里鳖气,在亲朋好友面前泻气,在学校闷气,在教室受气,在责任面前怨气,到头来气若游丝,成了教师的悲哀!可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无可非议),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更多的是施于行政命令而忽视了心理疏导;对教师的工作是苛求多于鼓励,使教师工作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
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师德、师风、师能是休戚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压抑,其责任感与责任心就大打折扣,被动应付思想、明哲保身的心理、放任自流的意识就占了上风,这是非常可怕的!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管理就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和谐发展的内涵,体现宽松活泼的氛围,具体表现在:
(1)、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肯定教师为事业所付出的代价,不要动辄横加指责;
(2)、要关心教师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尽可能为之排忧解难;
(3)、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减负”,特别是大胆为教师承担责任;
(4)、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师群体气氛,促进教师的心灵相互沟通;
(5)、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摆脱寂寞;
(6)、要倾听教师的呼声,让教师的压抑心理有地方宣泄。多支持、多鼓励、多谈心、多交流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是行政压服达不到的效果。压服只是治标,疏导才能治本。
3、抓好德育教育。
(1)抓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定期开展研讨会。第二,要积极开展师德演讲讨论等活动。
(2)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通过电视报道,报纸记载,甚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事件中就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应该是发人深思的。
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下滑,学校管理应体现根据当校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形成校内师生群策群力加大力度弘扬正气,校内校外立体互动齐抓共管排除干扰,全方位地实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全程追踪,全面监控,具体应体现在:
1、推进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持久性、实效性,让正气压倒邪气;
2、全体教师要形成合力,既当学生的表率又对违纪的人与事敢抓敢管,共担风险;
3、密切家校关系,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信息及时沟通;
4、加强与当地村委会的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为学生成长撑出一片蓝天;
5、健全学生会、班干部组织,实施好生带特殊生计划;
6、丰富校园健康活泼的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愉悦;
7、抓好常规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8、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