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吗?
展开全部
答案《是的》
解析:
《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 ”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第一目标是“明德” ,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 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第二个目标是“亲民” ,要求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 而且还要将这种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关爱广大的民众。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 ,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 《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就是八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 然后推已及人,最终达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程序。
解析:
《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 ”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第一目标是“明德” ,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 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第二个目标是“亲民” ,要求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 而且还要将这种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关爱广大的民众。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 ,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 《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就是八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 然后推已及人,最终达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程序。
展开全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的,这就是儒家思想“三纲八目”中所讲的“三纲”。但上边的解释有明显的错误,这里的“亲民”并非“去关爱广大的民众”。“亲”在这里也并非为“亲近”之意,而是“新”的意思,即“新民”。“新”作动词,为革新之意。“新民”,即自我革新求进,然后推己及人。正如《大学》第三章所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资料: 《大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