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七律和韵律平仄是怎样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所谓七律是指七言律诗,有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体的就是这样四种,(句尾平声字押韵,通常用平水韵,中间二联需对仗)另外还有类似什么折腰体等几种变体,不常用,也不建议用!当然平仄还有在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收等犯忌的情况下,可宽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遇犯忌时,可采用拗救,有本句拗救,对句拗救等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2621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体的就是这样四种,(句尾平声字押韵,通常用平水韵,中间二联需对仗)另外还有类似什么折腰体等几种变体,不常用,也不建议用!当然平仄还有在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收等犯忌的情况下,可宽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遇犯忌时,可采用拗救,有本句拗救,对句拗救等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262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按照这个格式,然后注意粘对,就可以写出其他的句式了,在近体诗中,一定要注意对仗和平仄。
有个口诀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说平仄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是“三平调”,是古风特有的句式,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成了仄,就“犯孤平”了,当是,这是可以救的,就是把本句中的第五个字由仄变为平。
另外在“二四六”中,有时也有可以不分明的现象,拗 救就 可以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按照这个格式,然后注意粘对,就可以写出其他的句式了,在近体诗中,一定要注意对仗和平仄。
有个口诀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说平仄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是“三平调”,是古风特有的句式,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成了仄,就“犯孤平”了,当是,这是可以救的,就是把本句中的第五个字由仄变为平。
另外在“二四六”中,有时也有可以不分明的现象,拗 救就 可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唐诗七律: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释义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特指成熟于杜甫,时盛唐诗人李白有七律八首,高适七首,王维二十六首,且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胡应麟“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 , 一变也。高、岑、王、李, 风格大备, 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 又一变也。” ( 《 诗薮 》 内编卷五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
七言律诗
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二、韵律平仄: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查字典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平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韵书或多练习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诗体释义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特指成熟于杜甫,时盛唐诗人李白有七律八首,高适七首,王维二十六首,且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胡应麟“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 , 一变也。高、岑、王、李, 风格大备, 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 又一变也。” ( 《 诗薮 》 内编卷五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
七言律诗
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二、韵律平仄: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查字典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平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韵书或多练习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