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诚信的含义与本质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诚信的类型与表现
诚信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从纵向的历史坐标看,我们可以把诚信区分为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中古农本社会的家族或人际诚信、近现代契约社会的公共诚信。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以与血缘关系相关联为基本特征,它产生于原始群体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血缘群体是同类群体的行为边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个体完全依赖于血缘群体并天然地产生了对血缘群体的忠诚信用,所以“讲信修睦”成为原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且这种天然诚信是同天然的团结与勇敢、原始的群体主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阶段的诚信自然性的因素多于社会性的因素,总体上看是朦胧的、混沌的和缺乏思想内容的。中古农本社会的诚信是同身份等级依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家族或人际诚信。农本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内向经济,受狭隘的时空和交往的局限性制约,它依赖于家族亲情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人们在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世界里生活,并因此形成维系这一熟人社会的诚信及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身份等级不同,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不同,因而诚信的内容、性质和方式也不一样。近现代市场社会,诚信以契约为基本特征。近现代社会与传统农本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独立。近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方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它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纽带,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的世界”。在这样的社会,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与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形态发展为显意识形态,并且日趋明朗和具体,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准则。
从横向的现实坐标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诚信区分为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文化诚信。经济诚信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诚信,是直接同谋利计功行为相关联的诚信,主要表现为企业诚信。市场经济应当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作为借贷者,能否获得市场信任,视其偿债能力如何;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出资者的信任,视其经营能力如何;作为代理者,支配他人资产能否获得信任,视其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如何;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视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如何。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信用、信任和信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信用有借贷资本意义上的专业信用(包含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和一般经济活动的社会信用。信任是交易双方在信用的基础上构成的经济关系,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信誉则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能够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信誉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诚信包含了生产诚信、交换诚信、分配诚信和消费诚信等环节,并体现在经济决策、经济活动和经济评价等方面。
政治诚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治理国家应当讲求诚信。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将其概括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再问在这三者中必须去掉一项并请问先去哪一项时,孔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去兵。”子贡又问,在“足食”与“民信之”两项中还必须去掉一项,应该先去哪一项时,孔子答道:“去食。”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于国家之“立”比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更为重要。荀子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因此治国从政当以建立信德为主旨和根本。在现代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此外,政治诚信还包含政治活动和政治体制诚信。
文化诚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等方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导向。为此,就应当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各行各业中推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制度,坚决铲除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诚信行为。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第二,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因为发展既蕴涵着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又蕴涵着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外部以及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是铁面无私的审判官。企业如果背叛上帝,不诚实经营,一味走歪门斜道,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第三,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去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征在给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柳宗元说:“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以上言论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诚信格言汇总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诚信的类型与表现
诚信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从纵向的历史坐标看,我们可以把诚信区分为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中古农本社会的家族或人际诚信、近现代契约社会的公共诚信。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以与血缘关系相关联为基本特征,它产生于原始群体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血缘群体是同类群体的行为边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个体完全依赖于血缘群体并天然地产生了对血缘群体的忠诚信用,所以“讲信修睦”成为原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且这种天然诚信是同天然的团结与勇敢、原始的群体主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阶段的诚信自然性的因素多于社会性的因素,总体上看是朦胧的、混沌的和缺乏思想内容的。中古农本社会的诚信是同身份等级依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家族或人际诚信。农本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内向经济,受狭隘的时空和交往的局限性制约,它依赖于家族亲情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人们在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世界里生活,并因此形成维系这一熟人社会的诚信及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身份等级不同,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不同,因而诚信的内容、性质和方式也不一样。近现代市场社会,诚信以契约为基本特征。近现代社会与传统农本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独立。近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方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它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纽带,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的世界”。在这样的社会,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与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形态发展为显意识形态,并且日趋明朗和具体,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准则。
从横向的现实坐标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诚信区分为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文化诚信。经济诚信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诚信,是直接同谋利计功行为相关联的诚信,主要表现为企业诚信。市场经济应当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作为借贷者,能否获得市场信任,视其偿债能力如何;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出资者的信任,视其经营能力如何;作为代理者,支配他人资产能否获得信任,视其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如何;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视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如何。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信用、信任和信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信用有借贷资本意义上的专业信用(包含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和一般经济活动的社会信用。信任是交易双方在信用的基础上构成的经济关系,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信誉则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能够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信誉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诚信包含了生产诚信、交换诚信、分配诚信和消费诚信等环节,并体现在经济决策、经济活动和经济评价等方面。
政治诚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治理国家应当讲求诚信。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将其概括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再问在这三者中必须去掉一项并请问先去哪一项时,孔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去兵。”子贡又问,在“足食”与“民信之”两项中还必须去掉一项,应该先去哪一项时,孔子答道:“去食。”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于国家之“立”比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更为重要。荀子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因此治国从政当以建立信德为主旨和根本。在现代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此外,政治诚信还包含政治活动和政治体制诚信。
文化诚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等方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导向。为此,就应当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各行各业中推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制度,坚决铲除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诚信行为。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第二,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因为发展既蕴涵着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又蕴涵着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外部以及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是铁面无私的审判官。企业如果背叛上帝,不诚实经营,一味走歪门斜道,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第三,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去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征在给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柳宗元说:“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以上言论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诚信格言汇总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展开全部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 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 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 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18、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毛泽东
19、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 邓小平
一、认识诚信
关于“诚信”,《说文解字》如是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在实际使用中,“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
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立身于社会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张口就是谎话,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试问,谁还会相信他?那个站在山头上大喊“狼来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为他一再说谎,弃诚信于不顾,丧失了立身之根本,最后落入狼口吗?一个人,如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又怎能成得了气候,事业有成?如不诚信,即使他身处闹市,也如流落于茫茫沙漠,举步维艰,寸步难行,最终一事无成。许多商家、企业由于恪守承诺,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而越做越强;相反,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后一两次,便全军覆灭,人财两空,重者甚至入狱。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民群众就是涛涛大水,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诚信的形象,又怎能成就大事、立身于社会呢?
