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回答人的补充 2010-10-09 17:26 约克中士阿尔文·约克(Alvin York)于1887年12月13日在田纳西州Pall Mall一间两个房间的小木屋出生,直到1917年前,约克还是一个穷困的体力劳动者,而且从未离开过他的家五十英里以外的地方。本来30岁的人是不必服兵役的,但他跟当时许多下层社会接受教育不多的人一样,在征兵宣传影响下参了军,他在乔治亚州的戈登营接受基本训练,随后成为第82步兵师(全美师)第328步兵团G连的一个士兵。82师到了法国后,328团负责守卫马斯河-阿尔贡地区的Chatel-Chehery附近的223高地后面的铁路段。
在1918年10月8日的早晨,约克所在的第328步兵团被德军机枪火力所压制,约克和另外16名士兵在伯纳德·厄尔利(Bernard Early)军士的指挥下,被派遣向德军机枪阵地的侧翼迂回。
这一群人由于看错了地图(法语地图)而跑到敌军战线后面,结果他们发现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些士兵在吃早餐。这些德国人认为他们被包围了,于是就投降了。然而,山顶上的德国机枪手意识到美国人的人数可能很少,于是他们大声用德语叫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趴下,同时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横扫了这支美军小部队。一半的美军士兵非死即伤,厄尔利军士被17发子弹打中,有一些资料说他临死前把指挥权转交给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们命令约克干掉德军的机枪,于是约克做到了。但另一些资料却说在厄尔利死后,美军小队没有人指挥,这时阿尔文·约克挺身而出指挥了这支小队。幸存的美军人数也不尽相同,有些资料是写8个人,另一些资料是写9个人。
总之,当时美国人仍然控制着他们的俘虏,约克看到德军机枪的位置大约有30码远,当时他除了一支恩菲尔德M1917步枪外,还携带了一把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而德军机枪手由于怕打到自己人,所以不敢把机枪的枪口压得太低。
约克的恩菲尔德开火了,一枪干掉一个机枪手。约克来自田纳西州的山区,他桌上的食物是靠枪得来的。山区人很节俭,所以每一枪都不能落空。
在约克看不到的地方,一些德国人利用地形的掩护向前推进,接近约克的射击位置。他们一边躲着一边计算约克步枪的枪声,想像他的射击动作。他们算准了他的恩菲尔德连续打了5枪并开始装弹的时候就跳出来冲击,然而他们隐藏的小土坡距离约克的位置却还有一小段距离,这正好是在手枪的战斗射程内,他们也没想到约克身上还有一把.45自动手枪。约克用手枪射倒了多名德国士兵,而且他的行动也激发了其他几名幸存的美军(7个或8个?),这8个(或9个?)美军最后一共打死了25个德国兵并俘虏了132人。
由于约克的英勇,他被提升为中士并获得国会荣誉奖章。他的英勇是事实存在的,不幸的是他的功绩被一些人吹嘘得太过分,有些报道说他一个人就干掉了35挺机枪和独自俘虏了132个人。但约克从来没有宣称他是单独行动的,而且25个被打死的德国人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有意思的是我记得国内早年的一些资料中说约克是在负伤后用单手射击打死这些德国人的,其实这是对single-handedly(单枪匹马)的误译。
论战绩,苏联英雄、功勋狙击手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总共消灭250名敌人。而二战中消灭300名以上敌人的狙击手在苏军中就有20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军史学家眼中声誉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是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
1942年秋,苏军的狙击兵们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中大显神威,令德军吃足了苦头。军事记者们更使62集团军284步兵师1047团的狙击手扎依采夫准尉名声大噪——他曾在10天内击毙42名德军士兵。
希特勒的将军们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要求将德军的王牌狙击手调来斯大林格勒前线专门对付扎依采夫。重任落在了德军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的肩上。从柏林飞抵前线的科宁斯率先开始行动。他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每个都是一发命中。
这是决斗的挑战书。科宁斯以行动宣告了他的到来。接下来,双方都在为这场决战进行准备。前线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炮声和飞机轰炸声偶尔响起,此外,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也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段时间,扎依采夫和伙伴库利科夫研究了从马马耶夫高地到“红十月”工厂这一段前线,标下了所有的地形、地物:瓦砾成堆的街道,楼房的断壁残垣,折断的柱子,被焚毁的汽车……有上千个德国狙击手可藏身的埋伏点。扎依采夫清楚,科宁斯就躲在其中一处。
