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的异同
推荐于2018-05-18
展开全部
宪法观念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以及其他宪政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2 .答案:内源发展型宪法文化是指宪法文化的发展主要是由本民族或国家的内部因素、内部关系决定。此种宪法文化一般形成于资本主义开创时期。
3 .答案: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内容、形式、运行、法律性质、作用等法律现实,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
4 .答案: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
二、简答题
1 .答案:宪法观念是对宪法规范以及宪政实践的反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宪法的创制、宪法的实施、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
(1) 宪法观念对宪法创制的作用
宪法创制也称宪法制定或立宪。任何一部宪法都不会凭空产生,而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往往通过宪法观念对人们的立宪活动发挥作用。可以说,宪法观念尤其是制宪权主体的宪法观念,是决定制定
什么样宪法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宪法观念是导致世界上宪法千姿百态的原因之一。比如,美国宪法就是当时美国统治者宪法观念的产物。无论是分权制衡体制、联邦制度,还是后来增加的“权利法案”,无不是当时统治者拥有的宪法观念的产物。 1993 年我国修宪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体现在宪法中, 1 刃 9 年修宪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都是 90 年代以来我国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和法治观念在宪法中的体现。
(2) 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的作用
宪法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实施。宪法实施与宪法观念可以相互促进,宪法观念在宪法实施中得到实现,同时在宪法实施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两者的良性互动必然导致宪政国家的实现,二者的恶性发展则可能导致对民主和人权的践踏。尽管保障宪法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人是最基本的,由于人的活动都受一定观念的支配,因此具有什么样的宪法观念,什么水平的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体来说,世界各国的宪法,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宪法,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宪法,其宪法条文大都经过精心设计,其字面意义大都体现民主与进步,但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却在各国导致不同的后果呢 ? 虽然原因很多,但公民宪法观念水平的高低则是关键。
(3) 宪法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和宪法制度的完善过程是一致的。宪法观念是联系民主政治与宪法制度的中介,一方面,宪法观念是对宪法的认知和评价,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运行必然与宪法观念相伴随。因为宪法观
念的某些内容,如代议制、分权思想、人权保障思想、法治理念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宪法观念发展的历史表明,它最初只是为少数人所认知,或在少数国家被人所接受,这时的民主政治不仅受地域限制,而且呈现不稳定状态;但
当宪法观念成为一种普遍的法律理念时,民主政治也就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导致我国在近代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理想的原因很多,但传统法律文化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传统法律文化中以君权为核心,国家为本位,血缘为纽带而形成
的重人治、轻法治,重专制、轻民主,以及轻视人权的观念,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树立和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可以说,公民对宪法观念的认知程度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
2 .答案:宪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构成宪法文化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宪法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宪法文化的认知,宪法文化的评价和宪法文化的情感。这三大要素是根据认识主体对宪法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进行的区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1) 宪法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宪法文化是什么的回答。宪法文化的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层次。宪法文化认识是人们对宪法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主体一般具有宪法知识,是对宪法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宪法文化感知是人们对宪法的经验型知识,它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的宪法文化
认知结构也存在不同。一般说来,宪法与现实生活、政治实践联系越紧密,宪法的深入程度越高,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同时,人们参与宪法生活的程度,接受宪法普及的程度,接受宪法教育的水平都能影响人们对宪法文化的认知。此外,宪法文化的认知也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 宪法文化的评价是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它要解决的是宪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宪法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主体对宪法认识的价值取向。宪法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宪法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任何宪法规范、宪法制度都是特定价值观念的体现,宪法规范中都隐含着一套价值准则。
(3) 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情感要素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的制度选择。宪法文化的情感要素是长期形成的,是一种超稳定结构,并且呈
现隐潜状态,它深深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宪法文化的发展。
三、论述题
1 .答案: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的基本理念
宪政的基本理念即宪政精神,它是区分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法治与人治的标志。宪法至上、政府守法、违宪审查、保障人权已被公认为宪政的基本理念,是宪法文化的核心。
(1) 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追求和标志,它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至高无上。这意味着宪法对所规定的权利、正义、平等、自由的保护及对权力的限制原则不可动摇,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从逻辑上讲,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如果不确定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是空谈;而没有宪法至上的文化传统,法治社会也不可能建立或者长久地得到保持:因此,要加强宪法文化建设,就必须在公民心目中树立起宪法至上的信仰。
