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切脉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医切脉不管是男女左右手都要切的。
中医的脉诊左右手的确是不同的,简单说左手是心,肝,肾,右手是肺,脾,命门。
中医号脉常取寸口,即切压腕后桡动脉浅表部位以体察脉象变化的脉诊方
法。
临床意义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解剖部位较浅,其
搏动在正常情况下浮沉大小适中,在病变时反应敏感容
易感知。同时大量的文献都以寸口诊法为主,形成了寸
口诊法在脉诊上的特殊地位,几乎成为脉诊的唯一方法。
理论依据 《内经》、《难经》认为肺朝百脉,寸
口为肺脏经脉所经部位,五脏六腑之气皆汇于此,手太
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相通,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五
脏六腑气血的变化,均可从寸口反映出来。营气与卫气
循行全身50周而会合于寸口,所以寸口脉象的变化,既
可了解机体正气盛衰和营卫气血运行状况,又可判断病
邪对脏腑的影响。
寸口分部与相配脏腑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
桡骨茎突为标记,其稍向内方的部位称为“关”(又称
关脉),以桡骨茎突至腕横纹桡侧端的部位称为“寸”
(又称寸脉),从桡骨茎突至其后(肘端) 7分处为“尺”
(又称尺脉)(见图诊脉寸关尺部位图)。寸、关、尺
三部,又按左、右手分,共为六部脉。其相配脏腑是:左
寸:心(膻中);左关:肝、胆(膈);左尺:肾(小
腹);右寸:肺(胸);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腹)。这
种相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规
定的,也就是上部脉(寸脉)候躯体上部(心、肺、胸
部),下部脉(尺脉)候躯体下部(肾、小腹)。此外,
也有不分寸、关、尺,但以浮取、中取、重取等指力轻
重区分,左手脉诊心、肝、肾,右手脉诊肺、脾、命门。
这种方法,用于危急病证或年老体虚病人。
寸口诊法的基本要领 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
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医生均匀的呼吸和每
次切脉必需以50动(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少
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见
平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为最佳。清晨时,病人
体内外环境比较稳定,气血运行情况较少受到干扰,此
时切脉容易鉴别脉象的异常变化。一般在诊脉前,先让
病人休息片刻,调匀呼吸,使气血运行均匀平和则可。
体位 宜正坐或正卧,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
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即脉枕)。
切脉方法 首先要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
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
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
按压脉搏。医生用左手切病人右手,用右手切病人左手。
部位取准后,三个手指可用同样的力量按切脉搏,以
了解寸关尺总体的脉象称为总按;也可用一个指头按切
某一部脉,重点体会某部脉象的变化称为单按。单按诊
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时,则微提食
指和无名指;诊尺脉时,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
按、单按经常配合使用。此外,切脉时常用指力的轻重
体察脉象。具体方法主要有:举,又称浮取或轻取,用较
轻指力按在寸口脉皮肤上,适用于诊取浮脉类脉象。按,
又称沉取或重取,用重力按至筋骨间,适于诊取沉脉类
脉象。寻,又称中取,指力适中,不轻不重,适于诊取
缓脉等。
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称为平息。用医生
一呼一吸(称为息)的时间,计算病人脉象的至数(脉
搏次数)。每次诊脉须满50动,以观察脉搏节律和脉搏
是否有停搏歇止的情况。一般切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
寸口脉象的临床分类与诊断步骤 寸口脉象主要分
为平脉、病脉、怪脉。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其形态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相当于每分钟78~80次),不浮
不沉,不大不小,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有胃、神、根
(见平脉)。病脉,反映疾病变化的脉象,有28种,临
床上可通过其脉位(以指力轻重浮取、沉取)、至数、形
状和气势(脉搏力量的强弱,来去的态势)体察,分析相
应的体内病变。怪脉,又称为真脏脉、死脉、绝脉、败
脉,多见于疾病后期,说明脏腑功能衰竭,阴阳严重失
调,脉律不齐、极快或极慢,无柔和匀调之感。而脉象胃、
神、根的有无盛衰,则是这三类脉象鉴别的关键。寸口
诊法一般先定脉位,然后计次数,辨形状,最后分辨脉
搏态势。
中医的脉诊左右手的确是不同的,简单说左手是心,肝,肾,右手是肺,脾,命门。
中医号脉常取寸口,即切压腕后桡动脉浅表部位以体察脉象变化的脉诊方
法。
临床意义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解剖部位较浅,其
