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新概念作文,记得标题好像《自奥斯维新之后,写诗是残酷的》。内容好像是组诗。。急用。谢谢。。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行走高三
高三是一条长路,行走是一种态度。行走高三,你们我们,都在路上。
——题记
零.关于遗忘或是记忆
差不多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一觉醒来,才想到今天是甲A的末世演出,于是打开电视,一看比赛已经结束了,申花的球迷个个高兴,以为申花赢球了,于是也很高兴。”——后来知道,申花其实输了。
那时候我正在看报纸,一篇歌颂甲A的恶心文章。什么“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忽然就觉得好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笑,这样的结局多少有点滑稽,没有深情缅怀沉痛哀悼,只是像看一个笑话一样,然后这个下午就这样轻轻滑过,就像一个寻常的冬日下午。
十年甲A。居然就十年了。十年前我只会指着电视机问爸爸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而十年后,再看见甲A或是中超,我会背过身去。
终于,我们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寡情的人,当那些摇旗呐喊那些激情澎湃那些热血沸腾都在记忆的沟渠中被时间冲刷得摇摇欲坠时,我们只剩下河床。
往事不要再提,相见不必怀念。
十年里没有生死,记忆里塞进了太多支离破碎,所以把甲A丢弃。转身看见那么多背影,都被过去压弯了腰。
如果那是最好的年代,就让他在记忆深处永远好下去;如果那是坏的年代,就让他依旧尘封在记忆里。至于现在,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今天明天,只是一个延续,看看我们的双脚,依然在走。
我们在走,所以就一点一点地远离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快乐和一些忧伤。
这样想着,心中不再波澜起伏,没有涟漪,没有波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都没有。
连阿拉法特都已经离开了,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期待呢?
于是将记忆打包,离开。
为什么离开,离开是为了更好。为什么留下,留下是为了怀念。为什么遗忘,遗忘是为了前进。为什么记取,记取是为了未来。
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关于最后一个暑假
“这个暑假我一定要努力啦!”我站在床上高举双手喊道。
然后我看见肉园手里的可乐“啪”地掉在地上,利索而清脆;蚊子扼住自己的喉咙作痛不欲生状;老牛满脸悲愤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下来。” 就在我下床的一刹那,他“轰”的一声在床上躺成了个“大”字……
瞬间我有种历史重演的感觉,好像每个暑假开始之初这个景象都会被重复一遍。于是不禁为此唏嘘不已。
这时候肉园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掉了可乐损失最为惨重,也不顾我正在孕育人生感悟,冲上来就向我索赔可乐的青春损失费,一篇伟大的诗作就此夭折……
今天是8月19号,这种日子按照聂卫平的说法叫做“收官阶段”,按照蚊子的说法叫做“苟延残喘”,或者诗意一点,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正在琢磨着这首诗是不是李商隐高二升高三的时候写的并准备着手开始考证时,老牛一个电话把我从对李商隐的意淫中拖回现实。
“小子,忙什么呢?”
“忙着拿李商隐开涮呢。”
“……”
挂上电话我突然想认真思考一下老牛的这个问题——“忙什么呢?”——其实这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命题。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我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老师那自然是补课看书做作业一个都不能少。对朋友就可以说看书上网打游戏。对父母比较麻烦,毕竟都在他们眼皮底下,但如你所知,艺术允许适当的夸张,比如我曾亲眼目睹蚊子把他完成的作业从一张纸艺术成一集装箱的彪炳战绩。
但对自己,我能给出什么答案?
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忙着失误,你说四年的拼搏只为了去雅典掉一次链子恐怕智商在70以上的人类都不相信。所以我猜他们每失误一次都会导致不少高三学生肝儿颤——这样的结局谁都不敢去想。
通向天堂的梯子在眼前蹭蹭地往上窜,我们只有一刻不停的忙碌才能不至于看不见天梯顶端大学的高大门槛。
于是昏天黑地,于是一塌糊涂。
站在暑假的尾巴上我开始学会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60天。
每个人都在辛苦地耕耘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借一分钱出去才能收一分钱回来的道理我懂,我告诉自己不要做中国体操队,我告诉自己明年夏花绽放时,看见的不要是一片措手不及的荒芜。
太多前人的惨痛放在眼前,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学生不能两次掉进臭水沟,如果掉下去了,证明你本身属于臭水沟。
所以兄弟们,忙吧。忙出风格,忙出水平;忙出亚洲,忙向世界!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那时仍然怀揣成为伟人的梦想的我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老师微笑着叫我坐下,然后我听见她的叹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个回答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意味。
“要有忙到盲的觉悟。”——这是老牛的名言,明言,我忙故我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如是说。不用怀疑,这厮肯定参加过高考,史前高考。周恩来却不一定。
“忙什么呢?”老师问我。
“忙着挣分呢。”我答。
老师笑了,我也笑了。
我想这次我答对了。
二.关于规则
早晨起来,阳光出奇的好,走到窗口,天竟然是蓝色的,很干净的那种蓝。忽然就想到,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阳光底下流过汗了,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就是在阳光底下笑,在阳光底下流汗。于是有点害怕,看看镜子里十七岁的自己,努力去回忆流汗的感觉。可惜,真的很少。那些飞奔在球场上的记忆,就像是黑白电影中的彩色画面,在灰色的尘埃里开出花来。
我们似乎不再年轻,当我们失去了汗水滑过面颊的记忆或是只剩下汗水滑过面颊的记忆的时候,面对着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零距离的篮框篮板篮架虚无地伸出手,挥一挥,再挥一挥。
起跳时,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双肩上的重量——书包的重量亦或是未来的重量。于是我们选择缓缓坐下,摊开书本,偶尔在脑海中抢个篮板盖个帽什么的,聊以自慰。抬头,看见门口悬挂着的“高三〈13〉班”的牌子,认定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老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师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只能遵守因为是规定就不要问为什么。
老妈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学会适应规则不然会被社会淘汰到时候没人养你看你怎么办?
