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干燥、青藏高原区夏季凉爽,降水少。
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高气压,东部和南部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
相反夏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由于大陆来的风带来干燥气流,海洋来的风带来湿润空气,所以我国的降水多发生在偏南风盛行的夏半年5-9月。
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
扩展资料:
中国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5、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国气候基本特征
造成夏季天气如此变化多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汽,充沛的水汽是各种天气变化的基本素材。说到水汽,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天气系统就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平均位于地球35度处,近似沿纬度圈排列的高压系统,副热带高压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流从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向外旋转流出,在高压西部形成偏南气流,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大陆,从而为降雨提供水汽。当暖湿气流一旦和北方下来的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由于这个高压的位置随季节变化,也使得我国夏半年的降雨带自南向北依次推进。入秋,副热带高压南撤,雨带也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可以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但副热带高压的内部,因受下沉气流影响却往往是炎热干燥的晴好天气。一些移动反常的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罪魁祸首。
夏季包括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从立夏开始,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灾病缠身。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将来越是大丰收。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又叫“黄梅天”。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注意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小暑时,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30℃,暴雨很多,东南沿海地区台风较多。气温炎热,人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五脏主时,夏季以心为主,因此,夏季养生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大暑节气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热者往往难以承受,导致中暑。
参考资料: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522/33017.shtml
具体一点就是因为我国大部处于北温带,夏季普遍高温。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夏季受西太平洋高气压带和西亚低气压带、西伯利亚低气压带影响,处于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造成我国夏季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