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任丘的历史
展开全部
历史沿革 任丘境内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挖掘证明,早在距今8千余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有人类聚居。上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颛顼城,春秋时期境内有虢邑,属燕国。《左传》记载,东周景王十年(公元前535年)正月癸已日,齐惠公统帅军队伐燕,驻扎于虢,2月戊午日,齐燕两国,缔结“濡水之盟”。战国时代境内有郑邑、狸邑,辖属多变占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主五年(公元前294年)赵割郊、易两地给燕国。史书还载:秦王赢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遣名将庞暖率师伐燕,攻取狸地(今任丘东北)。又据史料记载:东周显王三十五年至赧王四年(公元前334至311年),“燕国筑南长城以防秦、赵、齐等国。燕长城大部以易水堤为基础修筑。起于易县西南,经定兴、徐水、安新、郑邑北部而人文安再向东南,止于今大城县城西南,全长约300公里。据此,当时郊邑以南属于赵国,以北属于燕国,当是可信的。
西汉时期,境内有郊县、阿陵县,属幽州。先后封有3个侯国。
阿陵侯国 据《史记?高祖功臣表》,郭亭原为楚之连敖,后自单父(今属山东)“从塞路人汉”,投于周吕侯吕泽部下。在“还定三秦”的征战中,官至都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七月受封阿陵顷侯,侯国治所在阿陵,在位24年。死后,其子欧于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6年)嗣爵,为惠侯,在位22年。死后,其子客于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嗣爵,是为胜侯,在位八年,因罪免。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郭延居接续被封为阿陵靖侯,在位15年,死后其子则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嗣爵,在位18年,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09年)因欠交给皇帝进贡的“酬金”,被免侯爵。五十一年后,郭亭的玄孙茂陵公郭乘,“以贤名著称”。汉室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又“诏命复家”。
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9年,阿陵侯国存在了91年,历经顷侯郭亭、惠侯郭欧、胜侯郭客、靖侯郭延居和最后被免爵的郭则等五代。如果加上茂陵公郭乘,则阿陵侯国存在约在百年以上。
高郭侯国 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河间献王之子刘瞌,被封为高郭节侯,都邑在原虢邑(今任丘城西十六里)。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久长于神爵三年(公之前57年)嗣爵,是为孝侯。以后,项侯刘菲、共侯刘称,哀侯刘霸相继嗣爵。哀侯刘霸死后,因无嗣,其弟刘异众于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被接续封为鄚侯。至此,高郭侯国绝,共传四世历五侯,约56年。
鄚侯国 《汉书?王子侯表》记载,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高郭侯刘霸之弟刘异众被徒封鄚侯。其传承情况不详。不过,到新奔时期(公元9—25年)鄚改名言符,阿陵改名阿陆,高郭改名广堤,所以,鄚侯国存在时间当在20年左右。
此外,西汉末年,郊县境内建立了任丘城,为当时的巡检海使驻地。邢子颐《三郡记》称:“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检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口,即以为名”。宋代《太平环宇记》一书,也有“任丘古城在任丘县南26里”的记载。“巡检使”是官职,主要设于关隘要地,负责防要塞、禁走私、维护地方治安,“多以武臣为之”,“兼管数州县或专管一州县”。“中郎将”是勋级,当时“秩比二千石”,相当于郡守待遇。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镇守海口,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因为西汉时期,古黄河人海处附近的黄骅沿海一带“私铸铁器、傍海煮盐”的很多,此地距沿海口较近,盐铁走私严重,所以专设职官查禁。
东汉初年,阿陵再次被封为侯国。初被封的是任光。《后汉.任光传》记载:他少时忠厚,“为乡里所爱”。青年时曾任过乡啬夫、县吏。汉兵人宛时,见他衣服鲜明,想把他杀掉而夺其衣。恰值光禄勋刘赐赶到,看任光的长相不是普通人,便把他救下。从此,任光率其“党人”跟随刘赐,官至偏将军。更始初年(公元23年)任信都太守。不久发生王郎叛乱,河北许多郡国皆降之,“独任光不肯与随”。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刘秀自蓟(今北京)回河北,被王郎叛军追杀,“狼狈不知所向”。听说信都守“独为汉拒王郎”,于是投奔信都。任光等正忧虑孤城难以保全,得知刘秀到来,大开城门迎人城中,“吏民皆称万岁”。刘秀拜任光为大将军,封武成侯,留守南阳、信广、兼领信都太守。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即皇帝位,建立东汉王朝。封任光为阿陵侯,食邑万户,治在陵城。建武五年(公元30年)又召任光入朝任奉朝诣,其子任隗嗣爵。