科宁斯在哪里一天,德国枪手击碎了莫罗佐夫中士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击伤了另一名狙击手沙依金中士。莫罗佐夫和沙依金两人都是有经验的射手,他们经常在最困难的决斗中获胜。毫无疑问,他们这次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
紧张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两天。第3天。从早晨起,城市上空炮声不断,战线上热闹起来,狙击手们伏身掩体,眼不离光学瞄准镜,不间断地监视着前方发生的一切。政治指导员达尼洛夫也不甘寂寞,一大早就钻进狙击手的掩蔽部观战。太阳升起后,达尼洛夫好像忽然看见了什么,他兴奋地跪起身来喊:“他在那儿!”他的话音未落,德国枪手迅速做出反应——一枪击中正在做手势的达尼洛夫的肩膀。科宁斯没有打达尼洛夫的头部,他希望扎依采夫跳起来救助受伤的战友,从而暴露自己。达尼洛夫尖叫着倒在地上。扎依采夫纹丝未动,他仍眼望前方,心里琢磨射击来自何处。科宁斯再没开枪,他沉默着,任凭苏军卫生兵带着担架爬过瓦砾匆匆忙忙把达尼洛夫放上担架抬走。
发现敌巢穴扎依采夫拿起望远镜观察,一块斜支在墙角的钢板引起他的注意。钢板上乱放着一些碎砖头,它位于德军防线的前方。站在敌人的角度考虑,狙击点设在哪里最好呢?钢板下是否被挖成了掩体,敌人的枪手昼伏夜出?扎依采夫默默地思索着。对,科宁斯上校就在那块钢板下。钢板下就是德国枪手绝妙的巢穴。扎依采夫把枪口瞄准钢板下的暗点。既然狙击阵地被指导员暴露了,科宁斯判断苏军狙击手会变换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动静,德国人都会开枪射击。扎依采夫把一只手套套在一块木板上举过顶。科宁斯一枪将其击穿。“啊哈,终于上钩了,恶棍。”扎依采夫察看了被击穿的手套:不偏不斜,直接命中。这就是说子弹来自正前方,德军的王牌枪手就藏在钢板之下。现在应当把他引出来。怎么引?变换阵地,明天从另一个方向收拾他。
次日早晨,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狙击手们的脸上。扎依采夫决定等过了上午再行动,因为瞄准镜的反光可能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狙击兵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的阵地则暴露在直射阳光之下。钢板边上有一个东西在闪光。是一块破玻璃片,还是敌人枪上的瞄准镜?是采取决定性步骤的时候了。
击毙狙击王库利科夫小心翼翼地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准钢板下的暗点。计谋成功了。科宁斯沉不住气了。他大概打算早点结束决斗。随着一声枪响,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下去……
此刻德国王牌枪手科宁斯有些忘形,从铁板下探出半个脑袋窥视。等待已久的时机到来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动了扳机。这是他4天来射出的唯一一颗子弹。这颗子弹击中德国头号枪手的前额,穿过后脑勺和头盔飞出。天黑后,苏军284步兵师的部队开始进攻。在战斗炽烈时刻,扎依采夫和库利科夫从铁板下拖出被击毙的德国枪手的尸体,搜出死者身上的证件。证件表明被击毙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军常胜枪手科宁斯上校。
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当时被认为军事实力跟德国不相上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趁1939年9月波兰败亡之机,为了自身安全要求芬兰割让领地,芬兰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结果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战争。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芬兰脱离沙皇俄国的占领获得独立;然而22年后,却也是十月革命建立起的苏联发动了侵略芬兰的非正义战争。
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有着非常卓著的战果。百发百中是狙击手们追求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数字对比!
芬兰狙击手中最厉害的当数SimoHayha。SimoHayha是芬兰也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苏联红军士兵则是最明显不过的目标了。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也逃不过狙击手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30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在SimoHayha的505次击杀中,许多死者的最后容貌非常沉静,但谁知道这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到底是从容还是绝望呢?
