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
1、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2、大同市: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3、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4、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5、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6、吕梁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7、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8、长治市: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9、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10、临汾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11、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扩展资料:
山西自然资源如下:
1、水资源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
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
2、植物资源
山西省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3、动物资源
山西省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
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
4、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
共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1、太原市
太原,山西省省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37.97万(2017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69万。
2、大同市
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44.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0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2‰;死亡人口2.04万人,死亡率为5.96‰;自然增长率为5.96‰。
3、阳泉市
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阳泉市北接忻州市,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西接太原市,南邻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于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余为丘陵和平原。
截至2017年底,阳泉市常住人口为140.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2万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1.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46‰,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81万人,死亡率为5.74‰,比上年提高0.6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72‰,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
4、长治市
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截至2017年底,长治市总人口为34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69‰。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为6.01‰。自然增长率为5.68‰。性别比(女=100)为104.63。
5、晋城市
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2017年末晋城全市常住人口为233.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1.17万人,死亡率为5.03‰;自然增长率为5.2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3(以女性人口为100)。
6、朔州市
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017年常住人口177.6万。
7、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
截至2017年底,晋中市常住人口336.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7万人,人口出生率10.89‰。死亡人口2.0万人,死亡率5.87‰。自然增长率5.02‰。
8、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截至2016年末,运城市常住人口为530.52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3.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36(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5.95万人,出生率为11.24‰;死亡人口2.96万人,死亡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为5.6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65%,提高1.53%。
9、忻州市
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0.2‰;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6.6‰;自然增长率3.6‰。
10、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
截至2017年底,临汾市常住人口448.15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2.3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7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8‰;死亡人口2.42万人,死亡率为5.42‰;自然增长率为5.26‰。人口性别比为103.18。
11、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87.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增长0.62%。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3万人,人口出生率11.12‰;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4.91‰;自然增长率6.21‰。
扩展资料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 截至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007美元。常住总人口3702.35万人。
山西省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53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
1、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2、大同市: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3、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4、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5、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6、吕梁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7、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8、长治市: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9、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10、临汾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11、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扩展资料
山西5A级风景区
1、西省忻州市雁门关景区
雁门关的主要有:马公杀虎处、前腰铺驿站、后腰铺驿站、雁靖坊、雁门关分道碑、雁门关长城。
主要景点有:古雁门关(关城、古关道、隘口、常胜堡、猴岭长城、勾注祠、孙传庭墓、云际泉)、明雁门关(瓮城、围城、东城、西城、天险门及雁楼、地利门、镇边祠(李牧祠)、长平桥、马公墓、雁门关长城、观音殿、边贸街)。
2、山西晋中市的平遥古城景区
主要景点有:平遥县衙、日升昌票号、文庙、清虚观、平遥城墙、瓮城、城门顶(谯楼)、角楼、点将台、马面、古城门六道、镇国寺、双林寺。
3、山西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
主要特色是呈现了古代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
4、山西晋中市介休绵山景区
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景点较多,主要景点有:龙头寺、龙脊岭、介子推母子塑像、养生园、李姑岩、蜂房泉、天井赏月、大罗宫游览区、天桥、一斗泉、朱家凹、卧龙宾馆、云峰寺抱腹岩、正果寺、全身舍利像、栖贤谷、九曲一线天大峡谷、介公岭、介公墓、水涛沟、古藤谷、毓德堂。
5、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主要景点有:斗筑居 、河山楼、屯兵洞、陈氏宗祠、树德院、世德院、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御史府、中道庄、冢宰第、石牌楼、小姐院、南书院、管家院
、止园、御书楼、紫云阡。
6、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五台山自然景点有:写字崖、望海峰、挂月峰、锦绣峰、叶斗峰、翠岩峰。
7、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截至2018年,山西下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
1、大同市,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2、朔州市,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
3、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
4、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阳泉市北接忻州市,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西接太原市,南邻晋中市。
5、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
扩展资料: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
截至2016年6月30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信息:
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省境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11个地级市共辖119个县、市、区(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全省11个地级市,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119个县(市、区),辖区面积最大县、市、区分别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县、市、区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
扩展资料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
信息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