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风土人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见「子」这个字。据说,这个「子」是古时宫廷贵族社会喜好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维新以后,一般庶民才流行开来;昭和时代以后,日本过半数女子都是某某「子」。
为什么会衍生这种风俗?因为平安时代(794-1192)盛行阴阳五行,谓女性是「阴」,「阴」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创造万物的根源世界。而这个「阴」,方位是「子」,以时间观念来讲,「子」是一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的开始。所有崭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创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中国人认为在网路上取昵称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种令人唾弃的崇日心理。其实也不必这么小心眼,翻翻统计,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后才让位给「正子」(masako)、「静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这些「子」族持续到昭和时代末期,昭和55年(1980)开始,荣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爱」(ai)、「彩」(aya)、「舞」(mai)、「瞳」(hitomi)、「枫」(kaede)、「萌」(moe)等单字名。其中「爱」连登宝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续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优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来」(mirai)。
2006年呢?似乎变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阳菜」(hina)(发音跟「雏」一样,也就是女儿节时装饰的那个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樱花」之平假名)、爱、葵、七海、真央(mao)、优衣(yui),第十名则分别为「爱美」(manami)、「杏」(an)、「结菜」(yuna)、「优奈」(yuna)。
或许有些中国人会奇怪,怎么取这么俗气的名字?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来念,才能理解字义中的豪爽与隐含在内的父母期待。
正因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变迁,所以偶尔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网路昵称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时,总会偷偷苦笑。孔子、庄子、老子等圣贤,可能也会在地下摇头叹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以上这段纯粹用「子」字小小玩一下文字游戏而已,并无冒犯古盛先贤的意思)
至于我自己的名字「美耶」,发音是「miya」,但一般日本人往往无法在第一眼就念出正确发音;而姓氏的「茂吕」,发音是「moro」,这姓氏在日本也很罕见,往往被叫成「sigero」。有时我在电话中报出自己的姓氏「moro」,对方通常会想成是「毛吕」,「毛吕」跟「茂吕」发音一样,而且前者比较普遍。
据说,我在台湾高雄市出生时,我父亲(日本人)他人在远洋,他本来想为我取名为「miyako」,汉字就是「宫子」或「京子」那类,结果我娘(台湾人)认为这样不好,说这种名字会马上拆穿我们是日本人孩子的真正身分,因此去问了在学校做事的某位知识分子,他建议去掉「子」,但留下日本发音的「miya」,于是我的汉字名字就变成「美耶」。
这名字好不好听?我自己觉得很好听,无论用中文或用日语念,都很好听。
日语中有个名词:「言灵」(kotodama),意思是,语言或文字具有其不可思议的灵力。
因此比起其他民族的语言,日语非常暧昧,日本人说话时也通常含糊其词,不像其他民族那般直接说「YES」或「NO」,总是会绕一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日本是东方边陲岛国,除了战国时代和明治维新以后,长年来一直处于和平状态(讲白一点,就是没人理睬的宅族啦),所以日本人之间即便说话「含糊其词」也能沟通。
又,大和族人通常认为「咒人者,必自咒;祝人者,必自祝」,也就是佛教用词中的「口业」,而名字正是「咒」的一种,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相当于否定自己的人生。
此观念可回溯到日本现存最古和歌集《万叶集》第13卷第3254首:大和国,言灵国也,所言神必助,祝您早归返。
这是一首饯别和歌,意思是:说出口的话,必有神力,我祝福你平安归来,那么神也一定会保佑你平安归来。
正因为日本人认为「言灵」力量非常大,因此不敢直话直说,也不敢随便当场说「YES」或「NO」,更不敢口快与人约定任何事
为什么会衍生这种风俗?因为平安时代(794-1192)盛行阴阳五行,谓女性是「阴」,「阴」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创造万物的根源世界。而这个「阴」,方位是「子」,以时间观念来讲,「子」是一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的开始。所有崭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创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
有些中国人认为在网路上取昵称为某某「子」的同胞,是一种令人唾弃的崇日心理。其实也不必这么小心眼,翻翻统计,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后才让位给「正子」(masako)、「静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
这些「子」族持续到昭和时代末期,昭和55年(1980)开始,荣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爱」(ai)、「彩」(aya)、「舞」(mai)、「瞳」(hitomi)、「枫」(kaede)、「萌」(moe)等单字名。其中「爱」连登宝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续了六年之久。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优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来」(mirai)。
2006年呢?似乎变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阳菜」(hina)(发音跟「雏」一样,也就是女儿节时装饰的那个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樱花」之平假名)、爱、葵、七海、真央(mao)、优衣(yui),第十名则分别为「爱美」(manami)、「杏」(an)、「结菜」(yuna)、「优奈」(yuna)。
或许有些中国人会奇怪,怎么取这么俗气的名字?这些名字都要用日本音来念,才能理解字义中的豪爽与隐含在内的父母期待。
正因为我知道日本女子名字的变迁,所以偶尔看到有人提及「某某子」网路昵称跟崇日心理的留言时,总会偷偷苦笑。孔子、庄子、老子等圣贤,可能也会在地下摇头叹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唉,孺子真是不可教也。(以上这段纯粹用「子」字小小玩一下文字游戏而已,并无冒犯古盛先贤的意思)
至于我自己的名字「美耶」,发音是「miya」,但一般日本人往往无法在第一眼就念出正确发音;而姓氏的「茂吕」,发音是「moro」,这姓氏在日本也很罕见,往往被叫成「sigero」。有时我在电话中报出自己的姓氏「moro」,对方通常会想成是「毛吕」,「毛吕」跟「茂吕」发音一样,而且前者比较普遍。
据说,我在台湾高雄市出生时,我父亲(日本人)他人在远洋,他本来想为我取名为「miyako」,汉字就是「宫子」或「京子」那类,结果我娘(台湾人)认为这样不好,说这种名字会马上拆穿我们是日本人孩子的真正身分,因此去问了在学校做事的某位知识分子,他建议去掉「子」,但留下日本发音的「miya」,于是我的汉字名字就变成「美耶」。
这名字好不好听?我自己觉得很好听,无论用中文或用日语念,都很好听。
日语中有个名词:「言灵」(kotodama),意思是,语言或文字具有其不可思议的灵力。
因此比起其他民族的语言,日语非常暧昧,日本人说话时也通常含糊其词,不像其他民族那般直接说「YES」或「NO」,总是会绕一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日本是东方边陲岛国,除了战国时代和明治维新以后,长年来一直处于和平状态(讲白一点,就是没人理睬的宅族啦),所以日本人之间即便说话「含糊其词」也能沟通。
又,大和族人通常认为「咒人者,必自咒;祝人者,必自祝」,也就是佛教用词中的「口业」,而名字正是「咒」的一种,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相当于否定自己的人生。
此观念可回溯到日本现存最古和歌集《万叶集》第13卷第3254首:大和国,言灵国也,所言神必助,祝您早归返。
这是一首饯别和歌,意思是:说出口的话,必有神力,我祝福你平安归来,那么神也一定会保佑你平安归来。
正因为日本人认为「言灵」力量非常大,因此不敢直话直说,也不敢随便当场说「YES」或「NO」,更不敢口快与人约定任何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