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是怎么灭亡的?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01
展开全部
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如果算总和的话,整个罗马帝国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总共1480年。
如果从分裂时开始算,也就是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总共1058年。
如果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即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总共977年
如果算总和的话,整个罗马帝国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总共1480年。
如果从分裂时开始算,也就是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总共1058年。
如果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即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总共977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6-09
展开全部
内伤与他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手头的解释实在是太多了。
知识界的答案以蒙田为代表,他认为罗马人民用他们的共和精神去征服世界,而当他们改变了原则,转而支持帝国制度以后,这套新的原则就毁了他们国家的根基。
道德上的解释:浪费、奢侈、懒惰,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民堕落,武备松懈。基督教也通过圣奥古斯丁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罗马充满罪恶, 因此上帝的国借着它的灭亡得了荣耀。
十八世纪的自由思想家们的解释:基督教精神宣扬不抵抗,期待来世,因此人民被麻醉而不能有效的抵御外来的蛮族。
政治上的解释 :君主集权抛弃了民主,从而使人民对于军队失去了有效的控制。社会学的解释: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还有越来越阻碍创新和发展的奴隶制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经济学的解释:贸易的萎缩,生产力的低下,以及金银储备的稀缺。
环境方面的解释:土壤的退化,气候的剧变和严重干旱。
病理学的解释:瘟疫和疟疾的蔓延,还有因为使用铅制炊具和水管而导致的铅中毒。
遗传学的解释:战争和控制生育导致的罗马血统的人口减少以及相应而来的血统的混杂和混血儿的增加。
最后,还有一种轮回观点的解释:一个帝国就和一个生命体一样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规律。
不管原因如何,生活在罗马帝国的最后岁月的人们内心充满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精神崩溃"。这个巨大的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就和一家行将倒闭的企业一样:经营计划或是收缩,或是撤消,偶尔也会做出一些孤注一掷的赌博,员工们人心惶惶,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公司能够撑到自己走后再垮台。
很多古罗马的城市建筑在帝国灭亡以后仍然保存了下来:城墙,寺庙,公共浴池,高架水管,剧院和别墅都还随处可见,但是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急剧下降 ,例如法国的沃腾,占地从500英亩降到不足25英亩。随着城市的衰落,原有的市政服务也被荒废了,没有人来过问诸如路灯和水暖这类事务。供水管的石缝里长出了杂草,房子的屋顶千疮百孔,石砌路面被挖,房子干脆就被推倒,得到的建材被用于加固城墙。整个城市看来残破不堪,了无生气。 乡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口锐减,原本的奴隶庄园分崩离析, 农田也因无人耕作而退化成荒地和沼泽。
早在公元前3世纪,意大利和希腊的人口就开始减少,不久高卢人就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罗马军队的人数,征兵时不得不招入许多蛮族士 兵--这在后 来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更有甚者,罗马皇帝还邀请边界外的一些民族向意大利本土移民,不久,被邀请的和未被邀请的民族就都一拥而入。
在经济上,原有的体制也逐步被取代。这套体制完全仰仗于对外扩张,行省 的贡赋和大量的奴隶劳动,它带来的社会风气就是对劳作的极度鄙视 。到了帝国后期,城镇居民的挥霍有增无减,但是货物运输风险很大而且成本高昂,对外战争以防御为主,很少有战利品。市场物资的匮乏使货币失去意义,自然经济因此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缩减各种需求,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当然,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里,那些精明而走运的人总还是四面逢源的。军队将领,政府高官,朝廷的佞臣都借这个机会大捞了一票。同 时发财的还有头脑精明的叙利亚和犹太商人们。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似乎也可以称为地主,但是其意义和周扒皮之类有些差别--译注)。 有些地主用堡垒和私人军队来保护自己的产业,同时还不断的通过朝廷的赏赐和 兼并小片土地的方法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小片土地的业主们也乐于被大地主兼并,把自己的土地置于别人的保护之下,不受周围送降窥觑。这些人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所谓的佃农,后来又演变成农奴。不过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牺牲自由,换来的是安全,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上,这种交易不能不说是划算的。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个独立的经济 单元--它就是未来欧洲封建制的萌芽。
