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法如下:
1、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3、要建设就要有目标。《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明确任务,作出部署。
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扩展资料
1、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主要经验强调,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3、要建设就要有目标。《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明确任务,作出部署。《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参考资料:人民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
(一)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四)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一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二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三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五是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三、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十六大所强调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能力:
(1)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2)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4)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5)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冲撞全局的能力
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仁述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一是要勤于学习。二是要勇于实践。三是要善于总结。要按照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千部的培训。要把干部的能力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