(2) 政府守法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如果政府违法,逾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必将诱发全社会的违法行为泛滥,就会出现“政府无法治”、“法治只治民不治吏”的局面,其后果首先就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由
于政府守法作为一项宪政理念,其价值基础在于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正如法国《人权宣言》宣告的, 凡权利 无保障和 分权未 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因此,只有宪法才能确保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3) 要保障宪法的充分实施,就必须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因此,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最重要的形式。违宪审查作为宪法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使宪法也如同民法、刑法一样具有可操作性。违宪审查的形式主要有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德国和法国式的专门机关审查和中国式的立法机关审查。它通过确定与宪法相抵触或与其精神相违背的法律无效,从而保证普通法律规范与宪法的一致性,使宪法的权威得到制度上的保证。由宪法国家而成为宪政国家,应当伴随着宪法保障机制的成长。在我国宪政实践中,这一环节尚需大力加强。
(4) 人权是宪政的目的。由于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最为详尽,没有人权条款的宪法不是完整的宪法。宪法至上使人权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政府守法使权力对权利的侵犯限定在最低限度,违宪审查使人权侵犯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从而
最终达成人权是宪政的目的。
其次,提高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和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宪政精神是一个民族尊重宪法,实施民主政治的风气和习惯。宪政精神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形成和培养的过程。铸造全民族的宪政精神是宪法文化发展的前提。
(1) 要长期进行宪法宣传教育,使公民形成遵守宪法和尊重宪法的观念。尤其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应带头遵守宪法。通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来保证宣传宪法。
(2) 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应对宪法中过时的内容及时修改,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更。宪法应当具有纲领性,对未来的发展起到前瞻作用。但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变化是快速的,所以宪法有时难免落后于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修改,就会使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受到冲击。
2 、答案:宪法至上原则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和法律制度都不得与宪法和宪法制度相冲突,其他法律和法律制度间的关系,包括法律效力等级均由宪法予以规定。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宪法至上作为现行宪法基本原则的宪法依据。
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由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它们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规定,行政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这些规定都是宪法至上原
则在宪法中的具体表现。此外,“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等的规定也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2 .答案:内源发展型宪法文化是指宪法文化的发展主要是由本民族或国家的内部因素、内部关系决定。此种宪法文化一般形成于资本主义开创时期。
3 .答案: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内容、形式、运行、法律性质、作用等法律现实,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
4 .答案: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
二、简答题
1 .答案:宪法观念是对宪法规范以及宪政实践的反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宪法的创制、宪法的实施、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
(1) 宪法观念对宪法创制的作用
宪法创制也称宪法制定或立宪。任何一部宪法都不会凭空产生,而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往往通过宪法观念对人们的立宪活动发挥作用。可以说,宪法观念尤其是制宪权主体的宪法观念,是决定制定
什么样宪法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宪法观念是导致世界上宪法千姿百态的原因之一。比如,美国宪法就是当时美国统治者宪法观念的产物。无论是分权制衡体制、联邦制度,还是后来增加的“权利法案”,无不是当时统治者拥有的宪法观念的产物。 1993 年我国修宪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体现在宪法中, 1 刃 9 年修宪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都是 90 年代以来我国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和法治观念在宪法中的体现。
(2) 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的作用
宪法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实施。宪法实施与宪法观念可以相互促进,宪法观念在宪法实施中得到实现,同时在宪法实施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两者的良性互动必然导致宪政国家的实现,二者的恶性发展则可能导致对民主和人权的践踏。尽管保障宪法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人是最基本的,由于人的活动都受一定观念的支配,因此具有什么样的宪法观念,什么水平的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体来说,世界各国的宪法,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宪法,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宪法,其宪法条文大都经过精心设计,其字面意义大都体现民主与进步,但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却在各国导致不同的后果呢 ? 虽然原因很多,但公民宪法观念水平的高低则是关键。
(3) 宪法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和宪法制度的完善过程是一致的。宪法观念是联系民主政治与宪法制度的中介,一方面,宪法观念是对宪法的认知和评价,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运行必然与宪法观念相伴随。因为宪法观
念的某些内容,如代议制、分权思想、人权保障思想、法治理念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宪法观念发展的历史表明,它最初只是为少数人所认知,或在少数国家被人所接受,这时的民主政治不仅受地域限制,而且呈现不稳定状态;但
当宪法观念成为一种普遍的法律理念时,民主政治也就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导致我国在近代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理想的原因很多,但传统法律文化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传统法律文化中以君权为核心,国家为本位,血缘为纽带而形成
