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器有哪些类型?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不同种类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光波段是有其特定波段的,该波段的红外光处在可见光波段之外。
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特定波段的红外光来实现对物体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光探测出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的技术就是红外探测技术。
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红外探测有如下几个优点:
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
隐蔽性好,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目标的信号,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由于是*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与雷达系统相比,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探测器的光谱响应从短波扩展到长波;
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和系统;
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从制冷型探测器发展到室温探测器;
由于红外探测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从而使其在军事国防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军事需求的牵引和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红外探测器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转变成其它易于测量的能量形式的能量转化器,作为红外整机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始终是红外物理与技术发展的中心。自1800年Herschel发现太阳光谱中的红外线时所用的涂黑水银温度计为最早的红外探测器以来,随着红外实验和理论的发展,新器件不断涌现。红外探测器制备涉及物理、材料、化学、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科学。
一. 热探测器热探测器吸收红外辐射后,温度升高,可以使探测材料产生温差电动势、电阻率变化,自发极化强度变化,或者气体体积与压强变化等,测量这些物理性能的变化就可以测定被吸收的红外辐射能量或功率。分别利用上述不同性能可制成多种热探测器:
(1) 液态的水银温度计及气动的高莱池(Golay cell):利用了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
(2) 热电偶和热电堆:利用了温度梯度可使不同材料间产生温差电动势的温差电效应。
(3) 石英共振器非制冷红外成像列阵:利用共振频率对温度敏感的原理来实现红外探测。 (4)测辐射热计:利用材料的电阻或介电常数的热敏效应—辐射引起温升改变材料电阻—用以探测热辐射。因半导体电阻有高的温度系数而应用最多,测温辐射热计常称“热敏电阻”。另外,由于高温超导材料出现,利用转变温度附近电阻陡变的超导探测器引起重视。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将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类探测器;
(5) 热释电探测器:有些晶体,如硫酸三甘酞、铌酸锶钡等,当受到红外辐射照射温度升高时,引起自发极化强度变化,结果在垂直于自发极化方向的晶体两个外表面之间产生微小电压,由此能测量红外辐射的功率。
二. 光子探测器光子探测器吸收光子后,本身发生电子状态的改变,从而引起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等光子效应,从光子效应的大小可以测定被吸收的光子数。
(1)光电导探测器:又称光敏电阻。半导体吸收能量足够大的光子后,体内一些载流子从束缚态转变为自由态,从而使半导体电导率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利用光电导效应制成的光电导探测器分为多晶薄膜型和单晶型两种。
(2)光伏探测器:主要利用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红外光子在结区及其附近激发电子空穴对。存在的结电场使空穴进入p区,电子进入n区,两部分出现电位差,外电路就有电压或电流信号。与光电导探测器比较,光伏探测器背景限探测率大40%,不需要外加偏置电场和负载电阻,不消耗功率,有高的阻抗。
(3)光发射-Schottky势垒探测器:金属和半导体接触,形成Schottky势垒,红外光子透过Si层被PtSi吸收,使电子获得能量跃迁至费米能级,留下空穴越过势垒进入Si衬底,PtSi层的电子被收集,完成红外探测。
(4)量子阱探测器(QWIP):将两种半导体材料用人工方法薄层交替生长形成超晶格,在其界面有能带突变,使得电子和空穴被限制在低势能阱内,从而能量量子化形成量子阱。利用量子阱中能级电子跃迁原理可以做红外探测器。因入射辐射中只有垂直于超晶格生长面的电极化矢量起作用,光子利用率低;量子阱中基态电子浓度受掺杂限制,量子效率不高;响应光谱区窄;低温要求苛刻。
2024-06-18 广告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1、被动红外探测器,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
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
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而聚焦,从而被
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
报警。
2、有两种聚焦方式一是多法线小镜而组成的反光聚焦,聚光到传感器上称之为反射式光学系
统。另一种是透射式光学系统,是多面组合一起的透镜-菲涅尔透镜,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在红
外传感器上。
3、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
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主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主动红外发射机和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完全遮断或按给定百分比遮断时能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
红外探测器原理和类型:
不同种类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光波段是有其特定波段的,该波段的红外光处在可见光波段之外。
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特定波段的红外光来实现对物体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光探测出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的技术就是红外探测技术。
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红外探测有如下几个优点:
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
隐蔽性好,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目标的信号,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由于是*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与雷达系统相比,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探测器的光谱响应从短波扩展到长波;
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和系统;
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从制冷型探测器发展到室温探测器;
由于红外探测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从而使其在军事国防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军事需求的牵引和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红外探测器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转变成其它易于测量的能量形式的能量转化器,作为红外整机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始终是红外物理与技术发展的中心。自1800年Herschel发现太阳光谱中的红外线时所用的涂黑水银温度计为最早的红外探测器以来,随着红外实验和理论的发展,新器件不断涌现。红外探测器制备涉及物理、材料、化学、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科学。
根据能量转化方式,红外探测器可以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根据工作温度和制冷需求,红外探测器又可以分为制冷红外探测器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虽然它们都能探测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图像或电信号,但它们在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制冷型探测器是基于光电效应的光子传感器。一般情况下,必须将半导体冷却到较低温度才能够观测到光电效应,因此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需要配备了制冷机组件,这可以使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降低到很低的水平。目前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敏感材料主要是HgCdTe、量子阱光探测(QWIPs)、II类超晶格(II-SLs)与量子点光探测(QDIPs)四种。
非制冷型探测器对应的是基于入射辐射的热效应的热探测器,红外敏感材料主要是氧化钒、非晶硅。
这两者在灵敏度、响应速度上也有所区别。
灵敏度方面: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由于配备了制冷机组件,可以使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这样在检测其他物体时灵敏度更高,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响应速度: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响应时间在微秒级,非常快速发现目标并迅速做出反应。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响应时间一般在毫秒级别。
尺寸和使用功耗:由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需要通过制冷机来维持较低的工作温度,而制冷机又需要耗费较高的电能来驱动,所以,相对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来说,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功耗更高、尺寸也更大。
成本: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价格更加实惠。
行业应用: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价格实惠、体积小,广泛应用民用市场,例如消防救援、安防监控、无人机载荷、户外观测等领域;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通常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适用于需求更高性能的应用场景,例如远距离探测系统等、科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