2002年1月底,加拿大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三营的十几名狙击手作为第一批加拿大部队的一部分被部署至阿富汗。
在阿富汗东部萨什科特山谷进行的“巨蟒行动”中,狙击手们至少干掉了20多名占据山地要点顽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他们的职业水准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狙击小组的5名狙击手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军方最高荣誉青铜星章的提名,其中2名还获得了代表作战特别勇敢的V青铜星章的提名。
这五名身穿英式沙漠迷彩作战服的加拿大狙击手与美国陆军第187旅一同进行了19天的战斗,清剿了盘据在阿富汗东部加德兹山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当联军部队从直升机跳下时,他们遭到了基地和塔利班武装分子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的射击,一度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担任远程火力支援的加拿大狙击手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拿大狙击小组的一名成员、来自纽芬兰岛的一名下士说,他和他的伙伴在第一晚的战斗中干掉的第一个目标是一名基地组织的机枪手。当时这名机枪手正在向山下的美军开火。当爬至一个有利位置时,下士和他的伙伴架起了他们的Tac-点50步枪。下士说,这种武器可以使你的手中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他说:“用这种武器开火就像是有人用曲棍猛击你的曲棍球头盔的后部。”Tac-50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采用5发容量的弹匣。麦克米兰玻璃纤维枪托,手枪型握把。扳机是雷明顿式扳机,扳机扣力3.5磅。外表有凹槽的比赛级的优质枪管,配合使用优质的弹药可达到非常高的精度。
下士说,当他击中1700米处的敌机枪手时,他脑海中想的是找到下一个射击目标。他说:“我所想到的是911和那些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受害者。我想到被绑架后杀害的美国记者和收到处决录像带的记者妻子。这就是我开枪的理由。”
阿富汗战场上的加拿大士兵三人狙击小组的组长、来自安大略的中士詹姆斯说,当他们于夜晚乘直升机机降至战区时,“我们感到兴奋和紧张,当时正是夜晚,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天亮时,狙击小组遭到敌机枪火力的射击,他在两块岩石之间找到了一个射击点,并发现了一名隐藏在两颗树之间钢板下的一名敌狙击手。他说,射击距离大约为1700米。一颗子弹立刻就结果了敌狙击手。他回忆说他事后想:“向我们射来的子弹会少一颗,我们也可以不用再担心这个敌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了。”
在接下来的四天战斗中,一名来自纽芬兰的加拿大下士狙击手比尔用美国军队的子弹创下了狙击作战的新的世界纪录。他在2430米的距离外开火打死了一名基地组织枪手。26岁的比尔说,加拿大军队的点50口径的子弹的最大射程为2200至2300米。狙击手们发现美国人的点50口径子弹“飞得更远、飞得更快”。由比尔和另一名加拿大狙击手组成的狙击小组和美国军士杜尔哈姆合作在2430米的距离外用第二颗子弹击毙了基地组织的一名枪手。
比尔说,第一颗子弹将基地武装分子手中的袋子打飞了,而这名基地武装分子竟然动也没有动一下。比尔说:“我们修正了一下弹着点,第二颗子弹击中了我们想击中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偏右。在这么远的距离射击60%要靠技术,40%要靠运气,或者相反的比例。通常需要射击两到三发子弹,有时甚至要五发子弹。通常狙击手不会开那么多枪,但由于敌人是在野外活动,我们认为他们判断不出我们隐藏的方位。”
比尔的这一射杀纪录打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哈特科克35年在南越创下的2250米的最远距离狙击纪录。由于加拿大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他们不止一次遭到友方火力的射击。一天早上,两名加拿大狙击手占据了一个可以俯视基地组织据点的射击阵地。当比尔开始射击时,另一名狙击手则呼换来了美军的B-52、F-16、“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两名狙击手突然看到在他们上空有一个黑色的物体从天呼啸而来。这是一枚220公斤的美军炸弹。比尔说:“我们立刻卧倒,并用手抱住头部。”这枚炸弹落在30米外,弹头深入泥土,所幸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比尔说:“看在上帝的面上,这是一枚哑弹。它落在第101空降师B连战壕外15米处。有一个家伙站起身走出战壕就踢这枚哑弹。”
还有一次,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的一枚导弹打入了距他们身后200米的岩石墙里。一名美军上尉说:“除非你从事他们的行当或者你是特种部队的士兵,否则你无法理解一名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会这么近。”