我们渐渐学会遗忘,遗忘奔跑的速度,遗忘阳光的味道,遗忘流汗的快乐,遗忘在阳光下奔跑着流汗以及,一切。
生活慢慢地被规则蚕食,控制,而这所有的入侵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以至于使人忘记了辩驳。或许生活本该这样——过去的与未来的,衰老的与年轻的,你们的与他们的,然后我们便心安理得。
睡莲之所以能冰封几世后再度开放,是因为当没有合适的环境时,它会形成一个叫做孢子的东西,从而一梦千年。然而,一旦有了适宜的环境,它必然重开——一如同千年之前的那般绚烂。
尽管那时的天空是灰色的,我们仍然全力奔跑,也许是因为对手的强大,也许是因为渴望胜利,又也许,仅仅是寻找一种流汗的感觉。
这个冬日的中午会成为我记忆中最新的一幅彩色画面,斑斓如同开放的睡莲。他告诉我,我们其实仍然年轻,只是有时候被遗忘了而已。
我们忘记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规则,十分钟相对于时间这个词来说太渺小太不起眼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规则却恰恰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规则是最脆弱的东西,果然。
我们依然要在规则的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就像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一千字就是它的规则而我正在努力完成一样。所以还请老师家长们放心,我们仍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将来的竞争社会打下基础去适应规则不被社会淘汰并且自己养活自己。
至于那个冬日中午留下的汗水,且让它蒸发吧,权当是几个孩子对自己开的一个小小玩笑。你看,它已经被黑白掩埋,并开始一点一点的腐烂了,不是吗?
(补记:某日中午,因打篮球而迟致教室两分钟,不幸被班主任逮到,遂厉声命吾作千字情况说明,故为此)
三.关于语文课上讨论的良知
是谁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人类的全部自尊在一种极权的强力之下被碾压得粉碎,取而代之的却是与生俱来的兽性,残暴与噬血,创造那个猩红色的时刻,只有我们人类。
我本不想以如此悲凉的来写一篇关于良知的文章,但我做不到,奥斯维辛以后的人类越来越不相信人性,已经不是泯灭与否的问题,而是是否存在。不用期待哲学家给我们答案,你就是人类,你来回答。
电影《可可西里》给这样的诘问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范本,贪念、欲望、野性、神圣、自然、尊严……缠绕纠结,无休无止。我看见巡山队的队员们一个个死在茫茫的无人区,他们倒下了,没有一个找得到尸首;我看见日泰队长的躯干在风中,在盗猎者缓缓离开的背影中逐渐风干,然而我仍然坚持:倒下的一方是善的,狂笑着的一方是恶的。
这样的判断力,使人类最后的底线。
我们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灌输着“好人一生平安”这样低幼的,充满幻想而缺乏逻辑的理念,然而世界并不是乌托邦,善良与长命百岁之间永远不会有什么狗屁关系,可我们的孩子却在这样周而复始的低级理念的灌输中遗失了自己对于善恶的判断准则。
什么是良知?良知就是对于善良的感知与认同。
二战后,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马丁·内莫勒有一段回忆,引起过全球无数人的共鸣:“在德国,当他们(纳粹)把魔掌伸向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把魔掌伸向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把魔掌伸向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把魔掌伸向了我,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良知就是对正义的最原始的坚持。那么多不同流派的宗教能够回答什么,不如一句话简单。简单所以肯定,可以明了,可以义无反顾地坚持。说人性本善不过是一种近乎于无厘头的自慰,良知说穿了就是在欲念与正义间的取舍,前者是本性,后者是理性。
史铁生说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神当然是完美的,所以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在圣经上写下香草山,然后转身就走,留下残缺的人类顶礼膜拜。
在电视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片子里我看到一辆吊车把成堆的尸体丢入尸坑的镜头,拍摄这样的镜头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不善”,我很怀疑。然而海边人们的眼泪总是让我很快就忘却这种怀疑。
只要有人,就不会失掉善心,我们总要这样期待,不论是在可可西里,还是香草山。
四.关于醉酒的探戈
那天几个朋友出去聚一聚,都是兄弟,免不了要干两杯,并且总是要醉倒两个的,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每次都会看见有人在水池边吐,自己没醉过,很奇怪既然知道会吐得这么难受又何必还一杯一杯地灌,后来被他们灌倒,终于明白……
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匆匆地冲到我们面前,还没来得及细细端详,就又同样匆匆的远去,剩下自己,茫然地望着时间越来越模糊的背影,孤独地唏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祖千百年前留下的诘问至今没有解答,都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为什么我们处处小心翼翼的走出每一步,到家后还是会发现身上已经伤痕累累?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面无惧色的与生活抗战。面对道道难题,我们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抗争、去战斗,即使被它所伤也无所畏惧,因为活着,就不可以不勇敢。可无论你多么勇敢,当一个人面对那些只属于自己的,不愿示人的回忆,面对曾经的伤疤曾经的疮痍曾经的痛彻心肺时,谁又能真正坦然面对?
