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在三次反“围剿”战斗中,正确的指挥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当时根据地群众百姓的大力配合,以及第三次反“围剿”时国民党粤桂联军乘机反抗蒋介石统治,分散了蒋介石部分兵力也有很大关系。
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避强击弱,速战速决,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经过这次反“围剿”作战,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基本形成。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
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
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基本取得胜利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指令其江西省政府主席、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
10月20日前后,从湖南省和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方面抽调“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陆续进入江西省境内,在武汉的第19路军也准备进入江西参战。11月2日,鲁涤平将集中在江西境内的7个师又1个旅编为3个纵队。
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