多日的爬行、射击和隐蔽着的漫长时间都使加拿大狙击手们非常疲惫。中士说:“直到战斗结束时,你才意识到这一切对你身体造成的影响,你会感到很疲惫。当我们回到基地时,我想我们睡了14或者15小时。”
加拿大三人狙击小组与美军特种部队在“巨蟒行动”中的第一天还营救了美第101空降师的一个连。当时这个连被敌方火力压制,处境非常危险。三人狙击小组还参加了加拿大军队实施的“鱼叉”行动。该项行动由500名加拿大部队和100名美军部队联合实施,由加拿大驻阿部队总指挥斯托格拉中校指挥,是加拿大军队自朝鲜战争以来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地面攻势。
加拿大狙击手所用的TAC-50步枪加拿大狙击小组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美军的信任和敬意。詹姆斯中士说:“他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能力。”他说,在有一次战斗中,比尔由于敌方火力的射击而无法拿到自己的步枪。迫击炮炮弹在他们的前方和后方爆炸,敌人的子弹也不断击中周围的泥土。比尔试图拿到自己的步枪,但是却无法拿到。最后一名美军狙击手把自己的步枪扔给了比尔,并说道“你比我更会用这东西。”他们用步枪一直同敌人周旋至晚上,最后利用夜色逃出了包围圈。
获得三人狙击小组配属的美国侦察排排长奥利弗包格说,与加拿大狙击小组一同作战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他们的职业水准让人感到惊叹。对于执行的任务来说,加拿大人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我很想有12个加拿大狙击小组。我很想与他们再在一起并肩作战。加拿大狙击手的装备远比我们的要好,他们的步枪射程比我们的武器和望远镜要更远。如果有新的任务,我会哭着喊着要求上级给我们配属加拿大狙击手。”
加拿大的高级军方官员也表扬了狙击手的工作。在“巨蟒行动”结束后加拿大麦迪森少将说:“狙击小组压制了敌方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他们的射击非常精确。他们高超的技能挽救了许多盟军士兵的生命。”
帕特里克·弗格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著名的枪械设计师,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但真正让他扬名的却是他那“未开的一枪”。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弗格森是英军一名上尉狙击手,使用的武器是老式的滑膛燧石枪,有效杀伤射程为73米。而美军狙击手使用的却是肯塔基步枪,有效射程达180米。最致命的还在于燧石枪是前膛装填弹药,装弹药动作慢且无法卧姿装填,极易暴露目标。装备上的差异使弗格森在与美狙击手对抗中总是处于下风。在一次战斗中,弗格森在先于对手发现目标的有利态势下,由于武器射程达不到而没有击中敌人,反而因为开枪暴露自己而被对手击伤。
伤愈后的弗格森痛定思痛,决心自行研制一种后膛式装弹且射程在180米以上的步枪。他的想法引来人们一致的嘲笑,因为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专业枪械设计师们试图设计后装步枪,但都没有成功,不是容易烧伤射手就是射击后火药残留物太多影响下一次射击。而且弗格森是十足的造枪门外汉。没人相信他能成功。但性格坚毅且天资聪颖的弗格森没有退缩。多年用枪的经验使他能更准确地了解战场上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经过潜心研制,他终于造出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弗格森”步枪。这种步枪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装步枪,有效射程在180米以上,能在一分钟内进行装填弹药和射击6~8次,而一般的滑膛枪每分钟只能进行3次这样的操作。
然而,弗格森的步枪并没有引起英军高层的注意。为了推销自己设计的武器,弗格森经常拿着他的步枪在各种场合进行射击表演。1776年,弗格森在英国伍尔威治兵工厂向英军高层展示他的新枪。弗格森用他的枪击中了91米以外的牛的眼睛。高超的射击技术和新枪优异的性能使英军高层感到震惊。他们当场决定立即生产100支弗格森步枪,并破格提拔弗格森为少校,任命他组建和指挥一支使用弗格森步枪的特别部队。
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很快被派往美洲战场,他们的任务就是射杀美军高级军官。弗格森们像幽灵一样活跃在美洲战场。他们那令人无法琢磨的行踪和准确冷酷的射杀让美军感到恐慌。他们的出现对美军士兵就意味着死亡。
1777年,宾夕法尼亚州日耳曼城附近的格曼顿战役打响。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被美军包围。但弗格森指挥若定。他利用弗格森步枪后膛装弹的结构优势,命令部队采取卧姿射击的全新战术。结果,他们从容突围,无一伤亡。
突围成功后,弗格森看见一个美军官骑马转身离去。他认出那个人就是乔治·华盛顿。他迅速瞄准,准星与缺口的另一端指向了华盛顿的后脑勺。他调整呼吸,平稳地预压扳机……华盛顿并没有察觉死亡即将来临,继续策马离去……此时的华盛顿距离弗格森只有114米,完全在弗格森步枪的有效射杀范围内。弗格森清楚,枪响人必倒。但就在这个时刻,弗格森突然收枪起身,命令部队撤退。他放弃了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
