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皇后妃子都是那几个姓氏

为什么清朝的的皇后、妃子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姓氏?不怕近亲结婚对后代有影响吗?在妃子中有没有汉人?他们的宫女都是满族人吗?... 为什么清朝的的皇后、妃子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姓氏?不怕近亲结婚对后代有影响吗?在妃子中有没有汉人?他们的宫女都是满族人吗? 展开
 我来答
恋旧5v
2019-02-26 · TA获得超过25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万
展开全部

清朝皇后妃子的姓氏有很多,并不是只有那几个,例如皇后的姓氏就有博尔济吉特氏、钮祜禄氏、佟佳氏、赫舍里氏、乌喇那拉氏、富察氏、辉发那拉氏、喜塔腊氏、阿鲁特氏、那拉氏。

但是所有的皇后妃子都是旗人。这是由于清朝初期的制度规定的。

在清朝,八旗子弟是专门为国家办差当兵的人口,属于国家兵源,数量有定额,一旦与普通百姓通婚就势必增加新生人口的数量,这样会造成国家兵员过多,养兵的财政资金就会紧张。所以清代的旗人必须在旗内通婚,以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即使皇室也不能例外。

清代嫔妃是广泛在八旗内选拔,理论上普通旗人也会有机会。但真正获得高位升到皇后或贵妃一级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姓氏。

这与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关,在满族的先民女真人时代,作为北方游猎民族,氏族交换婚制十分流行,即两个或更多氏族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部落联盟,在同一联盟内的氏族以子女交换婚姻的方式实现世代联姻,以巩固部落群体的长期默契。 

满族入关后皇室仍然沿袭着八旗满洲贵族与东蒙古贵族世代通婚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已经上升成为满洲上层贵族与蒙古上层贵族之间的政治需要。巩固政权的意义重大。

同时满族入关后接接受了汉族的礼仪和家庭地位观念,八旗满洲特别是建州女真本部的各大氏族,由于他们的军事成就,逐渐晋升到了更高的级别,形成了清王朝核心的上层贵族群体。

按照门当户对的儒家礼法,皇室选择婚姻仪式时优先考虑开国元勋的家族子女,原因很简单,他们高贵的家庭配得上皇家的身份。然而,满蒙旗人家的普通女孩进宫后,即使得宠,也只能作为低级的常在、答应等等,因为她们的家庭背景太低了。

虽然如此,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因为清代一个满洲贵族家族人数众多。

例如“英额纽古录氏”是清皇室世代联姻的家族之一,在乾隆年间,这个家族的家谱中,仅在谱的男性就有330人,由此可推断出供皇室选择的未婚女性有多少。

而另外一个更大的家族“沙济富察氏”,在同一时期在谱的男性人数超过400人以上,三代以外的各支远亲送去选秀格格达到10名不成问题。

还有东蒙古的“科尔沁博尔齐吉特氏”有很多的家族支系,送与皇室结亲的女孩完全可在三代以外,甚至五代以外选择。 同样爱新觉罗氏也是一样庞大的家族。试想在这些大家族之间进行联姻,近亲结婚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

选妃过程

先是选秀女。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

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

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

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

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

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顺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

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

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

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

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

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

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

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

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mukdengge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95万
展开全部
在清代后宫嫔妃中姓氏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旗人,这是清代的制度规定的,即旗人不与民人通婚。

原因是八旗是专门为国家办差当兵的人口,属于国家兵源,数量有定额,一旦与普通百姓通婚就势必增加新生人口的数量,这样会造成国家兵员过多,养兵的财政资金就会紧张。所以清代的旗人必须在旗内通婚,以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即使皇室也不能例外。
-------------------------------------------------------------------------------------------

清代嫔妃虽然广泛在八旗内选拔,理论上普通旗人也有机会。但真正获得高位升到皇后或贵妃一级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姓氏。为什么呢?

这首先与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关,满族先民女真人的时代作为北方游猎民族,流行的是氏族换婚制,即两个或多个氏族出于共同利益组成部落联盟,在同一联盟内各氏族之间以子女交换结婚的方式实现世代联姻,以巩固部落集团的长久默契。 满族入关后皇室仍然奉行着八旗佛满洲贵族与东蒙古贵族世代联姻的风俗。而且这种风俗已经上升成为满洲上层贵族与蒙古上层贵族之间的政.治须要。具有巩固政.权的重大意义。

其次,满族入关后接接受了汉族的的礼法门第观念,八旗佛满洲尤其是建州女真本部的各大氏族因为军功陆续被加官进爵,形成了清王朝核心的上层贵族集团。遵照门当户对的儒家礼法,皇室选择婚姻自然优先考虑开国元勋的家族子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门第高贵配的上皇家身份。而普通满蒙旗人家的女孩进宫后即使得宠也只能作为低级的 常在、答应、等等,因为她们的门第太低。

近亲结婚是不会的。你不知道清代一个满洲贵族家族有多大。

举几个例子来看。‘英额纽古录氏’是清皇室世代联姻的选择之一,乾隆年间该家族的家谱中仅在谱男性就有330人,可想而知供皇室选择的未婚女性有多少。 而另外一个更大的家族‘沙济富察氏’同时期在谱的男性人数超过400人以上,三代以外的各支远亲送去选绣的格格达到10名不成问题。还有东蒙古的‘科尔沁博尔齐吉特氏’其家族支系繁多,送与皇室节亲的女孩完全可在三代以外,甚至五代以外选择。 同样爱新觉罗氏也是一样庞大的家族。试想在这些大家族之间进行联姻,近亲结婚是不可能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屠慧婕玄秋
2019-10-30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817万
展开全部
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赫舍里氏,钮钴禄氏,乌雅氏比较多。一般都是满族贵族。古代不知道近亲不能结婚,更崇向的是亲上加亲。汉人有是有就是不多。宫女一般是汉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afb7b0
2019-04-30 · TA获得超过90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53
采纳率:55%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都是最尊贵的几个姓氏,比如说,富察氏,瓜尔佳氏(除了爱新觉罗最尊贵的姓氏),博尔济吉特(科尔沁草原蒙古成吉思汗的后人,著名人物孝庄皇太后)
佟佳氏(最早追随努尔哈赤的佟姓兄弟,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母族)。那拉氏(这个不用说,皇后一大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ophya
2011-06-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清朝建朝之前本是游牧民族,清朝的皇后、妃子大多都是蒙古宗亲的子女或八旗的人。这样有利于维护蒙古对他们的支持,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另外,也不是没有汉人为妃,顺治就有一个汉人妃子,忘了叫什么来着。不过都是极少的。
他们的宫女是八旗之外的普通旗人。有野史里面提到过,有些秀女选不上的也要做几年宫女,不知真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