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
2015-05-21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三官庙第一次创建时间已不可考,明朝毁于兵乱。清朝初期行僧方於重建殿宇,得到当时勋臣蔡士英家族的资助,庙貌复新。
基本资料:
三官庙位于泰山中麓斗母宫之上。 由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殿组成。面积780平方米。三官庙建在主峰半山腰绝壁上,气势宏伟。庙中奉祀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官庙悬于半空,山门台阶共有53级,俗称五十三参。
由来:
泰山三官庙供奉的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三官庙村地处该县横岭中部、三官庙乡政府的所在地。全村共有 10个村民小组, 516户、1982人。分布在三条梁四条沟内,自然条件差,沟壑纵横。多数村民居住深沟, 60%以上的耕地为坡地。交通、生产、生活多有不便,直接影响着该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了使该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乡党委政府和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该村群众居住分散、土地宽广、草坡资源丰富,载畜量大,加之群众自古就有养牛的习惯。这潜在的资源优势被大家所公认。乡党委及时研究、制定方案,提出了“稳粮扩菜种西瓜,重点抓好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并深入村组座谈讨论,这一决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 根据该村群众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一是抓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群众发展养牛的积极性,建立李家沟养殖小区 1个,户均养牛 10头以上,对全村养牛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加强养牛圈舍改造、扩建,为养牛提供宽敞的场地;三是对困难户、双女户、独生子女户进行资金扶持,捉进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四是聘请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进行饲养技术、畜病预防知识讲座,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五是利用退耕还草项目发展饲草 500多亩;六是利用集会的优势,做好肉牛的出栏和销售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养牛事业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 该村共有耕地 2890亩,其中经济作物 689亩;牛存栏 2591头、羊 632只、鸡 2088只,户均养牛 5头。全年农业总产值 739.7万元,其中养牛总收入 519万元,真正成为群众的“活银行”和该村的主导产业。 为了把养牛产业作大作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今年初,该村制定了更高的目标:一是在李家沟养牛小区的带动下,再发展一个养牛小区;二是改良扩种优质牧草 300亩;三是成立养牛协会一个;四是加强新品种的改良和养殖技术的普及工作,使养牛产业真正成为三官庙村的“活财神”。
编辑本段2、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田庄乡三官庙村
三官庙村,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为豫州地,周为应候国,春秋时期属楚的叶县, 叶县明代县衙
我村之约建于宋末元初,有近千年的历史,因香火鼎盛,逐之起了一个三天一个大集的庙会, 三官庙村地处市镇边远山村,虽谈不上人杰地灵,全村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同心同德,锐意创新,为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编辑本段3、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三官庙村
该村地处河间市区北15公里处,西距郭村乡人民政府仅4公里,106国道在村内南北纵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现有土地843亩,人口597人。 棉花种植面积约300亩,品种:33B、99B、97-1、GK1等多种优质抗虫棉。亩产优质籽棉300公斤左右,每年9月份开始采摘、销售。该村是河间市的棉花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管理规范,所产棉花品质上乘,色泽洁白,棉丝长,籽少,以优异的品质,充足的货源,赢得了客商的一致认可。花生种植也我村的一大传统农业,面积约170亩,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主要通过周边集市销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村集体在经过细致调研后,发展了360亩的速生杨,品种:三倍体无絮毛白杨。速生杨经济价值高,前期可与粮棉套种,并可带动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乡政府的号召下,于2002年开始种植,已全部成林, 该村有胶管厂1个,主要生产汽车专用刹车软管,型号齐全,质量可靠,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自动车库门厂,生产各种车库门产品,产品质量达标,售后服务体系完善,与各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铸造厂,生产汽车铁制、铝制飞轮外壳。木器厂1个,将于明年投产运营,投产后,生产各种办公及家用家具制品。