于是我们选择了举杯,让酒穿过愁肠,希望能流尽那不愿承受的一切。一杯接着一杯,大声笑着仰头喝尽,以为自己很快乐,很充实,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其实醉的只是身体,但我们宁愿相信自己的灵魂也醉了,只是不愿醒来,冀希望于短暂的眩晕短暂的迷醉能冲去心头沉积的苦。有句话叫酒不醉人人自醉。真的很有道理。记得哪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麻痹自己的方法。也许啤酒就是很多人用来麻痹自己的工具。喝了,吐了,甚至连杯子都砸了,当你把能做得都做了,觉得终于可以一醉方休解千愁的时候,那些你努力忘却的东西却好像胃里的秽物般澎湃着翻涌上来。
于是明白了另一句话:举杯浇愁愁更愁。
最后还是只能面对东流的春水,默数自己的哀愁。
五.关于失恋
昨日之日,弃我去者不可留;今日之日,乱我心者多烦忧。
你说当时的我们都只是年少无知
爱情不是这个年龄的幸运
和着眼泪咽下苦梨
一只海星学会寂寞的爬行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逼退到悬崖边际没有余地
一遍遍无力地重复着“对不起”
苍白的雾笼着伤心
是不是
所有的美好都只是回忆
那么请允许我把眼泪流尽
是不是
所有的誓言都化为灰烬
那么请允许我把自己放弃
是不是
所有的拥抱都冷酷无情
那么请允许我把曾经忘记
是不是
所有的话语都注定别离
那么请允许我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亲吻我熟悉的你
多少次听我们听过的歌
多少回走我们走过的路
多少夜想我们想过的梦
只是我们一起憧憬过的未来
不见了踪影
你们在哪里啊
我明明看到那时瞳孔里充盈的幸福
像蝴蝶破蛹而出
飞远了,飞远了
我踮起脚跟张望它的背影
看涩了双眼
看痛了心
我伸出手臂想要挽留
但断了线的风筝找不到回家的入口
一次次地追逐 一次次地输
一次次地希望 一次次地苦
曾经沧海翻涌时针的浪涛
除却巫山植遍伤痕的祭奠
迷路的孩子一个人哭
走一遍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
雨还在下着
为什么伞下只有一个人孤独
我还在走着
为什么看不见前面的路
时针还在转着
为什么不能拨回到从前的幸福
泪还在流着
为什么,为什么你却已经不在乎
是谁的声音反复吟唱
一年四季,四个冬季
我走在街上迷茫
仿佛听到过去洒下的欢笑
在嘲讽我的哀伤
黄浦江
情人墙
大雪满心房
我真的想洒脱地笑一笑
不去悲伤不去愧疚因为你说那只是年少无知的轻狂
于是我冷漠地面对人来人往
假装勇敢,假装坚强
我故意回过头去
可为什么还会有个身影摇晃
是不是忘了,是不是记得
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的哭出声来
如果真的已经忘记
我是不是可以不看见你
不看当时的日记
而我已经学会
在没有人的地方,悄悄地流泪
也许你说的对
有些东西无所谓
但每当我面对一地的心碎
请不要,请不要阻止我的泪水
流得绝对
六.关于2004年的秋末冬初
尽管新闻里不时报出几天之内将有冷空气来袭的消息,但冬天仍迟迟不肯降临,阳光异常灿烂的照在教室里,衬得考试后同学们原本晦暗的脸庞更显阴霾,气温吊在半空似坠非坠,如同我的成绩。秋天就着样拖着自己的尾巴迟迟不肯离开,2004年的秋末冬初也因此显得无比漫长。
七校联考成绩出来后空气愈发沉闷,问每一个人都是苦笑着摇头,除了个别,我看着手里的卷子悲观的想到,要超过她的话光靠老天有眼似乎已经远远不够了,老天应该至少和我有直接血缘关系。
这段时间悲观主义的思想在坊间盛行,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个钟摆,在无聊与痛苦间来回摆动,你可能看不懂《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这句话你肯定感同身受,考试前无聊,考完试痛苦,循环往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痛绵绵无绝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耳边回荡着LINKIN PARK的《somewhere I belong》,然而高三的我们似乎无可归附,喧闹背后的空虚一浪一浪无休无止,精神遗失在空气中飘飘荡荡,我们试图用分数堆砌起一个个的城堡,却发现这些城堡如此弱不禁风,转瞬间化作片砖残瓦,身在其中的人依然瑟瑟发抖。
可我们必须蒙住双眼,告诉自己我不冷。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打打的卷子,一次次的考试,一个个的分数。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捆捆的题目,一天天的通宵,一杯杯的咖啡。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支支的水笔,一本本的笔记,一年年的重复。
然而经验终究是不可相信的,只有当我们真正经历时,一些被人遗忘的、被人忽略的东西,才愈发显示出它们的价值。
无论何时,生活总不会是平淡的,总有一些时光是无法忘却的,总有一些歌声是难以释怀的,总有一些往事,会在记忆的沟渠中缓缓沉淀而不被冲走。所有的回忆都因为生在高三而显得觅足珍贵,一个似乎不应该有故事存留的时段,却留下了一些斑驳而生硬的刻痕,无法抹去。
背负着期待与怀疑前进,七校联考的山颠已经被我们甩在了身后,前方又有无数不知名的荆棘层层叠叠,有时候或许真的应该放弃一些或许曾经无比诊视的东西,是的,没有它们就没有现在,但有了它们,可能就没有未来。
开学到现在已经近三个月,日子就这样在指间深深浅浅的流过,回首望去留下痕迹的也不过是那么几天,甚至几个时刻而已,是谁说过:“当日子成了旧照片当旧照片成了回忆,我们成了背对背行走的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地一步一步远离,没有雅典,没有罗马,再也没有回去的路……。”
一开始日子是一本书,后来渐渐变成一页纸,而最后,不过剩下几句话、几行字而已。高三就是这样几行字,如同今天涂抹在文杰楼墙壁上的那些话,直白而荒诞。
分数发下来很多人想笑很多人想哭很多人沉默了,上个礼拜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分数而存在,而当它真正被握在手心时我却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所谓的想法,或许是忙碌之后的虚无,纸条上的这些数字最终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连同现在的狂喜悲伤压抑郁闷空虚烦躁等等等等,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
回忆只会图增感伤,脚下的路毕竟蔓延向前,尽管泥泞曲折,但不论如何,这都是我的,真的,因为没有机会修改而略显粗糙的时光,因而,独一无二。总有一些意外在生活的前面等着你,如同某天从天而降的灭火器,我们要作的只是把它们记录下来,就像这篇文章,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静静审视它,对自己说:“你看,我曾经这样生活。”
如此,足矣。
七.关于雪与流年
雪花终于在这一年临近结束的时候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天地白茫一片,多少显得有些不真实,正好符合了同学们茫然一片的心境,七校联考之后该总结的总结了该回顾的回顾了该反思的反思了该干嘛的都已经干完了,那么之后我们要干嘛?卷子仍在一张张不知疲倦的做,然而感觉总是空空荡荡,好像飞扬的雪花,就这样悬空着,迷茫,还是迷茫。
迷茫中我们度过了圣诞又度过了元旦,人在高三多少有点与世隔绝的意味,看着满大街热闹的人群感觉自己格格不入,然后想起朱自清说过:“热闹是他们的。”感同身受。
高三自然有着高三自己的热闹,苦中作乐是我军一向的优良传统,所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得那天似乎是某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下雪的,然后下课时阳台便成了观雪台,同学们脸上一改往日苦大仇深的表情,那种单纯的喜悦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得到,许多双手伸向天空,那些上课时仍抱着暖袋的掌心此刻却不畏寒冷,只是为了那一片两片小到几乎看不见的雪花,很快融化的,却仍能带来某种幸福的满足,让人感动,不是吗?