为什么弗格森没有开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当时华盛顿背对着弗格森,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使弗格森不愿意从背后射击一个没有准备的华盛顿。不管什么原因,弗格森终究没有射出那颗子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在1780年8月7日的国王山战役中,被美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11米距离上打死。他死后,他的特别部队向美军投降。
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证实的狙杀记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他的家乡人民于1995年为他建造了塑像,此后每年的澳新军团日都会在他的塑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在1918年10月8日的早晨,约克所在的第328步兵团被德军机枪火力所压制,约克和另外16名士兵在伯纳德·厄尔利(Bernard Early)军士的指挥下,被派遣向德军机枪阵地的侧翼迂回。
这一群人由于看错了地图(法语地图)而跑到敌军战线后面,结果他们发现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些士兵在吃早餐。这些德国人认为他们被包围了,于是就投降了。然而,山顶上的德国机枪手意识到美国人的人数可能很少,于是他们大声用德语叫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趴下,同时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横扫了这支美军小部队。一半的美军士兵非死即伤,厄尔利军士被17发子弹打中,有一些资料说他临死前把指挥权转交给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们命令约克干掉德军的机枪,于是约克做到了。但另一些资料却说在厄尔利死后,美军小队没有人指挥,这时阿尔文·约克挺身而出指挥了这支小队。幸存的美军人数也不尽相同,有些资料是写8个人,另一些资料是写9个人。
总之,当时美国人仍然控制着他们的俘虏,约克看到德军机枪的位置大约有30码远,当时他除了一支恩菲尔德M1917步枪外,还携带了一把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而德军机枪手由于怕打到自己人,所以不敢把机枪的枪口压得太低。
约克的恩菲尔德开火了,一枪干掉一个机枪手。约克来自田纳西州的山区,他桌上的食物是靠枪得来的。山区人很节俭,所以每一枪都不能落空。
在约克看不到的地方,一些德国人利用地形的掩护向前推进,接近约克的射击位置。他们一边躲着一边计算约克步枪的枪声,想像他的射击动作。他们算准了他的恩菲尔德连续打了5枪并开始装弹的时候就跳出来冲击,然而他们隐藏的小土坡距离约克的位置却还有一小段距离,这正好是在手枪的战斗射程内,他们也没想到约克身上还有一把.45自动手枪。约克用手枪射倒了多名德国士兵,而且他的行动也激发了其他几名幸存的美军(7个或8个?),这8个(或9个?)美军最后一共打死了25个德国兵并俘虏了132人。
由于约克的英勇,他被提升为中士并获得国会荣誉奖章。他的英勇是事实存在的,不幸的是他的功绩被一些人吹嘘得太过分,有些报道说他一个人就干掉了35挺机枪和独自俘虏了132个人。但约克从来没有宣称他是单独行动的,而且25个被打死的德国人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有意思的是我记得国内早年的一些资料中说约克是在负伤后用单手射击打死这些德国人的,其实这是对single-handedly(单枪匹马)的误译。
论战绩,苏联英雄、功勋狙击手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总共消灭250名敌人。而二战中消灭300名以上敌人的狙击手在苏军中就有20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军史学家眼中声誉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是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
1942年秋,苏军的狙击兵们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中大显神威,令德军吃足了苦头。军事记者们更使62集团军284步兵师1047团的狙击手扎依采夫准尉名声大噪——他曾在10天内击毙42名德军士兵。
希特勒的将军们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要求将德军的王牌狙击手调来斯大林格勒前线专门对付扎依采夫。重任落在了德军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的肩上。从柏林飞抵前线的科宁斯率先开始行动。他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每个都是一发命中。
这是决斗的挑战书。科宁斯以行动宣告了他的到来。接下来,双方都在为这场决战进行准备。前线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炮声和飞机轰炸声偶尔响起,此外,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也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段时间,扎依采夫和伙伴库利科夫研究了从马马耶夫高地到“红十月”工厂这一段前线,标下了所有的地形、地物:瓦砾成堆的街道,楼房的断壁残垣,折断的柱子,被焚毁的汽车……有上千个德国狙击手可藏身的埋伏点。扎依采夫清楚,科宁斯就躲在其中一处。
