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为什么有强大的生命力 5
1、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孟子曾嘲笑楚国的许行说话像伯劳鸟叫,还发过“若使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的议论。
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2、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
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随。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惟妙惟肖,充满灵动之美。
扩展资料
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着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准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形成了“目治”的习惯。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最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作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为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汉字、就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扩展资料: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不论是什么时代,也不论是什么字体,都创造了书法的艺术。
历来的文人学士大多兼通诗文书画,和诗画融为一体的书法艺术,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珍贵墨宝。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芾等数不清的书法家,不但为华夏子孙耳熟能详,其作品,哪怕只是印刷品或拓片,千百年过去了,都还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崇敬。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原因
其核心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是通过字形的构造来显示字义,单字的形体以及汉字整体的形体体系创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无论是形成还是发展,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因此,剖析汉字构形系统及其发展过程,从中可以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层次思想。
从独体发展到组合发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叙》中的这段文字说明:汉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文”的阶段和“字”的阶段。“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其形成的多是独体字;“字”的造字方法是相益,即组合,其形成的是合体字。
这表明汉字构形在独体字发展到一定数量后便不再走独体发展的道路,而是以现有的独体字形为构件,采用相互组合的方式产生新字。造字方式的这种改变本质上体现的是建立群体合作机制的思想。
还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世界各地都有华侨,他们也在使用汉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汉语也渐渐被世界熟悉和热爱。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国现在就只有中国一个了,汉语便是这种文化的积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颇具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根基深厚。
汉字为什么有强大的生命力
查看全部7个回答
小小绿芽聊教育
高粉答主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分享知识
关注
成为第26846位粉丝
1、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孟子曾嘲笑楚国的许行说话像伯劳鸟叫,还发过“若使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的议论。
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2、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
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随。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惟妙惟肖,充满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