诚信是立德之本。个人认为立德以诚信以先。古人讲“仁、义、礼、智、信”,其中“信”就是诚信,如果“仁、义、礼、智”没有“信”作为根本,“仁义”就可能就不是真正“仁义”了,“礼”也不成其为“礼”,“智”也是无用之“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打开史书,就能读到许多代代相传的经典记载,无不彰显这一事实:诚信为立德之根本准则。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信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所以应当时刻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诚信还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立言之本。“言无信不立”,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所言缺乏诚信可以想象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说了白说”。因为缺乏诚信的支撑,“言“便是虚话谎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采纳了。现实中,人们往往最忌虚话、最厌谎言,“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谎言带来的最终结果。
二、实践诚信
明白“诚信”的重要,我们该如何做?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作为一名接受较高水平教育的知识分子,我们不求“流芳百世”,但我们应为诚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即将再度跨入大学校门接受MBA教育的经济工作者,我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诚信”、做好“诚信”。
主动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践者,争当诚实守信的楷模。“诚信”二字看似简单,真做不易,要做诚实守信之楷模更是艰难。首先,我们必须有实践诚信,争当诚信楷模之意愿。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明白诚信的价值。海尔集团提出的“真诚到永远”经营理念,广大民众耳熟能详,正是这—诚信理念的指引,才使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海尔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诚信”的价值。其次,我们必须有抵制眼前小利,坚定实践诚信之决心。诚信就意味着抛弃眼前可见的某些小利,抵制诱惑。许多人不诚信就是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眼前利益或者一已私利是难以做到“诚信”的。要当诚实守信的楷模就应该说真话、办实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遵循“诚信”之准则。
努力倡导诚实守信,积极投身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付出。国家正加快信用诚信方面的立法、加快市场主体信用的培育、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改变信用产品的市场环境、加强建立对失信者的惩戒。而作为经济建设大军的一员,我们要敢于与见利忘义的不法之徒作旷日持久的斗争,在日常的工作及学习实践中努力倡导诚信意识,在所处的环境中努力建设诚信,努力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信用水平的提高。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社会各界对总书记的讲话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引,努力构建“守信者奖、失信者罚”的诚信体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根本的行为准则。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实践者,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 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 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 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18、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毛泽东
19、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 邓小平
一、认识诚信
关于“诚信”,《说文解字》如是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在实际使用中,“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
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立身于社会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张口就是谎话,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试问,谁还会相信他?那个站在山头上大喊“狼来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为他一再说谎,弃诚信于不顾,丧失了立身之根本,最后落入狼口吗?一个人,如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又怎能成得了气候,事业有成?如不诚信,即使他身处闹市,也如流落于茫茫沙漠,举步维艰,寸步难行,最终一事无成。许多商家、企业由于恪守承诺,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而越做越强;相反,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后一两次,便全军覆灭,人财两空,重者甚至入狱。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民群众就是涛涛大水,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诚信的形象,又怎能成就大事、立身于社会呢?