科宁斯在哪里一天,德国枪手击碎了莫罗佐夫中士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击伤了另一名狙击手沙依金中士。莫罗佐夫和沙依金两人都是有经验的射手,他们经常在最困难的决斗中获胜。毫无疑问,他们这次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
紧张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两天。第3天。从早晨起,城市上空炮声不断,战线上热闹起来,狙击手们伏身掩体,眼不离光学瞄准镜,不间断地监视着前方发生的一切。政治指导员达尼洛夫也不甘寂寞,一大早就钻进狙击手的掩蔽部观战。太阳升起后,达尼洛夫好像忽然看见了什么,他兴奋地跪起身来喊:“他在那儿!”他的话音未落,德国枪手迅速做出反应——一枪击中正在做手势的达尼洛夫的肩膀。科宁斯没有打达尼洛夫的头部,他希望扎依采夫跳起来救助受伤的战友,从而暴露自己。达尼洛夫尖叫着倒在地上。扎依采夫纹丝未动,他仍眼望前方,心里琢磨射击来自何处。科宁斯再没开枪,他沉默着,任凭苏军卫生兵带着担架爬过瓦砾匆匆忙忙把达尼洛夫放上担架抬走。
发现敌巢穴扎依采夫拿起望远镜观察,一块斜支在墙角的钢板引起他的注意。钢板上乱放着一些碎砖头,它位于德军防线的前方。站在敌人的角度考虑,狙击点设在哪里最好呢?钢板下是否被挖成了掩体,敌人的枪手昼伏夜出?扎依采夫默默地思索着。对,科宁斯上校就在那块钢板下。钢板下就是德国枪手绝妙的巢穴。扎依采夫把枪口瞄准钢板下的暗点。既然狙击阵地被指导员暴露了,科宁斯判断苏军狙击手会变换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动静,德国人都会开枪射击。扎依采夫把一只手套套在一块木板上举过顶。科宁斯一枪将其击穿。“啊哈,终于上钩了,恶棍。”扎依采夫察看了被击穿的手套:不偏不斜,直接命中。这就是说子弹来自正前方,德军的王牌枪手就藏在钢板之下。现在应当把他引出来。怎么引?变换阵地,明天从另一个方向收拾他。
次日早晨,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狙击手们的脸上。扎依采夫决定等过了上午再行动,因为瞄准镜的反光可能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狙击兵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的阵地则暴露在直射阳光之下。钢板边上有一个东西在闪光。是一块破玻璃片,还是敌人枪上的瞄准镜?是采取决定性步骤的时候了。
击毙狙击王库利科夫小心翼翼地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准钢板下的暗点。计谋成功了。科宁斯沉不住气了。他大概打算早点结束决斗。随着一声枪响,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下去……
此刻德国王牌枪手科宁斯有些忘形,从铁板下探出半个脑袋窥视。等待已久的时机到来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动了扳机。这是他4天来射出的唯一一颗子弹。这颗子弹击中德国头号枪手的前额,穿过后脑勺和头盔飞出。天黑后,苏军284步兵师的部队开始进攻。在战斗炽烈时刻,扎依采夫和库利科夫从铁板下拖出被击毙的德国枪手的尸体,搜出死者身上的证件。证件表明被击毙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军常胜枪手科宁斯上校。
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当时被认为军事实力跟德国不相上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趁1939年9月波兰败亡之机,为了自身安全要求芬兰割让领地,芬兰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结果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战争。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芬兰脱离沙皇俄国的占领获得独立;然而22年后,却也是十月革命建立起的苏联发动了侵略芬兰的非正义战争。
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有着非常卓著的战果。百发百中是狙击手们追求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数字对比!
芬兰狙击手中最厉害的当数SimoHayha。SimoHayha是芬兰也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苏联红军士兵则是最明显不过的目标了。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也逃不过狙击手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30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在SimoHayha的505次击杀中,许多死者的最后容貌非常沉静,但谁知道这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到底是从容还是绝望呢?
