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而
(一)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二)作代词。同“尔”,译为“你的”。
之
(一)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可译“他”“她”“它”等。 2.第一人称,译“我”
(二)作动词,可译“往”“到......去”
(三)作助词
1.译“的”。 2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3.调整(凑足)音节,无实义。
4.用在主谓结构中,消句子独立性。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为
(一)作动词 1.译“做”、“成为”等。 2.作判断词“是”用。
(二)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为着”“为了”。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三)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以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4.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其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3.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也
(一)作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祁使等语气。译“了”“啊”要视具体情况定,或不译。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不译。
(二)作副词,表示反复。
于
作介词
1.引进动作的对象,译“对”“对于”“给”“与”“跟”。
2.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地点,译“在”“ 在……方面”“到”“从”“自”。
3.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译“由于”“因为”。 4.表示比较,译“比”。5.表示被动,译“被”。
乎
(一)作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1.表疑问。可译为“吗”“呢”。2.表测度,可译为“吧”。3.表感叹,译“啊”。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具体用法见“于”。
(三)作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四)作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焉
(一)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二)作代词
1疑问代词,译“哪里”“怎么”。2.指示代词,译“此”“这”。3.人称代词,译“他”“它”。
(三)助词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四)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者
(一)代词,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二)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若……者”,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三)作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常与“也”呼应。 2.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3.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3.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所
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二)作名词,译“处所”。
(三)“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译“……的原因”“用来……”。
盖
1.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2.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一)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二)作代词。同“尔”,译为“你的”。
之
(一)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可译“他”“她”“它”等。 2.第一人称,译“我”
(二)作动词,可译“往”“到......去”
(三)作助词
1.译“的”。 2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3.调整(凑足)音节,无实义。
4.用在主谓结构中,消句子独立性。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为
(一)作动词 1.译“做”、“成为”等。 2.作判断词“是”用。
(二)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为着”“为了”。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三)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以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4.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其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3.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也
(一)作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祁使等语气。译“了”“啊”要视具体情况定,或不译。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不译。
(二)作副词,表示反复。
于
作介词
1.引进动作的对象,译“对”“对于”“给”“与”“跟”。
2.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地点,译“在”“ 在……方面”“到”“从”“自”。
3.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译“由于”“因为”。 4.表示比较,译“比”。5.表示被动,译“被”。
乎
(一)作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1.表疑问。可译为“吗”“呢”。2.表测度,可译为“吧”。3.表感叹,译“啊”。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具体用法见“于”。
(三)作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四)作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焉
(一)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二)作代词
1疑问代词,译“哪里”“怎么”。2.指示代词,译“此”“这”。3.人称代词,译“他”“它”。
(三)助词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四)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者
(一)代词,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二)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若……者”,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三)作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常与“也”呼应。 2.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3.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3.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所
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二)作名词,译“处所”。
(三)“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译“……的原因”“用来……”。
盖
1.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2.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2011-06-09
展开全部
是要一个一个说吗?不在同一句话中意义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之:代词,;还有助词 的 而:表转折 因:原因 乃:就是 为 :是 以:靠、凭借 则:就 其:代词 焉:才 或:有时、有的 然 :多表示一种语气 于:在;还有到……时;把的意思
追问
详细点,备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热心网友 回答的很好啊,一般就这样的解释,没有多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始得西山宴游记》
通假字
僇
自余为僇人
戮
(受)刑辱
趣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趋
往、赴
颢
悠悠乎与颢气俱
浩
浩大
古今异义
漫漫
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随意
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披
到则披草而坐
拨开
盖或搭在肩背上
凡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两个词,凡是这个
所有的
然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表承接,接着
颓然
颓然就醉
摇摇晃晃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正
于是
游于是乎始
从此
连词,表承接
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
介词,朝着
土壤
则凡数州之土壤
疆土
泥土
天际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两个词,天空,交会
天边
虚词多义
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连词,表假设
如果
日与其徒上高山
代词
自己的,我的
其高下之势
代词
那些
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
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结构助词,
的
始指异之
代词
它,指西山
穷山之高而止
结构助词
的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
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而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
……地
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承接
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连词,表承接
然后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
却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承接
才
为
不与培塿为类
动词
是
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为了
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着
故为之文以志
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而”,来
词类活用
N—V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
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
文
写作文章
N—状
箕踞而遨
箕
像簸箕一样
Adj—V
入深林,穷回溪
穷
走到……的尽头
Adj—N
无远不到
远
远方的山水
萦青缭白
青,白
青山、白水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远处
Adj—意V
始指异之
异
以……为异,认为……奇特
Adj—使V
倾壶而醉
倾
使……倾尽,全部倒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居是州
居(于)是州
居住在这个州
因坐法华西亭
因坐(于)法华西亭
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
始指异之
始指(之)异之
开始指点着它,认为它特别
故为之文以志
故为之文以志(之)
所以为此写篇文章来记载它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
“也”为判断句标志
这年,是元和四年。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也”为判断句标志
自认为凡是这个州里有奇特形态的山水,都是我享受过的。
定后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以为凡是州之异态者山水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始得西山宴游记》
通假字
僇
自余为僇人
戮
(受)刑辱
趣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趋
往、赴
颢
悠悠乎与颢气俱
浩
浩大
古今异义
漫漫
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随意
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披
到则披草而坐
拨开
盖或搭在肩背上
凡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两个词,凡是这个
所有的
然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表承接,接着
颓然
颓然就醉
摇摇晃晃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正
于是
游于是乎始
从此
连词,表承接
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
介词,朝着
土壤
则凡数州之土壤
疆土
泥土
天际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两个词,天空,交会
天边
虚词多义
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连词,表假设
如果
日与其徒上高山
代词
自己的,我的
其高下之势
代词
那些
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
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结构助词,
的
始指异之
代词
它,指西山
穷山之高而止
结构助词
的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
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而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
……地
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承接
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连词,表承接
然后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
却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承接
才
为
不与培塿为类
动词
是
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为了
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着
故为之文以志
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而”,来
词类活用
N—V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
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
文
写作文章
N—状
箕踞而遨
箕
像簸箕一样
Adj—V
入深林,穷回溪
穷
走到……的尽头
Adj—N
无远不到
远
远方的山水
萦青缭白
青,白
青山、白水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远处
Adj—意V
始指异之
异
以……为异,认为……奇特
Adj—使V
倾壶而醉
倾
使……倾尽,全部倒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居是州
居(于)是州
居住在这个州
因坐法华西亭
因坐(于)法华西亭
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
始指异之
始指(之)异之
开始指点着它,认为它特别
故为之文以志
故为之文以志(之)
所以为此写篇文章来记载它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
“也”为判断句标志
这年,是元和四年。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也”为判断句标志
自认为凡是这个州里有奇特形态的山水,都是我享受过的。
定后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以为凡是州之异态者山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