编辑本段4、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三官庙村
三官庙村,因村里建有气势宏伟的三官庙而得名。村里老人说,根据三官庙庙碑记载,村名称开始不是三官庙,而是南杨王石,后来不知因何原因,改名为三官庙。老人们说,在王石这一片地方,除了石王庙外,规模最大的就数三官庙了。 三官庙所处的位置在如今村子的南北大街上一座凸起的桥附近,庙前有一个白杨园。从南面进庙,爬上九层石阶,首先是面影壁墙。绕过影壁墙,后面是一个院子,正北三间大殿,大殿东南方是钟楼,整个建筑宏伟壮观。 三官庙也叫三元庙。三官也就是上元一品九气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 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 解厄洞阴大帝。 希望三官能够赐福、赦罪、解厄,是百姓建三官庙的原因。由于三官庙当时规模宏大,周围村民都会到庙里祈福,久而久之,到南杨王石村,老百姓都会说去三官庙,正是因为此原因,村名称才由南杨王石改为三官庙村,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王石”名称的来历 “王石”的名字如何来的呢?在王石村群落里打听,村民都会告诉你,在村西北处,有一座石王庙,石王庙历史悠久、远近闻名。附近建立的村子都以此取名,在“王石”前冠以姓氏,先后形成了十八个王石村。 村里老人纷纷向我们介绍十八个王石村,但说法有分歧,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闫王石、侯王石、玄王石、梁王石、郭王石、郑王石、孙王石、李王石、王王石、陈王石、杨王前、杨王后、三官庙(原为南杨王前)、孙官庄、护驾泉、接驾泉、接驾埠、白炭坡(原为宋王石)。其中部分自然村现已合并。 但为什么在这里建石王庙,石王庙有何来历? 三官庙村虽然庙名称为石王庙,却没有供奉石王,而是供奉了十个阎王。当年的石王庙里,中间是菩萨,两边是十个阎王。 庙里供奉十个阎王又有何说法呢? 阎王是梵文的音译,也可称阎罗王,或称阎罗大王,也称阎魔王。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中国佛教中,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十殿阎罗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轮回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此称为十殿阎罗。 为什么同时供奉观音和阎王呢?佛教里,到了冥府地狱,就意味着死亡,地狱里的管家是阎罗王。观音得道前是兴林国妙善公主,相传她曾去过地狱,不仅生还,而且还超度众生,成就了一项大功德。在佛教里,不管是阎王还是观音,他们都有令死人复生的能力。石王庙同时供奉了观音和阎罗王,是因为他们能普度众生。 庙里供奉着观音和阎王,说明这里是佛教寺庙。孙昭荣老人说,听上辈人讲,寺庙里曾经住过一个和尚,后来和尚搬到了大舟院修行去了,临走还留了几句诗:“荒田无数少人耕,地里那堪牛乱行,泼去春秋一庙茂,从今以后只留名。”(字根据孙昭荣老人所说)这几句诗刻在石王庙东墙跟的碑上。虽然个别字句的说法和原文大概是有出入的,但诗句中表达出庙会繁华一时,最后只留下名字的意思。 据87岁的赵光言老人和村里其他老人讲,在建国之前庙里的神就已经被破坏了,建国后曾做过学校,后来就被拆掉了,石王庙所在的位置如今已经成为一片农田。虽然石王庙已经见不到了,但一片王石村将会永远留下对石王庙的记忆。正如诗句中所说:“泼去春秋一庙茂,从今以后只留名。” 供奉有十个阎王庙怎么会被称为石王庙呢?据孙廷峰老人讲,阎王在老百姓看来总是不受欢迎的神,所以庙里有十个阎王,大家都想避开他。而在民间又有用“石敢当”来避邪的做法,可以用石头来避邪,所以,便以石头为庙取名,以达到避邪的目的。所以十个阎王所在的庙就成为了石王庙。 石王庙的修建年代现在我们无法确定。据孙昭荣老人说,庙大概是唐代修建的,但确定是在明代重修,他清楚地记得庙里的碑上有明代重修的记载。 如今唯一能据以判断石王庙位置的建筑是在三官庙村西北的烈士纪念碑。该碑为民国三十八(1949年)年桐月(农历三月)立,上面刻满了在抗战和内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名字和简介,涵盖当年仪封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庄的烈士,刻满了四重碑前后两面。碑文中说:“你们安息吧,坦然地安眠在这有历史性的古刹名胜地吧。”由此看来当年立纪念碑选址在这里,就是选择了拥有千年古刹——— 石王庙的名胜地。 [1]
门,棋盘大门两扇。前殿3间,配殿东西各2间。西跨院有殿3间。是一座较完整的小型寺庙。为西城区保护文物。位于通州镇西大街东口路北。明建,称“三官庙”,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进。山门3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次间后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间。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合瓦元宝顶,次间前吞廊,如意石阶3级。后院正殿前,设青沙岩制浮雕龙纹圆形花坛一座,直径2.35米,边宽0.41米,由数块拼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