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读后感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老人与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书中讲的是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展开全部
——读《狼王梦》有感
狼,在人的眼中似乎充满了罪恶,但是你知道吗,狼也有母性的光辉,也懂得爱孩子。虽然,他们野性十足,但并不是冷血动物,他们之间也有爱的存在。
在书中我就认识了一位母亲,她是一只想要实现“狼王梦”的母亲,她叫紫岚。故事发生在浩瀚的尕马尔草原上:紫岚在绝境中成功生出四只狼崽,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一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续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
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
可能是紫岚太心切,也可能是她教育的方法不对,致使她全部希望破灭。每当自己认为胜券在握是失败,每当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是被人看穿……原本自卑的双毛经紫岚的重新塑造似乎已脱胎换骨,但自卑并没有被征服,只是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在于狼王决斗时,狼王的一声嚎叫唤醒了双毛潜藏得很深得自卑与奴性,使双毛像换了匹狼一样,最后死去。
为什么紫岚为了完成“狼王梦”,会狠下心来训练孩子,难道她可以连孩子都不要吗?难道一个自己的亲生骨肉比不上一个很难完成的梦想吗?
起先,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紫岚会为了“狼王梦”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这个世界有爱和梦想:因为有爱,她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狼王梦想的实现;因为有爱,紫岚才会在蓝魂被兽夹夹住腰时不顾一切的咬兽夹,咬掉了牙齿还不罢休;因为有爱,紫岚才会在机智的与猎狗周旋时生下孩子们;因为有爱,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们能够重新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因为有梦想,紫岚才不顾一切的训练自己的后代,渴望其中会有一只狼王;因为有梦想,导致过度的偏爱,让紫岚的孩子们不断地离他而去……爱和梦想支撑着紫岚,她才不断地从失子的悲痛中挣脱出来,培育下一个“狼王”。爱和梦想越来越大,渐渐的变成了一种渴望,一种野心,使紫岚为此付出一切。
这在常人眼中似乎无法理解,但他们全然不知的是,这些“狠毒”的举动其实也伤透了紫岚的心,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屑一顾呢,但是为了让自己的丈夫了结心愿,紫岚只好狠下心 。她为了完成梦想,丢弃了爱情,丢弃了颜容,甚至丢弃了自己一条腿,但最后的回报呢?却是一无所有,剩下的就只有悲伤与绝望。
像紫岚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制作出性能更好的炸药,付出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亲弟弟,失去了自己父亲的双腿……,但是诺贝尔没有放弃,继续追随梦想,直至成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年轻时曾立志将来做美国的一名参议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当过收入微薄的小职员……这些不都说明了梦想是可贵的吗?
狼,在人的眼中似乎充满了罪恶,但是你知道吗,狼也有母性的光辉,也懂得爱孩子。虽然,他们野性十足,但并不是冷血动物,他们之间也有爱的存在。
在书中我就认识了一位母亲,她是一只想要实现“狼王梦”的母亲,她叫紫岚。故事发生在浩瀚的尕马尔草原上:紫岚在绝境中成功生出四只狼崽,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一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续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
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
可能是紫岚太心切,也可能是她教育的方法不对,致使她全部希望破灭。每当自己认为胜券在握是失败,每当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是被人看穿……原本自卑的双毛经紫岚的重新塑造似乎已脱胎换骨,但自卑并没有被征服,只是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在于狼王决斗时,狼王的一声嚎叫唤醒了双毛潜藏得很深得自卑与奴性,使双毛像换了匹狼一样,最后死去。
为什么紫岚为了完成“狼王梦”,会狠下心来训练孩子,难道她可以连孩子都不要吗?难道一个自己的亲生骨肉比不上一个很难完成的梦想吗?
