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地名的由来?

 我来答
micold
推荐于2017-09-24 · TA获得超过9.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90万
展开全部
  据考古发现,太子河流域中游,分布着许多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远在六七千年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
  夏商时代
  春秋时期以前,这里是中国先民(主要是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东胡族勇猛慓悍,善于骑射,他们经过漫长的原始氏族生活之后,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时代,今辽阳地区属营州地区,是为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
  周代
  周代辽阳属幽州。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066年),武王克商“释箕子之囚,去之朝鲜(即今辽阳地区),因以封之”。箕子“至则教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燕昭王二十八至三十三年(约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燕派大将秦开奔袭东胡,使“东胡却千余里”,又进击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然后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郡,同时置襄平县,郡、县治地均在襄平城(今辽阳市老城区)。
  自从燕国于襄平设郡,随着行政机构和驻军逐渐增多,襄平便成为辽东地区边陲重镇。中原相继有晋、冀、鲁等地迁民于此,定居者越来越多,中原文化进一步在本地传播,致使襄平地区的商业、手工业、采矿业和建筑业都有比较迅速的发展。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证明,当时采矿冶铜冶铁技术都达到较高水平,可以铸造铜币,可以锻冶铁器,如锄、镰、锸、铲等农具及铁锅;农业生产技术也达到较高水平,今辽阳及其周围地区已成为燕长城以南主要农业区之一。商业已经形成固定市场,郡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商品交易,城市雏形已经出现。
  秦代
  燕王喜二十九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为报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之仇,举兵攻燕,秦军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太子丹匿于衍水”(今太子河)。燕王喜听从赵国代王嘉之计,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王以求罢兵,秦王不予理会,继续进兵辽东。五年后(公元前222年),燕国终于为秦所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汉代
  西汉沿袭秦制,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襄平、居就、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等18县。其中在今辽阳市境内的有襄平县、居就县(今辽阳县河栏镇亮甲山麓附近)、辽队县(今辽阳县小北河镇高坨子附近)。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国号称新。仍设辽东郡,领18县,郡府设在襄平,并将襄平县改为昌平县。新朝亡,复名为襄平县。
  东汉初期,仍置辽东郡,郡治襄平,领11个县,襄平为首县,东汉末(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公孙度之孙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
  西汉时期这里已是中国东北方的严疆重镇,在商业、手工业、采矿业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是辽东的中心城市。早在西汉武帝时,辽东郡即设有铁官、盐官管理冶铁业、盐业的生产和交易。当时辽东郡设有官办铁场100余户;陶器、漆器、纺织品、铜饰产品等,都有较高的水平。已出土的文物证明,西汉时期襄平城人口密集,农牧业生产、建筑技术、粮食加工技术及筑井技术都相当发达。1955年在辽阳市郊发现大批古墓群,说明当时襄平人居住村落密集,规模较大。在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中,发掘出铁制生产工具265件,农业生产工具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手工业生产工具、车马具、兵器和生活用具。这些工具比燕秦时期大有进步,其中发掘的铁铧分大、中、小三种类型,证时当时已经大量使用畜力耕作。在商业方面,辽东郡18个县的商人,聚集襄平直接进行交易。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一隅,则得以振兴,不仅商业、手工业等经济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文化教育艺术方面也成就显赫。当时为战乱所迫,中原一批贤良高士避居辽东,管宁、邴原、王烈号称辽东三杰,他们于襄平城北“因山为庐、凿坯为室”,设馆授课,从事文化教育。在东汉、魏晋墓葬中发现的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仓禀、庖厨等壁画,说明当时襄平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记载,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土筑方城,四面有门,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是辽东郡辖县中最大的县城,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商品贸易、各种货物的集散地。
  三国
  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同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始治今辽阳东下平州,后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以统管。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晋代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复置平州。(治所先移至昌黎、今义县,后复移回襄平)。辖辽东、玄菟、昌黎3郡。辽东郡辖8县,襄平为首县。同时,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实为东北行政机构。咸宁三年(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国除,复为辽东郡。