我们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忽略,即使经历过这么多的考试,即使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即使曾走过无数次的成功,即使遭遇过无数次的挫折,我们,这些18岁的高三学子,仍是一群孩子而已。仍会因为一场意外的降雪而满足,仍会因为一片白色的纯洁而感动,是什么覆盖了原本稚嫩的脸庞,是什么洗去了原本青涩的年华,在时间的推移中我们都学会了接受而忘却了疑问,某天转身才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陌生,模糊而不可辨识。
总是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天过来,自然也应当这样一天天过去,一些流逝的时光只是暂时离开,只要我们想要,它还会回来的,其实我们都错了,生活多变,人,又怎么能不变呢?
小时候写总结之类的东西开头总喜欢用“时光飞逝”,而今却发现,时光仍在,飞逝的只是我们自己而已。
三天的阳光仍未能让路边的积雪融化,但愿那些海啸中至今失踪的人能有如这积雪一般的生命力,愿上帝保佑他们。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愿吧。
八.关于最后的战役
2005的最后一声爆竹在身后渐渐熄灭,甲申年扔给我们一个寒风吹彻的春节后扬长而去,我们跟不上它的步伐,它走得太快,健步如飞。我们只能停在原地,停留在它渐行渐远的背影里,数一数它留给我们的一切,悲伤、喜悦、离别、相逢……然后学会感激,感激这一切不再重来的,晨钟暮鼓的岁月。
然而现在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已经全然迥异。
“开学了”我对自己说。我们都知道这紧接而来的半个学期意味着什么,所有的过程与结果、脚步与身姿、成就与泪水都将找到一个终点、一个结局、一个归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12年的等待终究只剩下3个多月而已,这段时间如此漫长以至于我早已忘却了那个教我书写自己姓名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只知道我即将奔赴的地方,那是一个战场,我们每个人参加的,都是最后一场战役。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皆然。
其实前赴后继的又何止是我们?年年岁岁花相似,战场依旧;岁岁年年人不同,呐喊犹在。这样想来,既然人人都必须经历,既然谁都无法逾越,那又何妨看淡一点?但我们毕竟无法做到,因为这逝去的一切,拥有的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冰冷,但实际。
时间的紧迫逼着我们再也无法放下试卷去追逐其他,于是我们只能加倍珍惜与呵护手中那来之不易的幸福,战场上或许不仅仅只有硝烟,弥漫着的,一定还有其他。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这样在一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不知不觉的走过,重新步入机械化生活流程中的同学们显然有些疲倦,仿佛寒假不过是一个双休日般的短暂修整,一切都没有改变,要说不适应恐怕也很难,它只是一个延续,从过去伸向未来,而我们却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尽管我们很想。
所有平静的水面下总有暗流汹涌,生活亦然,唯一不同的是所有的记忆都将打上高三的烙印,不可磨灭,不论你接受与否。
最后的战役,我们出演所有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不论精彩与否,我们都会给自己送上掌声,经久不息。
九.关于行走高三
2005年初我搬了家,然后这个莫名的冬日下午,我坐在写字桌前整理搬过来的凌乱的纸张,草稿上满是自己曾经的思考的桥段,像是一部久违了的无声电影,于是心血来潮,将其整理成文,于是就有了行走高三。
凯鲁亚克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只是尽量让自己永远保持着一个行走的姿势,在路上,从来都是。
我们都是自己舞台上寂寞的舞者,带着迷醉的舞步为了台下的一片黑暗而旋转。然而我们甚至不知道,当所有的镁光灯亮起时,台下是不是有观众,哪怕一个。
我们也都是自己路途中孤独的行者,拖着疲惫的身躯却发现周遭的景致越来越荒芜破败,我们不知道,当费劲千辛万苦越过前方的山峰,等待自己的,是一座繁华的都市,抑或是一片措手不及的废墟。
曾经写到:高三就是一副华丽的镣铐,用世间最美的桎捁禁锢了你的自由。那么就允许我带着镣铐舞蹈,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
就这样吧,一切还没结束,一切正在进行,你看这周围的风景,飞速后退。
高三是一条长路,行走是一种态度。行走高三,你们我们,都在路上。
——题记
零.关于遗忘或是记忆
差不多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一觉醒来,才想到今天是甲A的末世演出,于是打开电视,一看比赛已经结束了,申花的球迷个个高兴,以为申花赢球了,于是也很高兴。”——后来知道,申花其实输了。
那时候我正在看报纸,一篇歌颂甲A的恶心文章。什么“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忽然就觉得好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笑,这样的结局多少有点滑稽,没有深情缅怀沉痛哀悼,只是像看一个笑话一样,然后这个下午就这样轻轻滑过,就像一个寻常的冬日下午。
十年甲A。居然就十年了。十年前我只会指着电视机问爸爸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而十年后,再看见甲A或是中超,我会背过身去。
终于,我们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寡情的人,当那些摇旗呐喊那些激情澎湃那些热血沸腾都在记忆的沟渠中被时间冲刷得摇摇欲坠时,我们只剩下河床。
往事不要再提,相见不必怀念。
十年里没有生死,记忆里塞进了太多支离破碎,所以把甲A丢弃。转身看见那么多背影,都被过去压弯了腰。
如果那是最好的年代,就让他在记忆深处永远好下去;如果那是坏的年代,就让他依旧尘封在记忆里。至于现在,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今天明天,只是一个延续,看看我们的双脚,依然在走。
我们在走,所以就一点一点地远离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快乐和一些忧伤。
这样想着,心中不再波澜起伏,没有涟漪,没有波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都没有。
连阿拉法特都已经离开了,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期待呢?
