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西南大旱
2010年02月25日,目前,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旱情仍呈发展态势,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
去年入秋以后,中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旱灾。截至目前,干旱已波及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15省区,部分省份局部还出现了特大干旱,数百万人受灾。截至23日,贵州省已有150多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贵州省23日已启动干旱灾害IV级应急响应。
3月30日电持续干旱在贵州呈蔓延和加剧态势,目前全省1.79万座水库中近七成水库降到死水位,抗旱救灾形势严峻。截至3月28日,贵州全省受灾人口1743万人,1074万人、441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云南河口镇村民四口人洗脸只用1杯水
安建兰是个讲究的人,每周洗一次澡,几乎形成了习惯。
两年前,她家里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家。
在海拔1900多米的达连地自然村,像她这样讲究的人不多,很多人是用盆热水,擦擦身体了事,老一辈的人一生也洗不了几次澡。
从去年8月到现在,安建兰洗澡的习惯又回到了和大家同一起跑线上。因为屋顶上的太阳能蓄水池里,已经干得没有一滴水。
3月27日这天下午,丈夫陈石昌打电话说,有记者来家居住,安建兰特意增加了三样菜:炒鸡蛋、炒腊肉,还有一碗煮青菜。往常,家里只有两样菜,油炸土豆和豆酸菜。主食,米饭。
舀了少半瓢水,淘了青菜,存在一个盆子里。饭后,沉淀的洗菜水洗碗,再用半瓢清水,冲洗了一下。安建兰拿起碗,将碗里仅有的几滴水也控在盆里。
饭后,她泡了几杯茶水,看电视,喝茶。喝了一壶开水,平时的时候,一壶开水足够她和丈夫喝一天多。
这天是星期六,原本在学校寄宿的两个孩子回到了家,又有记者来。
睡觉前,女儿陈晓燕和儿子分别倒了一点热水——约有一刷牙杯,洗脚。即使这么点水,陈晓燕还是很小心,尽量保持动作幅度小点,避免洒出来。
洗过脚的水,像浑浊的泥土,陈晓燕还是倒在了一个水桶里,用来饮牛。
安建兰和丈夫没有洗脚,记者问她“多久洗一次脚?”安建兰笑了笑,没有回答。
孩子们洗脚,在现在的安建兰看来是个奢侈的行为,但是她并不阻止,从上小学开始,老师就给孩子们灌输,每天睡觉前必须洗脚。
安建兰觉得挺好,有点像电视中城里人的生活。
28日一早,起床的一家四口,轮流着洗脸,和晚上洗脚一样——不足一刷牙杯水。严格意义上,这算不上洗脸,只是用湿毛巾擦擦脸和脖子而已。
有水的时候,一家人并不是这么简单了事,至少有半盆水,哗哗哗,能洗干净。
四口人没法共用一盆水,旱灾后,红土飞扬,脸上的灰厚厚一层。
早饭,饭桌上,一个固定的菜——豆酸菜——豆子、酸菜和水煮成的。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往米饭里盛点,稀稀拉拉的吃点喝点。
当地人的饭点比较固定,上午10点钟,下午18点钟,没有喝汤的习惯。
补水就是水煮的豆酸菜以及饭后的两杯茶水,一天就不再喝水。
这天,安建兰没有给家里的两头牛和五头小猪喝水,以前,一天牲口喂水两次,现在两天一次。这天,安建兰用水超支,原本可以使用两天的一担水,用了一天。
24小时之后的28日下午,记者返回河口镇政府,在水管上洗了脸,用了10个湿巾擦脸,第10个还是脏兮兮的土红色,想起那一刷牙杯的洗脸水……
云南村民衣服穿三遍才洗
深入云南旱灾最严重的地方,直击旱灾腹地,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
砚山县是云南旱情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回良玉副总理曾经亲自视察,县里翁达村全村用水都依赖一条流经该村的河流,河边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水窖。但黄佩到翁达村的时候,整条河都干了,水窖也干了。黄佩眼前的翁达村,庄稼全部枯掉,什么都没有,小葱都是干的,没有青菜,放眼望去几乎没绿色。
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在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以后得到了基本保障。这个村离公路很远,开车需要半小时,现在全村的饮用水都靠批量的拉水车来供应。但黄佩介绍说饮用水的水质并不好,肉眼观测水不是很清,有一点黄。
一个洗衣服的阿婆令黄佩印象深刻。老人一下子洗了三、四十件衣服,老人说:“衣服如果脏了就洗很浪费水,她们全家人攒,每件衣服都穿三遍,穿脏了晒一晒,再穿,再晒,实在是脏得不行了才洗”。黄佩看到村里的老百姓现在几乎不吃菜,种的菜都绝收了,外地的菜又贵,也运不到村里。现在他们每天都只能吃咸菜、腐乳。
黄佩离开的那天,村里下起很小的雨,几乎连地皮都没有湿。可村长告诉她,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连这样的雨都没有下过。
取水要到15里外
2010年3月24日,在云南省牟定县安乐镇六渡村通往必洗么村的小路上,村民李红政和李发赶着牲口去15里外的大湾山二台坡拉水。他们往返4个多小时,要翻4个山丘。
今春沙尘暴
2010年3月29日,北京遭遇入春以来最强沙尘袭击。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3月28日晚发布的消息称,