诚信是立德之本。个人认为立德以诚信以先。古人讲“仁、义、礼、智、信”,其中“信”就是诚信,如果“仁、义、礼、智”没有“信”作为根本,“仁义”就可能就不是真正“仁义”了,“礼”也不成其为“礼”,“智”也是无用之“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打开史书,就能读到许多代代相传的经典记载,无不彰显这一事实:诚信为立德之根本准则。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信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所以应当时刻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诚信还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立言之本。“言无信不立”,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所言缺乏诚信可以想象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说了白说”。因为缺乏诚信的支撑,“言“便是虚话谎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采纳了。现实中,人们往往最忌虚话、最厌谎言,“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谎言带来的最终结果。
二、实践诚信
明白“诚信”的重要,我们该如何做?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作为一名接受较高水平教育的知识分子,我们不求“流芳百世”,但我们应为诚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即将再度跨入大学校门接受MBA教育的经济工作者,我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诚信”、做好“诚信”。
主动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践者,争当诚实守信的楷模。“诚信”二字看似简单,真做不易,要做诚实守信之楷模更是艰难。首先,我们必须有实践诚信,争当诚信楷模之意愿。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明白诚信的价值。海尔集团提出的“真诚到永远”经营理念,广大民众耳熟能详,正是这—诚信理念的指引,才使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海尔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诚信”的价值。其次,我们必须有抵制眼前小利,坚定实践诚信之决心。诚信就意味着抛弃眼前可见的某些小利,抵制诱惑。许多人不诚信就是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眼前利益或者一已私利是难以做到“诚信”的。要当诚实守信的楷模就应该说真话、办实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遵循“诚信”之准则。
努力倡导诚实守信,积极投身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付出。国家正加快信用诚信方面的立法、加快市场主体信用的培育、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改变信用产品的市场环境、加强建立对失信者的惩戒。而作为经济建设大军的一员,我们要敢于与见利忘义的不法之徒作旷日持久的斗争,在日常的工作及学习实践中努力倡导诚信意识,在所处的环境中努力建设诚信,努力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信用水平的提高。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社会各界对总书记的讲话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引,努力构建“守信者奖、失信者罚”的诚信体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根本的行为准则。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实践者,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关于诚信的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一边哭。孩子母亲说:“你先回去,等会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到子到市场上返回来,曾子要捉猪杀掉它。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跟孩子说着玩罢了。”曾子说:“孩子还不懂事,他看着父母的举动来向他们学习 ,并且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了他母亲,这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于是,就(把猪杀了)给儿子炖猪肉吃。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关于诚信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
失足,你可以马上站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林克兰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一边哭。孩子母亲说:“你先回去,等会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到子到市场上返回来,曾子要捉猪杀掉它。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跟孩子说着玩罢了。”曾子说:“孩子还不懂事,他看着父母的举动来向他们学习 ,并且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了他母亲,这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于是,就(把猪杀了)给儿子炖猪肉吃。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关于诚信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
失足,你可以马上站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林克兰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日本80集电视连续剧《阿信的故事》
这部连续剧描述了出身贫寒的日本女孩阿信奋斗求生,最终出人头地,成为大超市老板的传奇经历。
从1983年起,由日本广播协会播映,时间长达一年,这次将通过阿富汗国家电视台播放。
内容:《阿信的故事》讲述了日本著名的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创始人艰苦的过程。她从最底层做起,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成功。
自七岁做女佣开始,你所知道的天灾,你不知道的人祸,你想象不到的人世间的苦难,在她的身上一一上演。为了奶奶和妈妈,阿信7岁就当了女佣。从此以后,她面对的是超负荷的劳动、严厉的管家、父亲的毒打、大地震的袭击、丈夫事业的毁灭、婆婆的虐待、孩子的夭折……是什么使阿信坚强地活了下来呢?
女佣到老板,从地摊到连锁超市,从一无所有到身家显赫,一砖一瓦演泽神奇传说。 有人说女人是脆弱的象征,然而面对丈夫的自杀、长子的战死、多家商店的停业、竞争者的威胁、企业的破产、子女的离婚。阿信是如何力克重重阻碍最后达到事业巅峰、人生顶点的呢?
家喻户晓的坚强女子——阿信的故事,不但电视版成为经典佳作,更有水墨风格的动画版面世,再次向大家讲述那个奇女子的一生。
所以感觉应该还是有实在人物形象存在的吧。
公司有一笔账要讨,经理为刺激员工讨账的积极性,承诺凡讨回者,奖励欠账总额的百分之十。天哪!好诱人的条件!据说这笔欠账达十五万元,如果成功,奖金是一万五千元,两年的工资总和呀!职工们听罢,纷纷报名,经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不过,经理说不能无限期,最长一个月,谁讨回奖谁。
于是一场大讨账活动开始了。
小王是第一个。他先找欠账单位,再找总经理,向他说明理由。总经理不愠不火地说:“小王呀!单位没钱,有钱早还你们了!不过你别急,有钱了先通知你,回去静候佳音吧!”小王碰了一个软钉子,无功而返。
小赵是第二个。他先找欠账上级单位,采取以上压下的办法,以图成功。谁知上级单位领导人一见小赵就火了:讨什么讨!几年都没交管理费,哪有钱还你们账,一边闲着去!小赵灰溜溜地回来,奖金无望了。
小丽是第三个。小丽是女的,计划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谁知在欠账单位诉了三天苦,竟没人理睬,门岗推,保安赶,总经理就是不见面。美人计泡汤,小丽叹了一口气。
小芳是第四个。小芳汲取三人的教训,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来感动欠账单位。谁知那个总经理也实在高明,每天陪小芳喝茶聊天,就是不提还钱的事。半月下来,钱没要来,小芳差点被总经理感化过去。
小强是第五个。小强二话没说,把欠账单位告上法院,以强制执行。谁知法官叹了口气,说别告了,赢了又如何,前几年的诉讼费还欠着呢!