任隗字仲和,少好黄老之学,清静寡欲,所得俸禄常用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孝明帝在位期间(公元58—75年),历封任隗为奉朝诣、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长水校尉等职。孝章帝刘炬即位后(公元76年),升任他为将作大将。建初五年(公元80年)迁升太仆,八年为光禄勋,章和元年(公元87年)拜司空。任隗为官持重耿直,不阿权势;义行内修,不求名誉。孝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3年)去世,其子屯嗣爵。后任屯擢升步兵校尉,徒封西阳侯。阿陵侯由屯之子胜嗣。任胜死后,其子世嗣爵。以后,任世徒封北乡侯。阿陵侯国撤销,并人郏县。东汉阿陵侯国存在约百年,传四世,历五侯,即:任光—任隗—任屯—任胜—任世。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置鄞县,治所在原郊侯国都邑。
两晋时期,鄚县属冀州河间国。
南北朝时,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鄚县治所迁至阿陵城,北齐(公元560至577年)置任丘县,与鄚县同属瀛州河间郡。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秋,大水,任丘城淹没。居民溺死大半”。是年撤消任丘,并人郑县。以后在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又复置任丘。不过仅仅维持了十一年,到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任丘再度撤消,分别并人高阳、鄚县。
唐代,境内建置变化频繁。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蒲州(又称满州,治在今高阳县旧城),辖郸县。五年(公元622年),从郊县、高阳各划出一部分,复置任丘县,属瀛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蒲州撤消,郊县复归瀛州辖。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置郑州,辖郊县、任丘、文安、清苑、唐兴、归义等六县。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割文安、任丘各一部置利丰县(后改长丰,治在今任丘长丰镇)。十三年(公元725年),因鄚、郑二字易混,将鄚州改为莫州,鄚县亦改为莫县。十四年(公元726年),莫州置唐兴军,属范阳节度使节制,改置文安郡。治所仍在莫州,辖莫县、文安、任丘、清苑、长丰、唐兴(治在今安新县安州东南)六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罢文安郡,复置莫州,仍属河北道。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63年)莫县、任丘、长丰三县均随莫州沦于契丹。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复。
北宋时,莫州属河北东路,辖任丘、莫县、长丰、大城等县及高阳部分地区。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撤消莫县和长丰,并人任丘县。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莫州治所移至任丘。
金贞枯二年(公元1214年),于莫县故城改置莫亭县。与任丘同属河北东路莫州。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丘、莫亭一度撤销并人河间县,不久又恢复原建制。这期间,莫州治所改移莫亭县。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水灾,“任丘城没于水”。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废莫州,撤消莫亭并人任丘县,属河间府。此年,知县云霄重建任丘县城。
清沿明制,任丘属直隶河间府。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二月,废州府之制,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管理,任丘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改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6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3月,河北省划为17个行政督察区,任丘属河北省第六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下辖晋东北、察南、冀西、冀中等4区56县,任丘属冀中九分区。解放战争时期改属冀中八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任丘属河北省沧县专区管辖。
1952年改属天津专区。1958年11月,文安、大城二县撤消并人任丘县,属河北省天津市管辖。1961年5月与文安分县,恢复原任丘建制,改属沧州地区。1986年5月撤消任丘县改置任丘市(县级),由沧州市代管。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享有计划直接上报(省,下同),财政直接结算,用地直接报批等11个方面62项管理权限。
西汉时期,境内有郊县、阿陵县,属幽州。先后封有3个侯国。