起先,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紫岚会为了“狼王梦”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这个世界有爱和梦想:因为有爱,她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狼王梦想的实现;因为有爱,紫岚才会在蓝魂被兽夹夹住腰时不顾一切的咬兽夹,咬掉了牙齿还不罢休;因为有爱,紫岚才会在机智的与猎狗周旋时生下孩子们;因为有爱,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们能够重新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因为有梦想,紫岚才不顾一切的训练自己的后代,渴望其中会有一只狼王;因为有梦想,导致过度的偏爱,让紫岚的孩子们不断地离他而去……爱和梦想支撑着紫岚,她才不断地从失子的悲痛中挣脱出来,培育下一个“狼王”。爱和梦想越来越大,渐渐的变成了一种渴望,一种野心,使紫岚为此付出一切。
这在常人眼中似乎无法理解,但他们全然不知的是,这些“狠毒”的举动其实也伤透了紫岚的心,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屑一顾呢,但是为了让自己的丈夫了结心愿,紫岚只好狠下心 。她为了完成梦想,丢弃了爱情,丢弃了颜容,甚至丢弃了自己一条腿,但最后的回报呢?却是一无所有,剩下的就只有悲伤与绝望。
像紫岚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制作出性能更好的炸药,付出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亲弟弟,失去了自己父亲的双腿……,但是诺贝尔没有放弃,继续追随梦想,直至成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年轻时曾立志将来做美国的一名参议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当过收入微薄的小职员……这些不都说明了梦想是可贵的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定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肯定还是。
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没有看过什么书,接受的是相当不正规的教育,记得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不像现在杂志什么的遍地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是我很小的时候爷爷订的《四川农村报》,可惜那个时候看不明白(绝大部分的字不认识)。再是外公遗留下来的三大木箱的书,我看的是一箱连环画。此外,就是爷爷逼着背的《三字经》,《百家姓》和《诗三百》。可是那样的学习,只是说记忆了一些东西,然而对我思想层面的影响,到现在为止,并不大,或者是微乎其微。
后来上高中,在县城,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农村以外的群居式的和现代的生活,开始接触到了电子游戏,电影院,旱冰场……那些物质的生活。你可以想像,一个山里的孩子,第一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站在车来人往的大街上,会是怎样的迷茫。那种感觉,比盲了还难受,我真的这么觉得,因为,抬脚也不知道往哪儿走。(我指的不是迷路)
所以那个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方向在那儿。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成天玩电子游戏,溜旱冰,翻围墙出去看通宵场,完了还时不时的跟人打架。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一个形象,而且我也觉着社会就是这么个的认定。我所在的学校高中当时是很不好的。成绩好的,和有钱的都上一中了。就连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说,我们是没有希望进入大学的。所以得过且过。
有的人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指引他的人,或者是一件足以让他开始改变的事情。我的改变,动力源自于我在校外租书店里,从层层叠叠的武侠言情色情书籍堆里翻出来的一本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一直在回忆那是一个神奇的下午。直到那以后,我才相信,一本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我看了整整的十七小时,没有吃饭。我清楚的记得我从晚上八点,一直看到第二天的下午。蜷在被窝里,什么地方也没有去,包括校长的政治课,我也翘了。那是第一遍,有点狼吞虎咽。我被孙少平的人生深深的吸引了。好奇,感动,到后来的感同身受。第一遍看完了,我坐在校园里的梧桐树下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思考。很简单的发呆,完了做了个很简单的决定,做个好学生,并把这本书介绍给班里的每个人看。这是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看到了故事情节,把我感动的,是故事的本身,是我不知道的大作家路遥笔下的一个人物的生活。
