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基本特征
自觉性、目的性、 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构成意识的四大大基本特征
1、自觉性(能意识到反映的对象和结果)
人对客观世界是能够认识的。当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词的形式、并由语言来表示反映的内容时,他就把自己从周围的事物中区分出来,周围的事物对他来说,就成为被自觉认识的客体。
2、目的性(事物出现前就有所预见)
任何人做事都具有目的性,并且根据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
3、 能动性(能根据日的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使客观事物服务于自己)。
就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来说,它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列宁说:“人的意识 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 9月第1版, 第199页。)
4、 社会历史性(人的意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意识不仅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1版, 第35页。)
基本特征:
1,主观性
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2,同一性
各种觉知形式都被整合成为一个同一的、整体的、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3,流动性
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美国的心理学家曾提出意识流这一专业名词,来表示意识的这一特性。
4,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与环境的互动;把经验与现实连接起来,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制定目标,引导行为。
扩展资料:
意识产生前提:
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作业)的物质。
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比如人类),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意识阀-休想让机器也识别出什么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是思维活动的操作对象。
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总之,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意识所表达的涵义,与其物质载体本身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撇去载体的因素,意识的内涵并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根本区别。
由于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因此意识的内容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意识可能超越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识
推荐于2017-09-29
首先,自觉性。
人对客观世界是能够认识的。当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词的形式、并由语言来表示反映的内容时,他就把自己从周围的事物中区分出来,周围的事物对他来说,就成为被自觉认识的客体。这样,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就成为有 意识的、自觉的反映。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的结果,就表现为人的知识、概念、思想等等观念的形式。人不仅能自觉地认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能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人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是能够认识到的。当人的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被自觉地认识到的时候,人才能了解到反映的内容是什么。人总是会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思想是什么。人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正因为人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人才能认识到自身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上所说,都表明了人的意识的自觉性这一基本特征。
其次,能动性与创造性。
就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来说,它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列宁说:“人的意识 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 9月第1版, 第199页。)意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表现是:①有目的、有方向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人是周围现实的积极活动者,他一旦认识了事物的特性、掌握了社会的经验,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来改变现实和改造世界。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经过意识的积极活动来进行的。人对社会的发展与改造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②人的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人能反映。人能把在现实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通过词的概括,并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思维加工,将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辟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人的意识能反映全社会、全人类的经验。人在反映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时,不光依靠个人的直接经验,也借助于前人或旁人所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经验,从而有可能使人们的 意识比前人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社会制约性与阶级制约性。
意识不仅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1版, 第35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是针对社会意识而言的,但个体意识必然受到社会的与阶级的制约,因为人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而且还是一个社会的实体。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因而人们的各种思想就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参考资料: http://jzxl.3322.net/wz/hjb27.txt
我们所谓的“意识是大脑的属性和机能”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人脑的神经细胞有一千亿个,相当于银河系中存在的所有星体的总和,它们绝大多数的作用至今还是一个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属性,而宣称灵魂是意识的主宰。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的物质主义哲学家和主张“意识是大脑的属性”的科学家今天已经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由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也表明过去的结论是错误的。
1982年7月,约翰·格里德曼在《科学文摘》中撰文称:“几位主要的理论家都已得出了相同的惊人结论: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我们每个人的自身,都有一个隐藏着的精神世界。”他在所写的《追寻灵魂的科学家们》一文中,引用了世界各地最受尊重的科学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的科学家总结说,我们非物质的(看不见的)自我,构成了人类可以意识到的自我了解、自由意志、个人信仰、创造力、情绪等人特征。他们中有的人则称,这种无形的存在给我们施以了客观影响。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丹尼斯·帕尔和雷多尔福·里纳斯最新的研究显示,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内在属性。意识就是其自身,就是为了其自身,尽管由于背景的关系,内在意识可能会受到来自外界或来自自身内部刺激的调节(被赋予具体的形状或者形式)。他们认为:“目前研究意识的种种理论,不应该去强调在进行着的认知活动中感觉输入的决定作用。相反,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即神经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产生以其基本的神经元和它们的连接的内在细胞膜属性为基础的振动状态。这些振动状态决定着由感觉刺激引起的计算活动的发展方向。”
帕尔和里纳斯的研究还表明,至少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享有这种内在意识的属性,并且意识本身还是一个超验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的意识使我们接触一种要比一些神经细胞的连接和振动远为深刻和丰富的现实。
心灵最基本的特点是超验性。帕尔和里纳斯认为“意识不是感觉输入的副产品,恰恰相反,而是内在生成的,是受感觉输入调节的(或置于具体环境确认的)。”意识或心智,与其说是感觉经验的简单的副产品,不如说是大脑的内在状态。[1]
约翰·冯·纽曼是一位数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汉斯·贝西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纽曼的观点是:“客观现实是人类想象所臆造的事物,唯一的真正现实是思想。”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