  晋大兴二年(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再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辽东郡辖襄平、居就、安市等12县,州府、郡府均设在襄平县。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嗣位,辽东国仍治襄平,辖襄平、居就等8县。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地均同前燕。公元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平州、辽东郡领县及治所均同前秦。
  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部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由燕国始称,至此废除。
  南北朝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王琏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公元492年,后魏以高句丽王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公元519年高句丽王云卒,以世子安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封高句丽王阳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在高句丽族占据辽东城时,城郭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
  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后魏、北周等王朝统治。这个时期,各族统治者在此割据,互有战争,致使秦汉以来发展起来的辽东经济,遭到破坏,襄平社会动荡,不再见昔日繁华景象。
  隋代
  隋朝时期,辽东地区仍沿用高句丽族的建制。隋王朝不容忍地方割据势力存在,曾三次出兵辽东,均遭失败。
  唐代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始克辽东城(今辽阳市老城区)。唐朝占领辽东城后,以其城为辽州。次年罢,仍称辽东城。同年,唐军攻取白岩城(今燕州城),以其地改为岩州。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陷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管辖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公元676年安东都护府迁至辽东城。
  辽代
  公元10世纪,契丹族兴起,建国称辽。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翌年,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辽阳故城,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称铁凤城。天显三年(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即帝即位,改辽阳府为南京,作为辽代的陪都,迁东丹国首都于辽阳,建东丹王宫(今辽阳市老城东北隅),徙耶律倍居之(辽天显元年即公元926年,辽灭渤海,改其国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立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辽会同元年(938年),改南京为东京,置辽阳府。设东京道,统辖40州。其辖境西至今康平县以西大凌河下游,东临滨海(日本海),东南至今鸭绿江下游南岸,北至今松、嫩合流起点,东北直达黑龙江下游。东京辽阳府辖辽阳、仙乡、鹤野、析木、紫蒙、兴辽、肃慎、归仁、顺化等9县。辽圣宗太平九年(1029年),被迁徙至辽阳的渤海人,为反抗辽朝当局加税和虐待船工而起义。东京辽阳府军事首领渤海人大延琳参加起义,取得领导地位并宣布独立,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兴辽,建元天庆。一年之后,起义失败。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联合汉人在东京(辽阳)起义,自称大渤海皇帝,改元隆基,数月后失败。
  东丹国在辽阳首尾50余年,这里是辽国五京之一,在契丹、汉族、渤海、女真、高句丽等族人民的辛勤开发下,辽海地区已成为“边户数十万,耕垦千里”的富庶农业区。这时期,辽阳城人口又恢复到近30万人,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辽阳中心城市的作用已经体现。在采矿冶铁方面,东京辽阳府设有户部司,管理辽东地区的矿冶生产。《辽史•食货志》记载:东平县(今辽阳市)产铁矿,置采炼者300户,随赋供纳。今首山附近考古发现有辽代矿坑遗址两三处,深者达18米,可见当时矿冶规模。这个时期辽阳城内的手工冶铁、锻铁工艺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的镔铁农具和兵器,以精好见称,驰名中原。东京辽阳府也是辽代纺织业的重要基地,辽初,东丹国每年以细布5万匹,精布10万匹,向辽朝中央纳贡。陶瓷生产也是当时东京辽阳府的突出成就,可以大量生产白瓷、青瓷、三彩瓷产品,其中“契丹鞍、夏国剑……皆为天下第一”。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更加繁荣。东京辽阳府已经是东北方的商业中心,城内有朝夕终日不断的贸易市场,生意兴隆,来自朝鲜、蒙古、黑龙江等地的商品,栈垛如山,南方的罗纨、茶叶、中草药,本地生产的牛、马、羊、人参、貂皮、鹿茸等各色商品,在城中进行交易。其他如建筑技术、造船技术等等。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文化、教育、宗教、艺术都比汉、魏时期有更高的发展,建筑和陶瓷制品的造型艺术都有相当高的造诣。辽代辽阳已设有教育机构,正式设学教授士民子弟。在文学艺术方面,辽贵族中的耶律倍、耶律德光都是知名的学者、诗人,他们甚至可以熟练地运用汉、契丹两种文字写诗著文。
yezi1950
2011-06-09 · TA获得超过22.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3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辽阳不在现在的地方,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当时辽阳叫襄平
高句丽占据辽东后,该地叫辽东城

公元918年(辽神册三年),辽太祖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此地才被叫做辽阳,明显是张冠李戴了,不过,此后也就约定俗成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a96125
2011-06-09 · TA获得超过11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