于是将记忆打包,离开。
为什么离开,离开是为了更好。为什么留下,留下是为了怀念。为什么遗忘,遗忘是为了前进。为什么记取,记取是为了未来。
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关于最后一个暑假
“这个暑假我一定要努力啦!”我站在床上高举双手喊道。
然后我看见肉园手里的可乐“啪”地掉在地上,利索而清脆;蚊子扼住自己的喉咙作痛不欲生状;老牛满脸悲愤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下来。” 就在我下床的一刹那,他“轰”的一声在床上躺成了个“大”字……
瞬间我有种历史重演的感觉,好像每个暑假开始之初这个景象都会被重复一遍。于是不禁为此唏嘘不已。
这时候肉园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掉了可乐损失最为惨重,也不顾我正在孕育人生感悟,冲上来就向我索赔可乐的青春损失费,一篇伟大的诗作就此夭折……
今天是8月19号,这种日子按照聂卫平的说法叫做“收官阶段”,按照蚊子的说法叫做“苟延残喘”,或者诗意一点,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正在琢磨着这首诗是不是李商隐高二升高三的时候写的并准备着手开始考证时,老牛一个电话把我从对李商隐的意淫中拖回现实。
“小子,忙什么呢?”
“忙着拿李商隐开涮呢。”
“……”
挂上电话我突然想认真思考一下老牛的这个问题——“忙什么呢?”——其实这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命题。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我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老师那自然是补课看书做作业一个都不能少。对朋友就可以说看书上网打游戏。对父母比较麻烦,毕竟都在他们眼皮底下,但如你所知,艺术允许适当的夸张,比如我曾亲眼目睹蚊子把他完成的作业从一张纸艺术成一集装箱的彪炳战绩。
但对自己,我能给出什么答案?
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忙着失误,你说四年的拼搏只为了去雅典掉一次链子恐怕智商在70以上的人类都不相信。所以我猜他们每失误一次都会导致不少高三学生肝儿颤——这样的结局谁都不敢去想。
通向天堂的梯子在眼前蹭蹭地往上窜,我们只有一刻不停的忙碌才能不至于看不见天梯顶端大学的高大门槛。
于是昏天黑地,于是一塌糊涂。
站在暑假的尾巴上我开始学会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60天。
每个人都在辛苦地耕耘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借一分钱出去才能收一分钱回来的道理我懂,我告诉自己不要做中国体操队,我告诉自己明年夏花绽放时,看见的不要是一片措手不及的荒芜。
太多前人的惨痛放在眼前,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学生不能两次掉进臭水沟,如果掉下去了,证明你本身属于臭水沟。
所以兄弟们,忙吧。忙出风格,忙出水平;忙出亚洲,忙向世界!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那时仍然怀揣成为伟人的梦想的我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老师微笑着叫我坐下,然后我听见她的叹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个回答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意味。
“要有忙到盲的觉悟。”——这是老牛的名言,明言,我忙故我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如是说。不用怀疑,这厮肯定参加过高考,史前高考。周恩来却不一定。
“忙什么呢?”老师问我。
“忙着挣分呢。”我答。
老师笑了,我也笑了。
我想这次我答对了。
二.关于规则
早晨起来,阳光出奇的好,走到窗口,天竟然是蓝色的,很干净的那种蓝。忽然就想到,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阳光底下流过汗了,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就是在阳光底下笑,在阳光底下流汗。于是有点害怕,看看镜子里十七岁的自己,努力去回忆流汗的感觉。可惜,真的很少。那些飞奔在球场上的记忆,就像是黑白电影中的彩色画面,在灰色的尘埃里开出花来。
我们似乎不再年轻,当我们失去了汗水滑过面颊的记忆或是只剩下汗水滑过面颊的记忆的时候,面对着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零距离的篮框篮板篮架虚无地伸出手,挥一挥,再挥一挥。
起跳时,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双肩上的重量——书包的重量亦或是未来的重量。于是我们选择缓缓坐下,摊开书本,偶尔在脑海中抢个篮板盖个帽什么的,聊以自慰。抬头,看见门口悬挂着的“高三〈13〉班”的牌子,认定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老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师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只能遵守因为是规定就不要问为什么。
老妈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学会适应规则不然会被社会淘汰到时候没人养你看你怎么办?
我们渐渐学会遗忘,遗忘奔跑的速度,遗忘阳光的味道,遗忘流汗的快乐,遗忘在阳光下奔跑着流汗以及,一切。
生活慢慢地被规则蚕食,控制,而这所有的入侵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以至于使人忘记了辩驳。或许生活本该这样——过去的与未来的,衰老的与年轻的,你们的与他们的,然后我们便心安理得。
睡莲之所以能冰封几世后再度开放,是因为当没有合适的环境时,它会形成一个叫做孢子的东西,从而一梦千年。然而,一旦有了适宜的环境,它必然重开——一如同千年之前的那般绚烂。
尽管那时的天空是灰色的,我们仍然全力奔跑,也许是因为对手的强大,也许是因为渴望胜利,又也许,仅仅是寻找一种流汗的感觉。
这个冬日的中午会成为我记忆中最新的一幅彩色画面,斑斓如同开放的睡莲。他告诉我,我们其实仍然年轻,只是有时候被遗忘了而已。
我们忘记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规则,十分钟相对于时间这个词来说太渺小太不起眼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规则却恰恰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规则是最脆弱的东西,果然。
我们依然要在规则的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就像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一千字就是它的规则而我正在努力完成一样。所以还请老师家长们放心,我们仍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将来的竞争社会打下基础去适应规则不被社会淘汰并且自己养活自己。
至于那个冬日中午留下的汗水,且让它蒸发吧,权当是几个孩子对自己开的一个小小玩笑。你看,它已经被黑白掩埋,并开始一点一点的腐烂了,不是吗?
