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发展现状 5
1、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
2、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2010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逐渐增多,学历层次逐年提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为287.35万人,比2017年增加16.14万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7852人,本科毕业人数为68.63万人。
3、入学率不断提高
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为56.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学前教育因此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
随着我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0-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断上升,到2018年末,我国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1.70%,比201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4、民办幼儿园占比不断增长
2010-201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占比始终高于公办幼儿园,这与我国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密切相关的;此外,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占比呈现出小幅下滑的趋势。201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共16.58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2.17%。
5、财政性经费大幅增长
经费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2016-2018年,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县多级财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2018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2017年增长8.39%。其中,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72亿元,比2017年增长12.79%,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7.96%。
2024-10-28 广告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夫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
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问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在美国,3、4、5岁的幼儿入园率分别为43%、64%和92%。在德国,3岁、5岁的幼儿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比例分别是47%和79%。在法国,幼教年龄始于2岁,法国2岁幼儿的入园率达35.6%,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则高过100%。在英国,3岁、4岁的幼儿入园率分别为45%和94%。
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融资案例多达67起,位于23个行业中的第八位,成绩裴然。其中,基础教育领域融资案例10起,包括学前教育、12年基础教育。
无论是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还是行业自身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教育产业展现出褶褶生辉的光明前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产阶级的消费开支第一项为基本生活保障的食品,第二项大开支即是教育消费,占到整个家庭消费总额的15%-18%。
学前教育是指婴幼儿从出生到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保育与教育,也常被称为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报告显示,学前教育的市场消费规模丝毫不亚于婴幼儿产品市场,不过基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前瞻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民办教育机构已占据我国学前教育产业六成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促进学前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来看,截至2011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共11540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9.21%,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幼儿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民办园在园幼儿达到1694.21万人,占在园幼儿总人数的49.47%。
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公办幼儿园难以承担起3-6岁全体幼儿的教育,况且是3岁以下全体幼儿的教育。市场的空缺为民营学前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
总体来说,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前景十分良好,市场潜力很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夫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
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问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接下来就是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同样的教材、培训、相关行业也能被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