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舆论监督
名词解释舆论监督如下:
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中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
舆论监督的功能有导向、监视、宣泄、威慑功能,方式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舆论监督等。具体如下:
1、导向功能。引导舆论是现代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引领着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而舆论反过来又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
2、监视功能。舆论监督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3、宣泄功能。舆论的形成过程是对社会个体情绪、心态和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种疏导与整合,既能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又能使社会某些不稳定因素得以抑制。
4、威慑功能。新闻舆论通过公开揭露不法和不道德行为,唤起社会对这些行为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迫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5、公民监督。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6、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7、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崃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轿正和制约。通过法律诉讼渠道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可以归为公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