(补记:某日中午,因打篮球而迟致教室两分钟,不幸被班主任逮到,遂厉声命吾作千字情况说明,故为此)
三.关于语文课上讨论的良知
是谁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人类的全部自尊在一种极权的强力之下被碾压得粉碎,取而代之的却是与生俱来的兽性,残暴与噬血,创造那个猩红色的时刻,只有我们人类。
我本不想以如此悲凉的来写一篇关于良知的文章,但我做不到,奥斯维辛以后的人类越来越不相信人性,已经不是泯灭与否的问题,而是是否存在。不用期待哲学家给我们答案,你就是人类,你来回答。
电影《可可西里》给这样的诘问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范本,贪念、欲望、野性、神圣、自然、尊严……缠绕纠结,无休无止。我看见巡山队的队员们一个个死在茫茫的无人区,他们倒下了,没有一个找得到尸首;我看见日泰队长的躯干在风中,在盗猎者缓缓离开的背影中逐渐风干,然而我仍然坚持:倒下的一方是善的,狂笑着的一方是恶的。
这样的判断力,使人类最后的底线。
我们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灌输着“好人一生平安”这样低幼的,充满幻想而缺乏逻辑的理念,然而世界并不是乌托邦,善良与长命百岁之间永远不会有什么狗屁关系,可我们的孩子却在这样周而复始的低级理念的灌输中遗失了自己对于善恶的判断准则。
什么是良知?良知就是对于善良的感知与认同。
二战后,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马丁·内莫勒有一段回忆,引起过全球无数人的共鸣:“在德国,当他们(纳粹)把魔掌伸向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把魔掌伸向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把魔掌伸向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把魔掌伸向了我,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良知就是对正义的最原始的坚持。那么多不同流派的宗教能够回答什么,不如一句话简单。简单所以肯定,可以明了,可以义无反顾地坚持。说人性本善不过是一种近乎于无厘头的自慰,良知说穿了就是在欲念与正义间的取舍,前者是本性,后者是理性。
史铁生说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神当然是完美的,所以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在圣经上写下香草山,然后转身就走,留下残缺的人类顶礼膜拜。
在电视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片子里我看到一辆吊车把成堆的尸体丢入尸坑的镜头,拍摄这样的镜头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不善”,我很怀疑。然而海边人们的眼泪总是让我很快就忘却这种怀疑。
只要有人,就不会失掉善心,我们总要这样期待,不论是在可可西里,还是香草山。
四.关于醉酒的探戈
那天几个朋友出去聚一聚,都是兄弟,免不了要干两杯,并且总是要醉倒两个的,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每次都会看见有人在水池边吐,自己没醉过,很奇怪既然知道会吐得这么难受又何必还一杯一杯地灌,后来被他们灌倒,终于明白……
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匆匆地冲到我们面前,还没来得及细细端详,就又同样匆匆的远去,剩下自己,茫然地望着时间越来越模糊的背影,孤独地唏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祖千百年前留下的诘问至今没有解答,都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为什么我们处处小心翼翼的走出每一步,到家后还是会发现身上已经伤痕累累?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面无惧色的与生活抗战。面对道道难题,我们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抗争、去战斗,即使被它所伤也无所畏惧,因为活着,就不可以不勇敢。可无论你多么勇敢,当一个人面对那些只属于自己的,不愿示人的回忆,面对曾经的伤疤曾经的疮痍曾经的痛彻心肺时,谁又能真正坦然面对?
于是我们选择了举杯,让酒穿过愁肠,希望能流尽那不愿承受的一切。一杯接着一杯,大声笑着仰头喝尽,以为自己很快乐,很充实,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其实醉的只是身体,但我们宁愿相信自己的灵魂也醉了,只是不愿醒来,冀希望于短暂的眩晕短暂的迷醉能冲去心头沉积的苦。有句话叫酒不醉人人自醉。真的很有道理。记得哪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麻痹自己的方法。也许啤酒就是很多人用来麻痹自己的工具。喝了,吐了,甚至连杯子都砸了,当你把能做得都做了,觉得终于可以一醉方休解千愁的时候,那些你努力忘却的东西却好像胃里的秽物般澎湃着翻涌上来。
于是明白了另一句话:举杯浇愁愁更愁。
最后还是只能面对东流的春水,默数自己的哀愁。
五.关于失恋
昨日之日,弃我去者不可留;今日之日,乱我心者多烦忧。
你说当时的我们都只是年少无知
爱情不是这个年龄的幸运
和着眼泪咽下苦梨
一只海星学会寂寞的爬行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逼退到悬崖边际没有余地
一遍遍无力地重复着“对不起”
苍白的雾笼着伤心
是不是
所有的美好都只是回忆
那么请允许我把眼泪流尽
是不是
所有的誓言都化为灰烬
那么请允许我把自己放弃
是不是
所有的拥抱都冷酷无情
那么请允许我把曾经忘记
是不是
所有的话语都注定别离
那么请允许我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亲吻我熟悉的你
多少次听我们听过的歌
多少回走我们走过的路
多少夜想我们想过的梦
只是我们一起憧憬过的未来
不见了踪影
你们在哪里啊
我明明看到那时瞳孔里充盈的幸福
像蝴蝶破蛹而出
飞远了,飞远了
我踮起脚跟张望它的背影
看涩了双眼
看痛了心
我伸出手臂想要挽留
但断了线的风筝找不到回家的入口
一次次地追逐 一次次地输
一次次地希望 一次次地苦
曾经沧海翻涌时针的浪涛
除却巫山植遍伤痕的祭奠
迷路的孩子一个人哭
走一遍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
雨还在下着
为什么伞下只有一个人孤独
我还在走着
为什么看不见前面的路
时针还在转着
为什么不能拨回到从前的幸福
泪还在流着
为什么,为什么你却已经不在乎
是谁的声音反复吟唱
一年四季,四个冬季
我走在街上迷茫
