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期中考试300字反思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昨天上午布置了课堂作业,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34页上5、6、7三道题目。本以为很容易,学生会做得很好。不料中午收上来一看,好家伙,错误率特别高。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看了一下,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还是比较好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理解和计算上。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几点:
一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从一个多月的作业情况来看,往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好像对新知掌握的比较牢固,但是一到独立做作业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计算,如果数据小一点还好,数据一大或小数的位数一多,错误情况就非常严重。表面上看是学生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不熟练,从深层次看是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不过关。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说是哪个年级哪个老师的责任。现在老师们普遍反映对学生的计算训练时间不足,密度不够,从而造成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我个人认为这是与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分不开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强化思维,淡化计算,这是一种趋势,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多花时间了呢?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天才,不能奢望他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有些技能还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比如口算能力。再如教材在编排整数除法(四上)时把原来要花七八课时的内容安排在两三节课中完成,表面上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的,甚至是适得其反。这是否也是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一种表现呢?我想,归根到底还是教材在定位上出了偏差,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如果仅仅依靠这样的教材来教,不出问题才怪。
二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强。这三道题目,第一题很多学生受示意图的影响,只算了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后来问了一下原因,原来是对题目中“各个面由灯箱布围成”的“各个面”不理解,就当成“四周”来算了,把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算成了四个面的面积。第二题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对“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到底要算几个面产生了疑惑。我想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老师的原因也有教材的原因,如果老师能事前用实物、模型或课件进行演示,问题就不会出现。但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每道题目都这样做,只能在事后发现问题时再来处理。而现在的数学教材有太多的生活化内容,而且很多是和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品学生从来也没有看见过,怎么可能很好的去理解呢?(我们这儿还算好些,而在农村或偏远山区有的东西连老师也没有见过,那还怎么去教学生呢?)因此教材内容城市化而且是大城市化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三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如第一题图上的单位是厘米,问题问的是多少平方分米,学生就没有注意最后的单位换算。第三题的第一二两问是求12根立柱,第三问是求每根立柱,学生也没有仔细看,求了12根。对于这个情况,我想这个责任主要还是在老师。虽然平时也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反复教育,现在看来效果基本为零。可能还是方式方法上的问题,嘴上说的多,具体指导的少。但想想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指导学生,只能在此恳请各位能给我提供宝贵意见。
一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从一个多月的作业情况来看,往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好像对新知掌握的比较牢固,但是一到独立做作业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计算,如果数据小一点还好,数据一大或小数的位数一多,错误情况就非常严重。表面上看是学生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不熟练,从深层次看是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不过关。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说是哪个年级哪个老师的责任。现在老师们普遍反映对学生的计算训练时间不足,密度不够,从而造成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我个人认为这是与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分不开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强化思维,淡化计算,这是一种趋势,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多花时间了呢?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天才,不能奢望他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有些技能还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比如口算能力。再如教材在编排整数除法(四上)时把原来要花七八课时的内容安排在两三节课中完成,表面上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的,甚至是适得其反。这是否也是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一种表现呢?我想,归根到底还是教材在定位上出了偏差,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如果仅仅依靠这样的教材来教,不出问题才怪。
二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强。这三道题目,第一题很多学生受示意图的影响,只算了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后来问了一下原因,原来是对题目中“各个面由灯箱布围成”的“各个面”不理解,就当成“四周”来算了,把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算成了四个面的面积。第二题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对“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到底要算几个面产生了疑惑。我想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老师的原因也有教材的原因,如果老师能事前用实物、模型或课件进行演示,问题就不会出现。但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每道题目都这样做,只能在事后发现问题时再来处理。而现在的数学教材有太多的生活化内容,而且很多是和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品学生从来也没有看见过,怎么可能很好的去理解呢?(我们这儿还算好些,而在农村或偏远山区有的东西连老师也没有见过,那还怎么去教学生呢?)因此教材内容城市化而且是大城市化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三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如第一题图上的单位是厘米,问题问的是多少平方分米,学生就没有注意最后的单位换算。第三题的第一二两问是求12根立柱,第三问是求每根立柱,学生也没有仔细看,求了12根。对于这个情况,我想这个责任主要还是在老师。虽然平时也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反复教育,现在看来效果基本为零。可能还是方式方法上的问题,嘴上说的多,具体指导的少。但想想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指导学生,只能在此恳请各位能给我提供宝贵意见。
展开全部
期中测试已经结束,静下心来思索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和本次期中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简单地予以小结。
我觉得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统计表统计图、比和比例的概念等)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对此我想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同时,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觉得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统计表统计图、比和比例的概念等)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对此我想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同时,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