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焦虑症

 我来答
hainanmumian
2007-05-30 · TA获得超过403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1万
展开全部
焦虑症 (Anxiety disorders)
分类 (Classification)

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

分为持续症状( 广泛性焦虑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与阵发症状两类。

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 畏惧焦虑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 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

畏惧焦虑症又再分成 单纯畏惧症 (simple phobia) , 社交畏惧症 (social phobia) ,与 惧旷症 (agoraphobia ) 。

有些病人除了在惧旷症的特殊情境下才会出现焦虑外也会偶发恐慌症特有的症状。这种混合的个案在两种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病名,在 DSM 称为 「并有惧旷症之恐慌症」 ,在 ICD 则称为 「并有恐慌症之惧旷症」 。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上述的症状学描述是卓越的。我们不妨把它们稍加归并和简化。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文献中常称为漂浮焦虑(free-floatinganxiety)或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这里,有必要对所谓躯体化(somatization)这个概念加以考察。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精神分析家对这一概念的含义或用法并不一致。一种用法是,躯体化是广义的转换之一种形式。另一种用法是,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称为转换,而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功能障碍则称为躯体化。西方很多精神科医生在找不到躯体症状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时,倾向于把这种躯体症状视为焦虑或抑郁的躯体化,也就下焦虑症或抑郁症的诊断。这是根本错误的。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没有精神症状就不能诊断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论有多少躯体症状也不能构成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事情很清楚,心理的东西本身变成身体症状,这个假设迄今并未被证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将会被证明。退一步说,即使这个假设已经被证明,身体症状也还是不能成为某种确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因为无法断定身体症状究竟是焦虑的躯体化,还是抑郁的躯体化,还是什么其他心理的东西的躯体化。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理解和描述,绝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天赋,而是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逐渐掌握的本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干扰,是必要的。

焦虑神经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但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互相过渡和重叠的情况并不少见。一种是广泛性焦虑,一种是急性焦虑发作,也称为惊恐障碍。精神科常见的是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的广泛性焦虑,病程迁延,但症状轻重常有波动。

典型的焦虑是所谓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实际上,明确地把自己的心情描述为没有对象和内容的恐惧,这种病人少见。这是由于,人们不能容忍他们的心情或痛苦没有对象和内容,他必须给自己提供某种内容。这样一来,焦虑便附着在各种偶然事件上,似乎有了现实的内容。显然,病人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久性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是很不相称的。焦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变动,没有中心主题,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倾向性。追究起来,病人自己也想不通他整天到底在怕什么。这种完全被环境牵着鼻子起的焦虑,与烦恼是不同的。烦恼与焦虑的不同还在于,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而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

病人时刻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预知性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似乎在预知未来岁月中全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灾难。皮肤划破一个浅表的小口子,病人马上想到破伤风和败血症,想到死亡,十分恐怖。孩子跟人家打架,便想到重伤致残或因人命而被法院处决。病人害怕自己会忘记最重要而简单的事实,以致张口结舌下不了台。怕自己由于注意不集中和笨拙而铸成大错。排队买菜总担心轮到自己菜就卖完了,或者害怕给错了钱而受指责。实际上,由于焦虑妨碍了效率和准确性,反过来使病人的焦虑愈甚,甚至害怕自己会完全失控而发疯。

焦虑情绪也容易使病人集中注意于他们的身体症状。这种病人见了医生便诉苦,诉述各式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

典型的急性焦虑或惊恐障碍是发作性的,发作的间歇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发作来得很突然,出现严重的植物功能障碍: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头晕,全身发麻和针刺感,呼吸快而浅等。与此同时,病人有强烈的恐怖,可有短暂的人格解体体验,常有死亡迫在眉睫的恐怖,或者害怕自己会发疯。有些病人软瘫在沙发里,有些病人一发作就惊呼求救,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每次发作一般10-20分钟。有些病人惊恐发作后卧床不起,诉衰弱无力,尤其一身冷汗最为典型。间歇期请病人叙述上次发作的经过,可以出现一幅清晰的临床相。