仿佛听到过去洒下的欢笑
在嘲讽我的哀伤
黄浦江
情人墙
大雪满心房
我真的想洒脱地笑一笑
不去悲伤不去愧疚因为你说那只是年少无知的轻狂
于是我冷漠地面对人来人往
假装勇敢,假装坚强
我故意回过头去
可为什么还会有个身影摇晃
是不是忘了,是不是记得
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的哭出声来
如果真的已经忘记
我是不是可以不看见你
不看当时的日记
而我已经学会
在没有人的地方,悄悄地流泪
也许你说的对
有些东西无所谓
但每当我面对一地的心碎
请不要,请不要阻止我的泪水
流得绝对
六.关于2004年的秋末冬初
尽管新闻里不时报出几天之内将有冷空气来袭的消息,但冬天仍迟迟不肯降临,阳光异常灿烂的照在教室里,衬得考试后同学们原本晦暗的脸庞更显阴霾,气温吊在半空似坠非坠,如同我的成绩。秋天就着样拖着自己的尾巴迟迟不肯离开,2004年的秋末冬初也因此显得无比漫长。
七校联考成绩出来后空气愈发沉闷,问每一个人都是苦笑着摇头,除了个别,我看着手里的卷子悲观的想到,要超过她的话光靠老天有眼似乎已经远远不够了,老天应该至少和我有直接血缘关系。
这段时间悲观主义的思想在坊间盛行,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个钟摆,在无聊与痛苦间来回摆动,你可能看不懂《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这句话你肯定感同身受,考试前无聊,考完试痛苦,循环往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痛绵绵无绝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耳边回荡着LINKIN PARK的《somewhere I belong》,然而高三的我们似乎无可归附,喧闹背后的空虚一浪一浪无休无止,精神遗失在空气中飘飘荡荡,我们试图用分数堆砌起一个个的城堡,却发现这些城堡如此弱不禁风,转瞬间化作片砖残瓦,身在其中的人依然瑟瑟发抖。
可我们必须蒙住双眼,告诉自己我不冷。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打打的卷子,一次次的考试,一个个的分数。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捆捆的题目,一天天的通宵,一杯杯的咖啡。
曾几何时,高三应该是一支支的水笔,一本本的笔记,一年年的重复。
然而经验终究是不可相信的,只有当我们真正经历时,一些被人遗忘的、被人忽略的东西,才愈发显示出它们的价值。
无论何时,生活总不会是平淡的,总有一些时光是无法忘却的,总有一些歌声是难以释怀的,总有一些往事,会在记忆的沟渠中缓缓沉淀而不被冲走。所有的回忆都因为生在高三而显得觅足珍贵,一个似乎不应该有故事存留的时段,却留下了一些斑驳而生硬的刻痕,无法抹去。
背负着期待与怀疑前进,七校联考的山颠已经被我们甩在了身后,前方又有无数不知名的荆棘层层叠叠,有时候或许真的应该放弃一些或许曾经无比诊视的东西,是的,没有它们就没有现在,但有了它们,可能就没有未来。
开学到现在已经近三个月,日子就这样在指间深深浅浅的流过,回首望去留下痕迹的也不过是那么几天,甚至几个时刻而已,是谁说过:“当日子成了旧照片当旧照片成了回忆,我们成了背对背行走的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地一步一步远离,没有雅典,没有罗马,再也没有回去的路……。”
一开始日子是一本书,后来渐渐变成一页纸,而最后,不过剩下几句话、几行字而已。高三就是这样几行字,如同今天涂抹在文杰楼墙壁上的那些话,直白而荒诞。
分数发下来很多人想笑很多人想哭很多人沉默了,上个礼拜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分数而存在,而当它真正被握在手心时我却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所谓的想法,或许是忙碌之后的虚无,纸条上的这些数字最终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连同现在的狂喜悲伤压抑郁闷空虚烦躁等等等等,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
回忆只会图增感伤,脚下的路毕竟蔓延向前,尽管泥泞曲折,但不论如何,这都是我的,真的,因为没有机会修改而略显粗糙的时光,因而,独一无二。总有一些意外在生活的前面等着你,如同某天从天而降的灭火器,我们要作的只是把它们记录下来,就像这篇文章,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静静审视它,对自己说:“你看,我曾经这样生活。”
如此,足矣。
七.关于雪与流年
雪花终于在这一年临近结束的时候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天地白茫一片,多少显得有些不真实,正好符合了同学们茫然一片的心境,七校联考之后该总结的总结了该回顾的回顾了该反思的反思了该干嘛的都已经干完了,那么之后我们要干嘛?卷子仍在一张张不知疲倦的做,然而感觉总是空空荡荡,好像飞扬的雪花,就这样悬空着,迷茫,还是迷茫。
迷茫中我们度过了圣诞又度过了元旦,人在高三多少有点与世隔绝的意味,看着满大街热闹的人群感觉自己格格不入,然后想起朱自清说过:“热闹是他们的。”感同身受。
高三自然有着高三自己的热闹,苦中作乐是我军一向的优良传统,所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得那天似乎是某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下雪的,然后下课时阳台便成了观雪台,同学们脸上一改往日苦大仇深的表情,那种单纯的喜悦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得到,许多双手伸向天空,那些上课时仍抱着暖袋的掌心此刻却不畏寒冷,只是为了那一片两片小到几乎看不见的雪花,很快融化的,却仍能带来某种幸福的满足,让人感动,不是吗?
我们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忽略,即使经历过这么多的考试,即使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即使曾走过无数次的成功,即使遭遇过无数次的挫折,我们,这些18岁的高三学子,仍是一群孩子而已。仍会因为一场意外的降雪而满足,仍会因为一片白色的纯洁而感动,是什么覆盖了原本稚嫩的脸庞,是什么洗去了原本青涩的年华,在时间的推移中我们都学会了接受而忘却了疑问,某天转身才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陌生,模糊而不可辨识。
总是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天过来,自然也应当这样一天天过去,一些流逝的时光只是暂时离开,只要我们想要,它还会回来的,其实我们都错了,生活多变,人,又怎么能不变呢?