搏动在正常情况下浮沉大小适中,在病变时反应敏感容
易感知。同时大量的文献都以寸口诊法为主,形成了寸
口诊法在脉诊上的特殊地位,几乎成为脉诊的唯一方法。
理论依据 《内经》、《难经》认为肺朝百脉,寸
口为肺脏经脉所经部位,五脏六腑之气皆汇于此,手太
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相通,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五
脏六腑气血的变化,均可从寸口反映出来。营气与卫气
循行全身50周而会合于寸口,所以寸口脉象的变化,既
可了解机体正气盛衰和营卫气血运行状况,又可判断病
邪对脏腑的影响。
寸口分部与相配脏腑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
桡骨茎突为标记,其稍向内方的部位称为“关”(又称
关脉),以桡骨茎突至腕横纹桡侧端的部位称为“寸”
(又称寸脉),从桡骨茎突至其后(肘端) 7分处为“尺”
(又称尺脉)(见图诊脉寸关尺部位图)。寸、关、尺
三部,又按左、右手分,共为六部脉。其相配脏腑是:左
寸:心(膻中);左关:肝、胆(膈);左尺:肾(小
腹);右寸:肺(胸);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腹)。这
种相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规
定的,也就是上部脉(寸脉)候躯体上部(心、肺、胸
部),下部脉(尺脉)候躯体下部(肾、小腹)。此外,
也有不分寸、关、尺,但以浮取、中取、重取等指力轻
重区分,左手脉诊心、肝、肾,右手脉诊肺、脾、命门。
这种方法,用于危急病证或年老体虚病人。
寸口诊法的基本要领 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
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医生均匀的呼吸和每
次切脉必需以50动(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少
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见
平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为最佳。清晨时,病人
体内外环境比较稳定,气血运行情况较少受到干扰,此
时切脉容易鉴别脉象的异常变化。一般在诊脉前,先让
病人休息片刻,调匀呼吸,使气血运行均匀平和则可。
体位 宜正坐或正卧,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
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即脉枕)。
切脉方法 首先要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
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
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
按压脉搏。医生用左手切病人右手,用右手切病人左手。
部位取准后,三个手指可用同样的力量按切脉搏,以
了解寸关尺总体的脉象称为总按;也可用一个指头按切
某一部脉,重点体会某部脉象的变化称为单按。单按诊
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时,则微提食
指和无名指;诊尺脉时,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
按、单按经常配合使用。此外,切脉时常用指力的轻重
体察脉象。具体方法主要有:举,又称浮取或轻取,用较
轻指力按在寸口脉皮肤上,适用于诊取浮脉类脉象。按,
又称沉取或重取,用重力按至筋骨间,适于诊取沉脉类
脉象。寻,又称中取,指力适中,不轻不重,适于诊取
缓脉等。
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称为平息。用医生
一呼一吸(称为息)的时间,计算病人脉象的至数(脉
搏次数)。每次诊脉须满50动,以观察脉搏节律和脉搏
是否有停搏歇止的情况。一般切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
寸口脉象的临床分类与诊断步骤 寸口脉象主要分
为平脉、病脉、怪脉。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其形态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相当于每分钟78~80次),不浮
不沉,不大不小,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有胃、神、根
(见平脉)。病脉,反映疾病变化的脉象,有28种,临
床上可通过其脉位(以指力轻重浮取、沉取)、至数、形
状和气势(脉搏力量的强弱,来去的态势)体察,分析相
应的体内病变。怪脉,又称为真脏脉、死脉、绝脉、败
脉,多见于疾病后期,说明脏腑功能衰竭,阴阳严重失
调,脉律不齐、极快或极慢,无柔和匀调之感。而脉象胃、
神、根的有无盛衰,则是这三类脉象鉴别的关键。寸口
诊法一般先定脉位,然后计次数,辨形状,最后分辨脉
搏态势。
展开全部
同意楼上的说法,男女一样,左右都要切!
但寸关尺有五行的生克关系:左手从尺到寸为水生木,木生火(君火),右手尺部相火承君火,依次为火生土,土生金---以上为相生。
左寸对右寸为火克金,左关对右关为木克土,左尺对右尺为水克火---以上为相克。
但寸关尺有五行的生克关系:左手从尺到寸为水生木,木生火(君火),右手尺部相火承君火,依次为火生土,土生金---以上为相生。
左寸对右寸为火克金,左关对右关为木克土,左尺对右尺为水克火---以上为相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分男女,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名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