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许多学者认为焦虑症状的形成与思维和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重要的关系。研究表明,一些人更愿把一些普通的事情,甚至是一些良性的事情解释为灾难的先兆。这与抑郁情绪的产生也有一些联系。还有就是生化的因素,例如甲状腺的病症或神经化学递质功能失调的因素所致。

治疗

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于治愈或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是极其重要的。也可以采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加以治疗。

注意

不光只有单纯的焦虑症才有这些症状,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这类疾病的焦虑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这类焦虑症状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精神病学上与单纯的焦虑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治疗上也许比单纯的焦虑症要复杂,因为在治疗其焦虑症状的同时,还要治疗此类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与单纯的焦虑症有所区分。焦虑症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病原因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我认为,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患者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因担忧严重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焦虑症的鉴别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为主。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并配合给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有人报道心得安10 ~3 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有镇静作用,当焦虑症状与忧郁症状同时存在时,三环类抗忧郁药可与利眠宁类药合并应用。

焦虑症是焦虑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功能性或心理障碍。身体各系统并无疾病,也没有任何危险性,不会危及生命。如何自我防治焦虑症呢?

(1)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5)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 适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虑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这是从百度百科上看到的,长见识...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41.htm

桃菲若
2007-05-30 · TA获得超过8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上述的症状学描述是卓越的。我们不妨把它们稍加归并和简化。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文献中常称为漂浮焦虑(free-floatinganxiety)或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这里,有必要对所谓躯体化(somatization)这个概念加以考察。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精神分析家对这一概念的含义或用法并不一致。一种用法是,躯体化是广义的转换之一种形式。另一种用法是,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称为转换,而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功能障碍则称为躯体化。西方很多精神科医生在找不到躯体症状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时,倾向于把这种躯体症状视为焦虑或抑郁的躯体化,也就下焦虑症或抑郁症的诊断。这是根本错误的。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没有精神症状就不能诊断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论有多少躯体症状也不能构成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事情很清楚,心理的东西本身变成身体症状,这个假设迄今并未被证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将会被证明。退一步说,即使这个假设已经被证明,身体症状也还是不能成为某种确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因为无法断定身体症状究竟是焦虑的躯体化,还是抑郁的躯体化,还是什么其他心理的东西的躯体化。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理解和描述,绝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天赋,而是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逐渐掌握的本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干扰,是必要的。

焦虑神经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但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互相过渡和重叠的情况并不少见。一种是广泛性焦虑,一种是急性焦虑发作,也称为惊恐障碍。精神科常见的是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的广泛性焦虑,病程迁延,但症状轻重常有波动。

典型的焦虑是所谓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实际上,明确地把自己的心情描述为没有对象和内容的恐惧,这种病人少见。这是由于,人们不能容忍他们的心情或痛苦没有对象和内容,他必须给自己提供某种内容。这样一来,焦虑便附着在各种偶然事件上,似乎有了现实的内容。显然,病人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久性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是很不相称的。焦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变动,没有中心主题,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倾向性。追究起来,病人自己也想不通他整天到底在怕什么。这种完全被环境牵着鼻子起的焦虑,与烦恼是不同的。烦恼与焦虑的不同还在于,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而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

病人时刻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预知性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似乎在预知未来岁月中全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灾难。皮肤划破一个浅表的小口子,病人马上想到破伤风和败血症,想到死亡,十分恐怖。孩子跟人家打架,便想到重伤致残或因人命而被法院处决。病人害怕自己会忘记最重要而简单的事实,以致张口结舌下不了台。怕自己由于注意不集中和笨拙而铸成大错。排队买菜总担心轮到自己菜就卖完了,或者害怕给错了钱而受指责。实际上,由于焦虑妨碍了效率和准确性,反过来使病人的焦虑愈甚,甚至害怕自己会完全失控而发疯。