小时候写总结之类的东西开头总喜欢用“时光飞逝”,而今却发现,时光仍在,飞逝的只是我们自己而已。
三天的阳光仍未能让路边的积雪融化,但愿那些海啸中至今失踪的人能有如这积雪一般的生命力,愿上帝保佑他们。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愿吧。
八.关于最后的战役
2005的最后一声爆竹在身后渐渐熄灭,甲申年扔给我们一个寒风吹彻的春节后扬长而去,我们跟不上它的步伐,它走得太快,健步如飞。我们只能停在原地,停留在它渐行渐远的背影里,数一数它留给我们的一切,悲伤、喜悦、离别、相逢……然后学会感激,感激这一切不再重来的,晨钟暮鼓的岁月。
然而现在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已经全然迥异。
“开学了”我对自己说。我们都知道这紧接而来的半个学期意味着什么,所有的过程与结果、脚步与身姿、成就与泪水都将找到一个终点、一个结局、一个归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12年的等待终究只剩下3个多月而已,这段时间如此漫长以至于我早已忘却了那个教我书写自己姓名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只知道我即将奔赴的地方,那是一个战场,我们每个人参加的,都是最后一场战役。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皆然。
其实前赴后继的又何止是我们?年年岁岁花相似,战场依旧;岁岁年年人不同,呐喊犹在。这样想来,既然人人都必须经历,既然谁都无法逾越,那又何妨看淡一点?但我们毕竟无法做到,因为这逝去的一切,拥有的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冰冷,但实际。
时间的紧迫逼着我们再也无法放下试卷去追逐其他,于是我们只能加倍珍惜与呵护手中那来之不易的幸福,战场上或许不仅仅只有硝烟,弥漫着的,一定还有其他。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这样在一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不知不觉的走过,重新步入机械化生活流程中的同学们显然有些疲倦,仿佛寒假不过是一个双休日般的短暂修整,一切都没有改变,要说不适应恐怕也很难,它只是一个延续,从过去伸向未来,而我们却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尽管我们很想。
所有平静的水面下总有暗流汹涌,生活亦然,唯一不同的是所有的记忆都将打上高三的烙印,不可磨灭,不论你接受与否。
最后的战役,我们出演所有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不论精彩与否,我们都会给自己送上掌声,经久不息。
九.关于行走高三
2005年初我搬了家,然后这个莫名的冬日下午,我坐在写字桌前整理搬过来的凌乱的纸张,草稿上满是自己曾经的思考的桥段,像是一部久违了的无声电影,于是心血来潮,将其整理成文,于是就有了行走高三。
凯鲁亚克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只是尽量让自己永远保持着一个行走的姿势,在路上,从来都是。
我们都是自己舞台上寂寞的舞者,带着迷醉的舞步为了台下的一片黑暗而旋转。然而我们甚至不知道,当所有的镁光灯亮起时,台下是不是有观众,哪怕一个。
我们也都是自己路途中孤独的行者,拖着疲惫的身躯却发现周遭的景致越来越荒芜破败,我们不知道,当费劲千辛万苦越过前方的山峰,等待自己的,是一座繁华的都市,抑或是一片措手不及的废墟。
曾经写到:高三就是一副华丽的镣铐,用世间最美的桎捁禁锢了你的自由。那么就允许我带着镣铐舞蹈,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
就这样吧,一切还没结束,一切正在进行,你看这周围的风景,飞速后退。
展开全部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组诗)
一只燕子为什么不能引起我们的亢奋
----致维特根斯坦
一只燕子为什么不能引起我们的亢奋
电线和空气纠结在一起以及飞翔
维特根说 :飞翔是粗暴的运动
包括流畅和假设
假设已经死于弧线
在粗暴的中间弧线的下面寻找希腊人的神经
希腊人压迫的器官和亢奋
希腊人的革命旗帜鲜明
噢 维特根斯坦我们的维特根斯坦
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唱着圣歌奔向何方
在关于燕子的词语解释里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在隐秘的左端宗教的右端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在孤独的里面悲剧的外面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和谁义无返顾或者中途死亡或者消失质量
乔装成民众最纯洁的思想
逗留在宗教领域
逗留在宗教领域
朗 诵
聂的后面想家的前面
柏拉图的左面欲望的中间
从牙齿到肺到神经到马其顿人粗暴的哲学
看到杜尚虚妄的色彩
我应该从椅子的沉默里跳出来像一个真正的评委
像一个真正无耻的评委暴跳如雷或者词语致哀
我是评委 可耻的是诗歌和肺的压迫
学习中的评委死于幻想死于复杂
再制造一场悲剧关于街道关于我们富丽堂皇的生活
从一个文艺复兴到另一个文艺复兴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诗歌多少噢斯维辛多少野蛮的圣徒
命题:非圣洁
我看见一个人拿着头盔站在灰色的街道
这一切又是怎样推动我沉重的想家
他在寻找他走失于人群的摩托车还是别的呢
仰望 仰望三分之一中世纪的天空
中世纪去回到中世纪去回到中世纪的天空 噢 万物圣洁
街道圣洁梧桐圣洁仰望圣洁头盔圣洁灰尘圣洁空气圣洁
我看见他的仰望在缓慢堕落
而我像一个圣徒一样进如野蛮的想家
一只燕子为什么不能引起我们的亢奋
----致维特根斯坦
一只燕子为什么不能引起我们的亢奋
电线和空气纠结在一起以及飞翔
维特根说 :飞翔是粗暴的运动
包括流畅和假设
假设已经死于弧线
在粗暴的中间弧线的下面寻找希腊人的神经
希腊人压迫的器官和亢奋
希腊人的革命旗帜鲜明
噢 维特根斯坦我们的维特根斯坦
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唱着圣歌奔向何方
在关于燕子的词语解释里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在隐秘的左端宗教的右端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在孤独的里面悲剧的外面我们的维特根斯坦奔向何方
和谁义无返顾或者中途死亡或者消失质量
乔装成民众最纯洁的思想
逗留在宗教领域
逗留在宗教领域
朗 诵
聂的后面想家的前面
柏拉图的左面欲望的中间
从牙齿到肺到神经到马其顿人粗暴的哲学
看到杜尚虚妄的色彩
我应该从椅子的沉默里跳出来像一个真正的评委
像一个真正无耻的评委暴跳如雷或者词语致哀
我是评委 可耻的是诗歌和肺的压迫
学习中的评委死于幻想死于复杂
再制造一场悲剧关于街道关于我们富丽堂皇的生活
从一个文艺复兴到另一个文艺复兴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诗歌多少噢斯维辛多少野蛮的圣徒
命题:非圣洁
我看见一个人拿着头盔站在灰色的街道
这一切又是怎样推动我沉重的想家
他在寻找他走失于人群的摩托车还是别的呢
仰望 仰望三分之一中世纪的天空
中世纪去回到中世纪去回到中世纪的天空 噢 万物圣洁
街道圣洁梧桐圣洁仰望圣洁头盔圣洁灰尘圣洁空气圣洁
我看见他的仰望在缓慢堕落
而我像一个圣徒一样进如野蛮的想家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6-14
展开全部
百度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