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柠檬的酸酸
2019-04-12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咏柳》运用了比喻、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原文: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飘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1、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井然有序。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2、诗句赏析: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第三句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3、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柳

yangly723
2011-06-12 · TA获得超过82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89万
展开全部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是拟人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比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富明2011
2011-06-12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比喻 拟人 设问。
把翠绿的枝叶比作————,吧柳枝比作 ————。后两句还用————的形式,把对柳树的 赞美升华到对————的赞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回忆衡东三小
2011-06-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夸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