阿陵侯国 据《史记?高祖功臣表》,郭亭原为楚之连敖,后自单父(今属山东)“从塞路人汉”,投于周吕侯吕泽部下。在“还定三秦”的征战中,官至都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七月受封阿陵顷侯,侯国治所在阿陵,在位24年。死后,其子欧于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6年)嗣爵,为惠侯,在位22年。死后,其子客于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嗣爵,是为胜侯,在位八年,因罪免。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郭延居接续被封为阿陵靖侯,在位15年,死后其子则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嗣爵,在位18年,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09年)因欠交给皇帝进贡的“酬金”,被免侯爵。五十一年后,郭亭的玄孙茂陵公郭乘,“以贤名著称”。汉室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又“诏命复家”。
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9年,阿陵侯国存在了91年,历经顷侯郭亭、惠侯郭欧、胜侯郭客、靖侯郭延居和最后被免爵的郭则等五代。如果加上茂陵公郭乘,则阿陵侯国存在约在百年以上。
高郭侯国 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河间献王之子刘瞌,被封为高郭节侯,都邑在原虢邑(今任丘城西十六里)。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久长于神爵三年(公之前57年)嗣爵,是为孝侯。以后,项侯刘菲、共侯刘称,哀侯刘霸相继嗣爵。哀侯刘霸死后,因无嗣,其弟刘异众于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被接续封为鄚侯。至此,高郭侯国绝,共传四世历五侯,约56年。
鄚侯国 《汉书?王子侯表》记载,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高郭侯刘霸之弟刘异众被徒封鄚侯。其传承情况不详。不过,到新奔时期(公元9—25年)鄚改名言符,阿陵改名阿陆,高郭改名广堤,所以,鄚侯国存在时间当在20年左右。
此外,西汉末年,郊县境内建立了任丘城,为当时的巡检海使驻地。邢子颐《三郡记》称:“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检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口,即以为名”。宋代《太平环宇记》一书,也有“任丘古城在任丘县南26里”的记载。“巡检使”是官职,主要设于关隘要地,负责防要塞、禁走私、维护地方治安,“多以武臣为之”,“兼管数州县或专管一州县”。“中郎将”是勋级,当时“秩比二千石”,相当于郡守待遇。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镇守海口,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因为西汉时期,古黄河人海处附近的黄骅沿海一带“私铸铁器、傍海煮盐”的很多,此地距沿海口较近,盐铁走私严重,所以专设职官查禁。
东汉初年,阿陵再次被封为侯国。初被封的是任光。《后汉.任光传》记载:他少时忠厚,“为乡里所爱”。青年时曾任过乡啬夫、县吏。汉兵人宛时,见他衣服鲜明,想把他杀掉而夺其衣。恰值光禄勋刘赐赶到,看任光的长相不是普通人,便把他救下。从此,任光率其“党人”跟随刘赐,官至偏将军。更始初年(公元23年)任信都太守。不久发生王郎叛乱,河北许多郡国皆降之,“独任光不肯与随”。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刘秀自蓟(今北京)回河北,被王郎叛军追杀,“狼狈不知所向”。听说信都守“独为汉拒王郎”,于是投奔信都。任光等正忧虑孤城难以保全,得知刘秀到来,大开城门迎人城中,“吏民皆称万岁”。刘秀拜任光为大将军,封武成侯,留守南阳、信广、兼领信都太守。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即皇帝位,建立东汉王朝。封任光为阿陵侯,食邑万户,治在陵城。建武五年(公元30年)又召任光入朝任奉朝诣,其子任隗嗣爵。
任隗字仲和,少好黄老之学,清静寡欲,所得俸禄常用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孝明帝在位期间(公元58—75年),历封任隗为奉朝诣、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长水校尉等职。孝章帝刘炬即位后(公元76年),升任他为将作大将。建初五年(公元80年)迁升太仆,八年为光禄勋,章和元年(公元87年)拜司空。任隗为官持重耿直,不阿权势;义行内修,不求名誉。孝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3年)去世,其子屯嗣爵。后任屯擢升步兵校尉,徒封西阳侯。阿陵侯由屯之子胜嗣。任胜死后,其子世嗣爵。以后,任世徒封北乡侯。阿陵侯国撤销,并人郏县。东汉阿陵侯国存在约百年,传四世,历五侯,即:任光—任隗—任屯—任胜—任世。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置鄞县,治所在原郊侯国都邑。
两晋时期,鄚县属冀州河间国。
南北朝时,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鄚县治所迁至阿陵城,北齐(公元560至577年)置任丘县,与鄚县同属瀛州河间郡。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秋,大水,任丘城淹没。居民溺死大半”。是年撤消任丘,并人郑县。以后在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又复置任丘。不过仅仅维持了十一年,到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任丘再度撤消,分别并人高阳、鄚县。