2002年1月底,加拿大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三营的十几名狙击手作为第一批加拿大部队的一部分被部署至阿富汗。
在阿富汗东部萨什科特山谷进行的“巨蟒行动”中,狙击手们至少干掉了20多名占据山地要点顽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他们的职业水准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狙击小组的5名狙击手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军方最高荣誉青铜星章的提名,其中2名还获得了代表作战特别勇敢的V青铜星章的提名。
这五名身穿英式沙漠迷彩作战服的加拿大狙击手与美国陆军第187旅一同进行了19天的战斗,清剿了盘据在阿富汗东部加德兹山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当联军部队从直升机跳下时,他们遭到了基地和塔利班武装分子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的射击,一度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担任远程火力支援的加拿大狙击手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拿大狙击小组的一名成员、来自纽芬兰岛的一名下士说,他和他的伙伴在第一晚的战斗中干掉的第一个目标是一名基地组织的机枪手。当时这名机枪手正在向山下的美军开火。当爬至一个有利位置时,下士和他的伙伴架起了他们的Tac-点50步枪。下士说,这种武器可以使你的手中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他说:“用这种武器开火就像是有人用曲棍猛击你的曲棍球头盔的后部。”Tac-50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采用5发容量的弹匣。麦克米兰玻璃纤维枪托,手枪型握把。扳机是雷明顿式扳机,扳机扣力3.5磅。外表有凹槽的比赛级的优质枪管,配合使用优质的弹药可达到非常高的精度。
下士说,当他击中1700米处的敌机枪手时,他脑海中想的是找到下一个射击目标。他说:“我所想到的是911和那些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受害者。我想到被绑架后杀害的美国记者和收到处决录像带的记者妻子。这就是我开枪的理由。”
阿富汗战场上的加拿大士兵三人狙击小组的组长、来自安大略的中士詹姆斯说,当他们于夜晚乘直升机机降至战区时,“我们感到兴奋和紧张,当时正是夜晚,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天亮时,狙击小组遭到敌机枪火力的射击,他在两块岩石之间找到了一个射击点,并发现了一名隐藏在两颗树之间钢板下的一名敌狙击手。他说,射击距离大约为1700米。一颗子弹立刻就结果了敌狙击手。他回忆说他事后想:“向我们射来的子弹会少一颗,我们也可以不用再担心这个敌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了。”
在接下来的四天战斗中,一名来自纽芬兰的加拿大下士狙击手比尔用美国军队的子弹创下了狙击作战的新的世界纪录。他在2430米的距离外开火打死了一名基地组织枪手。26岁的比尔说,加拿大军队的点50口径的子弹的最大射程为2200至2300米。狙击手们发现美国人的点50口径子弹“飞得更远、飞得更快”。由比尔和另一名加拿大狙击手组成的狙击小组和美国军士杜尔哈姆合作在2430米的距离外用第二颗子弹击毙了基地组织的一名枪手。
比尔说,第一颗子弹将基地武装分子手中的袋子打飞了,而这名基地武装分子竟然动也没有动一下。比尔说:“我们修正了一下弹着点,第二颗子弹击中了我们想击中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偏右。在这么远的距离射击60%要靠技术,40%要靠运气,或者相反的比例。通常需要射击两到三发子弹,有时甚至要五发子弹。通常狙击手不会开那么多枪,但由于敌人是在野外活动,我们认为他们判断不出我们隐藏的方位。”
比尔的这一射杀纪录打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哈特科克35年在南越创下的2250米的最远距离狙击纪录。由于加拿大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他们不止一次遭到友方火力的射击。一天早上,两名加拿大狙击手占据了一个可以俯视基地组织据点的射击阵地。当比尔开始射击时,另一名狙击手则呼换来了美军的B-52、F-16、“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两名狙击手突然看到在他们上空有一个黑色的物体从天呼啸而来。这是一枚220公斤的美军炸弹。比尔说:“我们立刻卧倒,并用手抱住头部。”这枚炸弹落在30米外,弹头深入泥土,所幸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比尔说:“看在上帝的面上,这是一枚哑弹。它落在第101空降师B连战壕外15米处。有一个家伙站起身走出战壕就踢这枚哑弹。”
还有一次,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的一枚导弹打入了距他们身后200米的岩石墙里。一名美军上尉说:“除非你从事他们的行当或者你是特种部队的士兵,否则你无法理解一名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会这么近。”
多日的爬行、射击和隐蔽着的漫长时间都使加拿大狙击手们非常疲惫。中士说:“直到战斗结束时,你才意识到这一切对你身体造成的影响,你会感到很疲惫。当我们回到基地时,我想我们睡了14或者15小时。”
加拿大三人狙击小组与美军特种部队在“巨蟒行动”中的第一天还营救了美第101空降师的一个连。当时这个连被敌方火力压制,处境非常危险。三人狙击小组还参加了加拿大军队实施的“鱼叉”行动。该项行动由500名加拿大部队和100名美军部队联合实施,由加拿大驻阿部队总指挥斯托格拉中校指挥,是加拿大军队自朝鲜战争以来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地面攻势。