第二遍看《平》,是在高二暑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学习和生活已经走上了很正常的轨道,学文。班里有个民主活跃的氛围,学习风气好,班主任提供很多的课外书,遇到时事热点同学总会有讨论,或者老师组织辩论。那个暑假我很细致的看了一遍《平》,完全是以欣赏的姿态。前前后后的大概看了半个月,至于感触,我只能说感受到了一部伟大作品的内涵与分量。我被路遥前辈的笔触和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所震惊。贴近生活,才能感动读者;高于生活,才能有所创造。这次阅读,让我对爱情很是向往。孙和田的爱情,让我很是羡慕。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精彩单纯的爱恋(小学四年级读琼瑶的《彩霞满天》除外,而且我一直觉得琼的小说有点故作的小儿女和煽情姿态)。
前两次的阅读,只是感到《平》是本好书。真正对我最刻骨铭心的影响,是后面的几次,它们把《平》一直融入到了我的灵魂里。03年的夏天,第一次高考失败。虽然超过了一本线几十分,但是没有走了理想中的学校。那个夏天天很热,我郁闷欲死。那不啻是把我从一个顶峰狠狠的摔到了谷底。失败来的是如此的猝不及防。还喜欢跟家里人发脾气。也就是在这个暑假,我开始了第三遍读《平》。我没有依着顺序看,我找我想看的。这一遍,一翻开书,我总是不由的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经历。人就渐渐的平静下来,忘记了自己的失败。那个夏天总是停电,我总是在夜里亮着蜡烛,倚在被窝里看。孙少平的人生轨迹,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在我心里连成了一条线。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孙少平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面对他的人生?而我自己呢。到目前为止,《平》给我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的劳动观。两个方面:一是我从此坚信劳动可以锻炼人,重塑一个人的对生活的看法,劳动着的人和劳动着的双手最美。那个夏天的最后两个月,我跟着父亲起早贪黑,顶着烈日种庄稼,在工地上搬四十斤一块的水泥砖……繁重的劳动可以使你筋疲力尽,让你没有时间去无聊的思考,让你觉得自己很实在。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从煤矿里走出来的孙少平另有一番姿态。二是我从此喜欢爱劳动的人,或者是对劳动着的人或者是处在底层的人有种同情和崇敬。我总吃某家的炒饭,不是因为我喜欢,而是因为他家里有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我有时候自习回来,总是带上几个苹果,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看着站在小桥边的小贩在冷风中呵气,总觉着买他的苹果,给予他的不仅仅是人民币……
二是我从此觉得人要独立些好。靠自己的力量活着是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为此你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投入。当你为经济的基本自立而不断出发,流汗受冻,也许你会明白那就是生活。
三是我开始有种自觉。如果说梦想是你的存折,那么一定记得从小额开始积攒。梦在心里,路,只在脚下。可以拥有伟大的梦想,但得一步步的迈开去拼搏,是种常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平凡的世界》是本好书。但注意:正如路遥前辈用书名告诉我们的:平凡的只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是我们自己;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拯救和影响一个人,你迟早会遇上的!
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没有看过什么书,接受的是相当不正规的教育,记得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不像现在杂志什么的遍地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是我很小的时候爷爷订的《四川农村报》,可惜那个时候看不明白(绝大部分的字不认识)。再是外公遗留下来的三大木箱的书,我看的是一箱连环画。此外,就是爷爷逼着背的《三字经》,《百家姓》和《诗三百》。可是那样的学习,只是说记忆了一些东西,然而对我思想层面的影响,到现在为止,并不大,或者是微乎其微。
后来上高中,在县城,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农村以外的群居式的和现代的生活,开始接触到了电子游戏,电影院,旱冰场……那些物质的生活。你可以想像,一个山里的孩子,第一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站在车来人往的大街上,会是怎样的迷茫。那种感觉,比盲了还难受,我真的这么觉得,因为,抬脚也不知道往哪儿走。(我指的不是迷路)
所以那个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方向在那儿。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成天玩电子游戏,溜旱冰,翻围墙出去看通宵场,完了还时不时的跟人打架。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一个形象,而且我也觉着社会就是这么个的认定。我所在的学校高中当时是很不好的。成绩好的,和有钱的都上一中了。就连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说,我们是没有希望进入大学的。所以得过且过。