26日至28日在我国北方出现的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波及了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说,各地沙尘天气主要以区域性扬沙、沙尘暴为主。在47个重点城市中,仅北京出现重度污染。
沙尘天气横扫北方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3月28日晚发布的消息称,26日至28日在我国北方出现的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波及了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6个重点城市空气受重度污染。
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起源于我国阿拉善高原西部,受影响面积约为1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7000多万人,受影响耕地面积640多万公顷,园地面积130多万公顷,草地面积6500多万公顷。
沙尘暴为何频频发作
20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到了21世纪,沙尘暴仍然“威力不减”。
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未来沙尘暴将继续活跃。
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公里;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公里;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其中,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这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移民、开发、造田、对水的过量汲取,使原本在水匮乏地区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干涸了。为了追求羊绒的高利润,大量繁殖山羊,可它们能把生长多年的小草连根拔起,草吃完了,又去为数不多的小树上寻找可供长绒的食粮。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人为的破坏。
正确认识沙尘暴治理
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这说明,我们虽然要经济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10年02月25日,目前,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旱情仍呈发展态势,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
去年入秋以后,中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旱灾。截至目前,干旱已波及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15省区,部分省份局部还出现了特大干旱,数百万人受灾。截至23日,贵州省已有150多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贵州省23日已启动干旱灾害IV级应急响应。
3月30日电持续干旱在贵州呈蔓延和加剧态势,目前全省1.79万座水库中近七成水库降到死水位,抗旱救灾形势严峻。截至3月28日,贵州全省受灾人口1743万人,1074万人、441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云南河口镇村民四口人洗脸只用1杯水
安建兰是个讲究的人,每周洗一次澡,几乎形成了习惯。
两年前,她家里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家。
在海拔1900多米的达连地自然村,像她这样讲究的人不多,很多人是用盆热水,擦擦身体了事,老一辈的人一生也洗不了几次澡。
从去年8月到现在,安建兰洗澡的习惯又回到了和大家同一起跑线上。因为屋顶上的太阳能蓄水池里,已经干得没有一滴水。
3月27日这天下午,丈夫陈石昌打电话说,有记者来家居住,安建兰特意增加了三样菜:炒鸡蛋、炒腊肉,还有一碗煮青菜。往常,家里只有两样菜,油炸土豆和豆酸菜。主食,米饭。
舀了少半瓢水,淘了青菜,存在一个盆子里。饭后,沉淀的洗菜水洗碗,再用半瓢清水,冲洗了一下。安建兰拿起碗,将碗里仅有的几滴水也控在盆里。
饭后,她泡了几杯茶水,看电视,喝茶。喝了一壶开水,平时的时候,一壶开水足够她和丈夫喝一天多。
这天是星期六,原本在学校寄宿的两个孩子回到了家,又有记者来。
睡觉前,女儿陈晓燕和儿子分别倒了一点热水——约有一刷牙杯,洗脚。即使这么点水,陈晓燕还是很小心,尽量保持动作幅度小点,避免洒出来。
洗过脚的水,像浑浊的泥土,陈晓燕还是倒在了一个水桶里,用来饮牛。
安建兰和丈夫没有洗脚,记者问她“多久洗一次脚?”安建兰笑了笑,没有回答。
孩子们洗脚,在现在的安建兰看来是个奢侈的行为,但是她并不阻止,从上小学开始,老师就给孩子们灌输,每天睡觉前必须洗脚。
安建兰觉得挺好,有点像电视中城里人的生活。
28日一早,起床的一家四口,轮流着洗脸,和晚上洗脚一样——不足一刷牙杯水。严格意义上,这算不上洗脸,只是用湿毛巾擦擦脸和脖子而已。
有水的时候,一家人并不是这么简单了事,至少有半盆水,哗哗哗,能洗干净。