第六个是老黄。姜还是老的辣。他每天坐在总经理家门口,见人就说一句:这是刘总家吧?他欠了我十五万元不还,我都破产了!一天如此,两天如此,刘总经理左邻右舍都知道了这件事,对刘总有了看法。刘妻闻听后,召回丈夫问究竟,丈夫说确有此事,不过不想还。妻子把眼一瞪,说在单位如何折腾我不管,在家门口我受不了,人言可畏呀!别为了几个钱把名誉当垃圾扔,还他算了!刘总应允。老黄顺利讨回了欠账,领了奖金。
同事们听罢,暗叹真是老奸巨猾呀!
日本80集电视连续剧《阿信的故事》
这部连续剧描述了出身贫寒的日本女孩阿信奋斗求生,最终出人头地,成为大超市老板的传奇经历。
从1983年起,由日本广播协会播映,时间长达一年,这次将通过阿富汗国家电视台播放。
内容:《阿信的故事》讲述了日本著名的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创始人艰苦的过程。她从最底层做起,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成功。
自七岁做女佣开始,你所知道的天灾,你不知道的人祸,你想象不到的人世间的苦难,在她的身上一一上演。为了奶奶和妈妈,阿信7岁就当了女佣。从此以后,她面对的是超负荷的劳动、严厉的管家、父亲的毒打、大地震的袭击、丈夫事业的毁灭、婆婆的虐待、孩子的夭折……是什么使阿信坚强地活了下来呢?
女佣到老板,从地摊到连锁超市,从一无所有到身家显赫,一砖一瓦演泽神奇传说。 有人说女人是脆弱的象征,然而面对丈夫的自杀、长子的战死、多家商店的停业、竞争者的威胁、企业的破产、子女的离婚。阿信是如何力克重重阻碍最后达到事业巅峰、人生顶点的呢?
家喻户晓的坚强女子——阿信的故事,不但电视版成为经典佳作,更有水墨风格的动画版面世,再次向大家讲述那个奇女子的一生。
所以感觉应该还是有实在人物形象存在的吧。
公司有一笔账要讨,经理为刺激员工讨账的积极性,承诺凡讨回者,奖励欠账总额的百分之十。天哪!好诱人的条件!据说这笔欠账达十五万元,如果成功,奖金是一万五千元,两年的工资总和呀!职工们听罢,纷纷报名,经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不过,经理说不能无限期,最长一个月,谁讨回奖谁。
于是一场大讨账活动开始了。
小王是第一个。他先找欠账单位,再找总经理,向他说明理由。总经理不愠不火地说:“小王呀!单位没钱,有钱早还你们了!不过你别急,有钱了先通知你,回去静候佳音吧!”小王碰了一个软钉子,无功而返。
小赵是第二个。他先找欠账上级单位,采取以上压下的办法,以图成功。谁知上级单位领导人一见小赵就火了:讨什么讨!几年都没交管理费,哪有钱还你们账,一边闲着去!小赵灰溜溜地回来,奖金无望了。
小丽是第三个。小丽是女的,计划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谁知在欠账单位诉了三天苦,竟没人理睬,门岗推,保安赶,总经理就是不见面。美人计泡汤,小丽叹了一口气。
小芳是第四个。小芳汲取三人的教训,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来感动欠账单位。谁知那个总经理也实在高明,每天陪小芳喝茶聊天,就是不提还钱的事。半月下来,钱没要来,小芳差点被总经理感化过去。
小强是第五个。小强二话没说,把欠账单位告上法院,以强制执行。谁知法官叹了口气,说别告了,赢了又如何,前几年的诉讼费还欠着呢!
第六个是老黄。姜还是老的辣。他每天坐在总经理家门口,见人就说一句:这是刘总家吧?他欠了我十五万元不还,我都破产了!一天如此,两天如此,刘总经理左邻右舍都知道了这件事,对刘总有了看法。刘妻闻听后,召回丈夫问究竟,丈夫说确有此事,不过不想还。妻子把眼一瞪,说在单位如何折腾我不管,在家门口我受不了,人言可畏呀!别为了几个钱把名誉当垃圾扔,还他算了!刘总应允。老黄顺利讨回了欠账,领了奖金。
同事们听罢,暗叹真是老奸巨猾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