加拿大狙击手所用的TAC-50步枪加拿大狙击小组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美军的信任和敬意。詹姆斯中士说:“他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能力。”他说,在有一次战斗中,比尔由于敌方火力的射击而无法拿到自己的步枪。迫击炮炮弹在他们的前方和后方爆炸,敌人的子弹也不断击中周围的泥土。比尔试图拿到自己的步枪,但是却无法拿到。最后一名美军狙击手把自己的步枪扔给了比尔,并说道“你比我更会用这东西。”他们用步枪一直同敌人周旋至晚上,最后利用夜色逃出了包围圈。
获得三人狙击小组配属的美国侦察排排长奥利弗包格说,与加拿大狙击小组一同作战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他们的职业水准让人感到惊叹。对于执行的任务来说,加拿大人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我很想有12个加拿大狙击小组。我很想与他们再在一起并肩作战。加拿大狙击手的装备远比我们的要好,他们的步枪射程比我们的武器和望远镜要更远。如果有新的任务,我会哭着喊着要求上级给我们配属加拿大狙击手。”
加拿大的高级军方官员也表扬了狙击手的工作。在“巨蟒行动”结束后加拿大麦迪森少将说:“狙击小组压制了敌方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他们的射击非常精确。他们高超的技能挽救了许多盟军士兵的生命。”
帕特里克·弗格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著名的枪械设计师,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但真正让他扬名的却是他那“未开的一枪”。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弗格森是英军一名上尉狙击手,使用的武器是老式的滑膛燧石枪,有效杀伤射程为73米。而美军狙击手使用的却是肯塔基步枪,有效射程达180米。最致命的还在于燧石枪是前膛装填弹药,装弹药动作慢且无法卧姿装填,极易暴露目标。装备上的差异使弗格森在与美狙击手对抗中总是处于下风。在一次战斗中,弗格森在先于对手发现目标的有利态势下,由于武器射程达不到而没有击中敌人,反而因为开枪暴露自己而被对手击伤。
伤愈后的弗格森痛定思痛,决心自行研制一种后膛式装弹且射程在180米以上的步枪。他的想法引来人们一致的嘲笑,因为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专业枪械设计师们试图设计后装步枪,但都没有成功,不是容易烧伤射手就是射击后火药残留物太多影响下一次射击。而且弗格森是十足的造枪门外汉。没人相信他能成功。但性格坚毅且天资聪颖的弗格森没有退缩。多年用枪的经验使他能更准确地了解战场上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经过潜心研制,他终于造出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弗格森”步枪。这种步枪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装步枪,有效射程在180米以上,能在一分钟内进行装填弹药和射击6~8次,而一般的滑膛枪每分钟只能进行3次这样的操作。
然而,弗格森的步枪并没有引起英军高层的注意。为了推销自己设计的武器,弗格森经常拿着他的步枪在各种场合进行射击表演。1776年,弗格森在英国伍尔威治兵工厂向英军高层展示他的新枪。弗格森用他的枪击中了91米以外的牛的眼睛。高超的射击技术和新枪优异的性能使英军高层感到震惊。他们当场决定立即生产100支弗格森步枪,并破格提拔弗格森为少校,任命他组建和指挥一支使用弗格森步枪的特别部队。
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很快被派往美洲战场,他们的任务就是射杀美军高级军官。弗格森们像幽灵一样活跃在美洲战场。他们那令人无法琢磨的行踪和准确冷酷的射杀让美军感到恐慌。他们的出现对美军士兵就意味着死亡。
1777年,宾夕法尼亚州日耳曼城附近的格曼顿战役打响。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被美军包围。但弗格森指挥若定。他利用弗格森步枪后膛装弹的结构优势,命令部队采取卧姿射击的全新战术。结果,他们从容突围,无一伤亡。
突围成功后,弗格森看见一个美军官骑马转身离去。他认出那个人就是乔治·华盛顿。他迅速瞄准,准星与缺口的另一端指向了华盛顿的后脑勺。他调整呼吸,平稳地预压扳机……华盛顿并没有察觉死亡即将来临,继续策马离去……此时的华盛顿距离弗格森只有114米,完全在弗格森步枪的有效射杀范围内。弗格森清楚,枪响人必倒。但就在这个时刻,弗格森突然收枪起身,命令部队撤退。他放弃了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
为什么弗格森没有开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当时华盛顿背对着弗格森,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使弗格森不愿意从背后射击一个没有准备的华盛顿。不管什么原因,弗格森终究没有射出那颗子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在1780年8月7日的国王山战役中,被美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11米距离上打死。他死后,他的特别部队向美军投降。
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证实的狙杀记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他的家乡人民于1995年为他建造了塑像,此后每年的澳新军团日都会在他的塑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