四口人没法共用一盆水,旱灾后,红土飞扬,脸上的灰厚厚一层。
早饭,饭桌上,一个固定的菜——豆酸菜——豆子、酸菜和水煮成的。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往米饭里盛点,稀稀拉拉的吃点喝点。
当地人的饭点比较固定,上午10点钟,下午18点钟,没有喝汤的习惯。
补水就是水煮的豆酸菜以及饭后的两杯茶水,一天就不再喝水。
这天,安建兰没有给家里的两头牛和五头小猪喝水,以前,一天牲口喂水两次,现在两天一次。这天,安建兰用水超支,原本可以使用两天的一担水,用了一天。
24小时之后的28日下午,记者返回河口镇政府,在水管上洗了脸,用了10个湿巾擦脸,第10个还是脏兮兮的土红色,想起那一刷牙杯的洗脸水……
云南村民衣服穿三遍才洗
深入云南旱灾最严重的地方,直击旱灾腹地,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
砚山县是云南旱情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回良玉副总理曾经亲自视察,县里翁达村全村用水都依赖一条流经该村的河流,河边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水窖。但黄佩到翁达村的时候,整条河都干了,水窖也干了。黄佩眼前的翁达村,庄稼全部枯掉,什么都没有,小葱都是干的,没有青菜,放眼望去几乎没绿色。
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在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以后得到了基本保障。这个村离公路很远,开车需要半小时,现在全村的饮用水都靠批量的拉水车来供应。但黄佩介绍说饮用水的水质并不好,肉眼观测水不是很清,有一点黄。
一个洗衣服的阿婆令黄佩印象深刻。老人一下子洗了三、四十件衣服,老人说:“衣服如果脏了就洗很浪费水,她们全家人攒,每件衣服都穿三遍,穿脏了晒一晒,再穿,再晒,实在是脏得不行了才洗”。黄佩看到村里的老百姓现在几乎不吃菜,种的菜都绝收了,外地的菜又贵,也运不到村里。现在他们每天都只能吃咸菜、腐乳。
黄佩离开的那天,村里下起很小的雨,几乎连地皮都没有湿。可村长告诉她,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连这样的雨都没有下过。
取水要到15里外
2010年3月24日,在云南省牟定县安乐镇六渡村通往必洗么村的小路上,村民李红政和李发赶着牲口去15里外的大湾山二台坡拉水。他们往返4个多小时,要翻4个山丘。
今春沙尘暴
2010年3月29日,北京遭遇入春以来最强沙尘袭击。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3月28日晚发布的消息称,
26日至28日在我国北方出现的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波及了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说,各地沙尘天气主要以区域性扬沙、沙尘暴为主。在47个重点城市中,仅北京出现重度污染。
沙尘天气横扫北方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3月28日晚发布的消息称,26日至28日在我国北方出现的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波及了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6个重点城市空气受重度污染。
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起源于我国阿拉善高原西部,受影响面积约为1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7000多万人,受影响耕地面积640多万公顷,园地面积130多万公顷,草地面积6500多万公顷。
沙尘暴为何频频发作
20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到了21世纪,沙尘暴仍然“威力不减”。
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未来沙尘暴将继续活跃。
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公里;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公里;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其中,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这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移民、开发、造田、对水的过量汲取,使原本在水匮乏地区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干涸了。为了追求羊绒的高利润,大量繁殖山羊,可它们能把生长多年的小草连根拔起,草吃完了,又去为数不多的小树上寻找可供长绒的食粮。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人为的破坏。
正确认识沙尘暴治理
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这说明,我们虽然要经济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