知识界的答案以蒙田为代表,他认为罗马人民用他们的共和精神去征服世界,而当他们改变了原则,转而支持帝国制度以后,这套新的原则就毁了他们国家的根基。
道德上的解释:浪费、奢侈、懒惰,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民堕落,武备松懈。基督教也通过圣奥古斯丁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罗马充满罪恶, 因此上帝的国借着它的灭亡得了荣耀。
十八世纪的自由思想家们的解释:基督教精神宣扬不抵抗,期待来世,因此人民被麻醉而不能有效的抵御外来的蛮族。
政治上的解释 :君主集权抛弃了民主,从而使人民对于军队失去了有效的控制。社会学的解释: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还有越来越阻碍创新和发展的奴隶制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经济学的解释:贸易的萎缩,生产力的低下,以及金银储备的稀缺。
环境方面的解释:土壤的退化,气候的剧变和严重干旱。
病理学的解释:瘟疫和疟疾的蔓延,还有因为使用铅制炊具和水管而导致的铅中毒。
遗传学的解释:战争和控制生育导致的罗马血统的人口减少以及相应而来的血统的混杂和混血儿的增加。
最后,还有一种轮回观点的解释:一个帝国就和一个生命体一样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规律。
不管原因如何,生活在罗马帝国的最后岁月的人们内心充满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精神崩溃"。这个巨大的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就和一家行将倒闭的企业一样:经营计划或是收缩,或是撤消,偶尔也会做出一些孤注一掷的赌博,员工们人心惶惶,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公司能够撑到自己走后再垮台。
很多古罗马的城市建筑在帝国灭亡以后仍然保存了下来:城墙,寺庙,公共浴池,高架水管,剧院和别墅都还随处可见,但是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急剧下降 ,例如法国的沃腾,占地从500英亩降到不足25英亩。随着城市的衰落,原有的市政服务也被荒废了,没有人来过问诸如路灯和水暖这类事务。供水管的石缝里长出了杂草,房子的屋顶千疮百孔,石砌路面被挖,房子干脆就被推倒,得到的建材被用于加固城墙。整个城市看来残破不堪,了无生气。 乡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口锐减,原本的奴隶庄园分崩离析, 农田也因无人耕作而退化成荒地和沼泽。
早在公元前3世纪,意大利和希腊的人口就开始减少,不久高卢人就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罗马军队的人数,征兵时不得不招入许多蛮族士 兵--这在后 来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更有甚者,罗马皇帝还邀请边界外的一些民族向意大利本土移民,不久,被邀请的和未被邀请的民族就都一拥而入。
在经济上,原有的体制也逐步被取代。这套体制完全仰仗于对外扩张,行省 的贡赋和大量的奴隶劳动,它带来的社会风气就是对劳作的极度鄙视 。到了帝国后期,城镇居民的挥霍有增无减,但是货物运输风险很大而且成本高昂,对外战争以防御为主,很少有战利品。市场物资的匮乏使货币失去意义,自然经济因此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缩减各种需求,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当然,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里,那些精明而走运的人总还是四面逢源的。军队将领,政府高官,朝廷的佞臣都借这个机会大捞了一票。同 时发财的还有头脑精明的叙利亚和犹太商人们。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似乎也可以称为地主,但是其意义和周扒皮之类有些差别--译注)。 有些地主用堡垒和私人军队来保护自己的产业,同时还不断的通过朝廷的赏赐和 兼并小片土地的方法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小片土地的业主们也乐于被大地主兼并,把自己的土地置于别人的保护之下,不受周围送降窥觑。这些人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所谓的佃农,后来又演变成农奴。不过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牺牲自由,换来的是安全,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上,这种交易不能不说是划算的。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个独立的经济 单元--它就是未来欧洲封建制的萌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