有的人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指引他的人,或者是一件足以让他开始改变的事情。我的改变,动力源自于我在校外租书店里,从层层叠叠的武侠言情色情书籍堆里翻出来的一本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一直在回忆那是一个神奇的下午。直到那以后,我才相信,一本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我看了整整的十七小时,没有吃饭。我清楚的记得我从晚上八点,一直看到第二天的下午。蜷在被窝里,什么地方也没有去,包括校长的政治课,我也翘了。那是第一遍,有点狼吞虎咽。我被孙少平的人生深深的吸引了。好奇,感动,到后来的感同身受。第一遍看完了,我坐在校园里的梧桐树下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思考。很简单的发呆,完了做了个很简单的决定,做个好学生,并把这本书介绍给班里的每个人看。这是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看到了故事情节,把我感动的,是故事的本身,是我不知道的大作家路遥笔下的一个人物的生活。
第二遍看《平》,是在高二暑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学习和生活已经走上了很正常的轨道,学文。班里有个民主活跃的氛围,学习风气好,班主任提供很多的课外书,遇到时事热点同学总会有讨论,或者老师组织辩论。那个暑假我很细致的看了一遍《平》,完全是以欣赏的姿态。前前后后的大概看了半个月,至于感触,我只能说感受到了一部伟大作品的内涵与分量。我被路遥前辈的笔触和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所震惊。贴近生活,才能感动读者;高于生活,才能有所创造。这次阅读,让我对爱情很是向往。孙和田的爱情,让我很是羡慕。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精彩单纯的爱恋(小学四年级读琼瑶的《彩霞满天》除外,而且我一直觉得琼的小说有点故作的小儿女和煽情姿态)。
前两次的阅读,只是感到《平》是本好书。真正对我最刻骨铭心的影响,是后面的几次,它们把《平》一直融入到了我的灵魂里。03年的夏天,第一次高考失败。虽然超过了一本线几十分,但是没有走了理想中的学校。那个夏天天很热,我郁闷欲死。那不啻是把我从一个顶峰狠狠的摔到了谷底。失败来的是如此的猝不及防。还喜欢跟家里人发脾气。也就是在这个暑假,我开始了第三遍读《平》。我没有依着顺序看,我找我想看的。这一遍,一翻开书,我总是不由的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经历。人就渐渐的平静下来,忘记了自己的失败。那个夏天总是停电,我总是在夜里亮着蜡烛,倚在被窝里看。孙少平的人生轨迹,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在我心里连成了一条线。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孙少平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面对他的人生?而我自己呢。到目前为止,《平》给我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的劳动观。两个方面:一是我从此坚信劳动可以锻炼人,重塑一个人的对生活的看法,劳动着的人和劳动着的双手最美。那个夏天的最后两个月,我跟着父亲起早贪黑,顶着烈日种庄稼,在工地上搬四十斤一块的水泥砖……繁重的劳动可以使你筋疲力尽,让你没有时间去无聊的思考,让你觉得自己很实在。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从煤矿里走出来的孙少平另有一番姿态。二是我从此喜欢爱劳动的人,或者是对劳动着的人或者是处在底层的人有种同情和崇敬。我总吃某家的炒饭,不是因为我喜欢,而是因为他家里有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我有时候自习回来,总是带上几个苹果,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看着站在小桥边的小贩在冷风中呵气,总觉着买他的苹果,给予他的不仅仅是人民币……
二是我从此觉得人要独立些好。靠自己的力量活着是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为此你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投入。当你为经济的基本自立而不断出发,流汗受冻,也许你会明白那就是生活。
三是我开始有种自觉。如果说梦想是你的存折,那么一定记得从小额开始积攒。梦在心里,路,只在脚下。可以拥有伟大的梦想,但得一步步的迈开去拼搏,是种常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平凡的世界》是本好书。但注意:正如路遥前辈用书名告诉我们的:平凡的只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是我们自己;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拯救和影响一个人,你迟早会遇上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