焦虑情绪也容易使病人集中注意于他们的身体症状。这种病人见了医生便诉苦,诉述各式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

典型的急性焦虑或惊恐障碍是发作性的,发作的间歇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发作来得很突然,出现严重的植物功能障碍: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头晕,全身发麻和针刺感,呼吸快而浅等。与此同时,病人有强烈的恐怖,可有短暂的人格解体体验,常有死亡迫在眉睫的恐怖,或者害怕自己会发疯。有些病人软瘫在沙发里,有些病人一发作就惊呼求救,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每次发作一般10-20分钟。有些病人惊恐发作后卧床不起,诉衰弱无力,尤其一身冷汗最为典型。间歇期请病人叙述上次发作的经过,可以出现一幅清晰的临床相。

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许多学者认为焦虑症状的形成与思维和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重要的关系。研究表明,一些人更愿把一些普通的事情,甚至是一些良性的事情解释为灾难的先兆。这与抑郁情绪的产生也有一些联系。还有就是生化的因素,例如甲状腺的病症或神经化学递质功能失调的因素所致。

治疗

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于治愈或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是极其重要的。也可以采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加以治疗。

注意

不光只有单纯的焦虑症才有这些症状,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这类疾病的焦虑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这类焦虑症状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精神病学上与单纯的焦虑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治疗上也许比单纯的焦虑症要复杂,因为在治疗其焦虑症状的同时,还要治疗此类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与单纯的焦虑症有所区分。焦虑症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病原因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我认为,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患者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因担忧严重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焦虑症的鉴别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为主。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并配合给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有人报道心得安10 ~3 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有镇静作用,当焦虑症状与忧郁症状同时存在时,三环类抗忧郁药可与利眠宁类药合并应用。

焦虑症是焦虑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功能性或心理障碍。身体各系统并无疾病,也没有任何危险性,不会危及生命。如何自我防治焦虑症呢?

(1)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5)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 适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虑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k19831020
2007-05-30 · TA获得超过17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6万
展开全部
什么事都担心,没必要的事也担心,焦虑症 (Anxiety disorders)
分类 (Classification)

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

分为持续症状( 广泛性焦虑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与阵发症状两类。

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 畏惧焦虑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 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

畏惧焦虑症又再分成 单纯畏惧症 (simple phobia) , 社交畏惧症 (social phobia) ,与 惧旷症 (agoraphobia ) 。

有些病人除了在惧旷症的特殊情境下才会出现焦虑外也会偶发恐慌症特有的症状。这种混合的个案在两种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病名,在 DSM 称为 「并有惧旷症之恐慌症」 ,在 ICD 则称为 「并有恐慌症之惧旷症」 。

焦虑症的症状学

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到6.6%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焦虑症。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相象。比如,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帐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他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

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其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和类型

A、在过去六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工作进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

B、个体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

C、焦虑和担心与至少下面六个症状中的三个(或更多)相联系(至少有某些症状至少在过去六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出现)。

注意:在儿童中,只要一个下述症状就可以了。

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

容易疲劳

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

易激惹

肌肉紧张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

D、焦虑和担心的内容不是其他(一轴)障碍的特征内容。也就是说,焦虑和担心的内容,不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症),等等。

E、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给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困难。

F、上述症状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例如,服药,吸毒,酗酒)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例如,甲状腺分泌降低),也不仅仅是发生在情绪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普遍发展障碍之中。

焦虑症的病理学

焦虑症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到底焦虑症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现有的研究显示: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而且,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我们并不很清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我们发现,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下面我们介绍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各自对焦虑症的解释。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具体请见:精神分析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的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知治疗常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名医在线网
2020-10-20 · 百度认证:百家榜创作者,重庆名医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名医在线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宣武医院_王红星_焦虑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深读视频
2020-10-25 · TA获得超过6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1916万
展开全部

焦虑症有哪些症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