唐代,境内建置变化频繁。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蒲州(又称满州,治在今高阳县旧城),辖郸县。五年(公元622年),从郊县、高阳各划出一部分,复置任丘县,属瀛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蒲州撤消,郊县复归瀛州辖。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置郑州,辖郊县、任丘、文安、清苑、唐兴、归义等六县。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割文安、任丘各一部置利丰县(后改长丰,治在今任丘长丰镇)。十三年(公元725年),因鄚、郑二字易混,将鄚州改为莫州,鄚县亦改为莫县。十四年(公元726年),莫州置唐兴军,属范阳节度使节制,改置文安郡。治所仍在莫州,辖莫县、文安、任丘、清苑、长丰、唐兴(治在今安新县安州东南)六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罢文安郡,复置莫州,仍属河北道。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63年)莫县、任丘、长丰三县均随莫州沦于契丹。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复。
北宋时,莫州属河北东路,辖任丘、莫县、长丰、大城等县及高阳部分地区。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撤消莫县和长丰,并人任丘县。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莫州治所移至任丘。
金贞枯二年(公元1214年),于莫县故城改置莫亭县。与任丘同属河北东路莫州。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丘、莫亭一度撤销并人河间县,不久又恢复原建制。这期间,莫州治所改移莫亭县。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水灾,“任丘城没于水”。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废莫州,撤消莫亭并人任丘县,属河间府。此年,知县云霄重建任丘县城。
清沿明制,任丘属直隶河间府。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二月,废州府之制,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管理,任丘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改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6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3月,河北省划为17个行政督察区,任丘属河北省第六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下辖晋东北、察南、冀西、冀中等4区56县,任丘属冀中九分区。解放战争时期改属冀中八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任丘属河北省沧县专区管辖。
1952年改属天津专区。1958年11月,文安、大城二县撤消并人任丘县,属河北省天津市管辖。1961年5月与文安分县,恢复原任丘建制,改属沧州地区。1986年5月撤消任丘县改置任丘市(县级),由沧州市代管。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享有计划直接上报(省,下同),财政直接结算,用地直接报批等11个方面62项管理权限。
展开全部
任丘市
-
历史文化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初并入高阳,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任丘古迹较多,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的鄚州庙,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书写清宫太和、昭德、贞度等门额的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抗日战争时期的燕嘎子(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原型),1949年牺牲在兰州的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地道战的革命史迹,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
-
历史文化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初并入高阳,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任丘古迹较多,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的鄚州庙,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书写清宫太和、昭德、贞度等门额的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抗日战争时期的燕嘎子(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原型),1949年牺牲在兰州的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地道战的革命史迹,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