的重人治、轻法治,重专制、轻民主,以及轻视人权的观念,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树立和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可以说,公民对宪法观念的认知程度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
2 .答案:宪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构成宪法文化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宪法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宪法文化的认知,宪法文化的评价和宪法文化的情感。这三大要素是根据认识主体对宪法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进行的区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1) 宪法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宪法文化是什么的回答。宪法文化的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层次。宪法文化认识是人们对宪法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主体一般具有宪法知识,是对宪法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宪法文化感知是人们对宪法的经验型知识,它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的宪法文化
认知结构也存在不同。一般说来,宪法与现实生活、政治实践联系越紧密,宪法的深入程度越高,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同时,人们参与宪法生活的程度,接受宪法普及的程度,接受宪法教育的水平都能影响人们对宪法文化的认知。此外,宪法文化的认知也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 宪法文化的评价是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它要解决的是宪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宪法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主体对宪法认识的价值取向。宪法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宪法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任何宪法规范、宪法制度都是特定价值观念的体现,宪法规范中都隐含着一套价值准则。
(3) 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情感要素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的制度选择。宪法文化的情感要素是长期形成的,是一种超稳定结构,并且呈
现隐潜状态,它深深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宪法文化的发展。
三、论述题
1 .答案: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的基本理念
宪政的基本理念即宪政精神,它是区分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法治与人治的标志。宪法至上、政府守法、违宪审查、保障人权已被公认为宪政的基本理念,是宪法文化的核心。
(1) 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追求和标志,它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至高无上。这意味着宪法对所规定的权利、正义、平等、自由的保护及对权力的限制原则不可动摇,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从逻辑上讲,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如果不确定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是空谈;而没有宪法至上的文化传统,法治社会也不可能建立或者长久地得到保持:因此,要加强宪法文化建设,就必须在公民心目中树立起宪法至上的信仰。
(2) 政府守法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如果政府违法,逾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必将诱发全社会的违法行为泛滥,就会出现“政府无法治”、“法治只治民不治吏”的局面,其后果首先就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由
于政府守法作为一项宪政理念,其价值基础在于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正如法国《人权宣言》宣告的, 凡权利 无保障和 分权未 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因此,只有宪法才能确保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3) 要保障宪法的充分实施,就必须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因此,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最重要的形式。违宪审查作为宪法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使宪法也如同民法、刑法一样具有可操作性。违宪审查的形式主要有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德国和法国式的专门机关审查和中国式的立法机关审查。它通过确定与宪法相抵触或与其精神相违背的法律无效,从而保证普通法律规范与宪法的一致性,使宪法的权威得到制度上的保证。由宪法国家而成为宪政国家,应当伴随着宪法保障机制的成长。在我国宪政实践中,这一环节尚需大力加强。
(4) 人权是宪政的目的。由于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最为详尽,没有人权条款的宪法不是完整的宪法。宪法至上使人权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政府守法使权力对权利的侵犯限定在最低限度,违宪审查使人权侵犯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从而
最终达成人权是宪政的目的。
其次,提高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和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宪政精神是一个民族尊重宪法,实施民主政治的风气和习惯。宪政精神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形成和培养的过程。铸造全民族的宪政精神是宪法文化发展的前提。
(1) 要长期进行宪法宣传教育,使公民形成遵守宪法和尊重宪法的观念。尤其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应带头遵守宪法。通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来保证宣传宪法。
(2) 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应对宪法中过时的内容及时修改,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更。宪法应当具有纲领性,对未来的发展起到前瞻作用。但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变化是快速的,所以宪法有时难免落后于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修改,就会使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受到冲击。
2 、答案:宪法至上原则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和法律制度都不得与宪法和宪法制度相冲突,其他法律和法律制度间的关系,包括法律效力等级均由宪法予以规定。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宪法至上作为现行宪法基本原则的宪法依据。
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由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它们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规定,行政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这些规定都是宪法至上原
则在宪法中的具体表现。此外,“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等的规定也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