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教权与王权之争的性质及影响,求指教

自然之荣耀
2011-06-15 · TA获得超过32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第一,在与世俗权力的斗争中,教皇势力逐渐失去优势。教皇权的衰落是从教皇与法王斗争失败开始的。1302年,菲利普四世召集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寻求国内力量的支持。卜尼法斯八世气死后,法国波尔多大主教当选为教皇,称克莱门五世。由于意大利处于混乱之中,新教皇从未到罗马上任,后来甚至把教廷迁到了法国边境的教皇属地亚维农。此后,法王进一步操纵教皇选举,导致七个法国人连任教皇局面的出现。在教皇委任的134名枢机主教中,竟有111名法兰西人,教廷具有浓厚的法国色彩。
第二,世俗化倾向加剧,争夺教皇职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早期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的宗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教徒和一般信徒对基督教信仰的坚定性多出自其内心的虔诚,因而笃信清贫、守贞、敬畏上帝等清规戒律,尽可能地远离世俗生活,典型表现为修道制度。为了强化教徒的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宗教意识,修道院多创设于荒凉旷野、荒无人烟的地方。但是,随着与俗权冲突和斗争的发展,天主教会的世俗化倾向不断加剧,买卖圣职、教士结婚、蓄妾置产之风日益盛行,教权主义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教会丑陋现象和腐败风气。教廷内部矛盾重重,争夺教皇职位的斗争愈演愈烈,出现了罗马和阿维农两个教廷,两个教皇、三个教皇并存。经过“亚维农之囚”时期(1308-1378)和教会“大分裂时期”(1378-1417),教会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削弱了,教皇权威进一步衰落。
从教皇权英诺森三世开始走向中世纪的极盛期。英诺森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先后进入欧洲最有名的巴黎大学和波伦亚大学,分别攻读神学和法学。他是个狂热的教权主义者,坚持锡托派修士圣伯那(St.BernarddeClairvaus,1090-1153)的“双剑说”,认为上帝赐予教皇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两把剑,教皇对现实世界的统治权是至高无上的。英诺森玩弄外交技巧和政治权术,在欧洲政治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他先在意大利境内树立霸主地位,恢复对罗马城的管辖权;然后利用英国各阶层对“无地王”约翰统治政策的不满,迫使约翰王对罗马教廷称臣纳贡;再操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迫使皇帝承认教皇国的独立地位;还拒绝法王菲利普二世上诉的离婚案,迫使法王屈服。英诺森统治时期,罗马教廷不仅组织了第四次、第五次对东方穆斯林国家的“十字军”东侵,而且大肆镇压法国南部阿尔比异端运动,查禁一切违反正统教条的书籍,规定审判宗教异端分子的严刑峻法。两个著名的天主教修会——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就是由他批准设立的,它们成为推行教主义运动的急先锋。英诺森主持召开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对有关教会改革、教产使用、缴纳什一税等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批准用“变体论”解释天主教的圣体圣事。这是中世纪规模最大、最富有成果的西方宗教会议,除有400多名主教和800多个修道院长与会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王、英王也派了代表。
在中古“基督教大世界”,世俗王权基本上处于一种依附地位。人们对封建原则和宗教信仰的认同感,掩盖了民族的亲和性和国家的属性。就阶级结构而言,欧洲存在着贵族、市民和农奴三个相互隔膜、不可位移,而又彼此冲突的社会等级。在经济结构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分裂成封闭的、零碎的地方区域经济。尽管各地存在着王权,国王只是较大的或最大的封建主而已,他们事实上屈居于教权之下,在其所统治的“国家”中根本不存在充分的自主权。人们普遍认同于具体的、现实的领主、领地和庄园,而不是抽象的国王、民族和国家,他们关于“国王”、“民族”、“国家”的概念十分淡薄。社会分野是由同一等级的人所组成,他们自以为是僧侣、骑士、商人、工匠或农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民族性,有关民族、民族国家的思想根本谈不上。“欧洲人自身虽然也有判别,但那仅仅是地域的差异,共同的信仰使他们彼此认同。”他们使用各不相同的方言,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知之甚少,“英格兰”、“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并不是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而存在的,只是一些地理名词而已。
中世纪时期,欧洲各世俗国家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二元政治模式加剧了欧洲的分裂。由于天主教会建立了庞大的国际组织,罗马教廷可以通过各地的教会机构,操纵着基督教世界。欧洲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文化联系,他们都从属于一个西方天主教会,都是基督教大世界的成员,经济上受教廷的压榨,政治上受教皇的统治。“基督教大世界”一词本身就有“君主的”含义,它包括共同的基督教信仰,其教会成员,以及他们对教廷的精神服从等内容。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不仅使政治上的分裂状态进一步加剧,而且使整个欧洲面临着罗马教廷的压力,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并使各国失去了民族独立性。
经过雷戈里七世、英诺森三世,教会纪律有所加强,教会风气有所好转,教会威信有所提高。中古末期,欧洲市民阶级逐渐兴起,王权日益形成为各国走向统一、各民族走向独立的核心,冲击着基督教大世界的统治秩序,教皇权的衰落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之潮流。在与世俗权力的斗争中,虽然教权有时占上风,最终将从属于俗权。市民阶级虽然无力摆脱教皇权和天主教的束缚,但他们可以其经济力量支持卫权,借助于王权代表的国家力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共同的利害关系促成了市民和新君主的联合,他们终于把维护自身利益和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结合了起来。这是走向民族国家的第一步。特别是随着民族教会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近代民族教会的出现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权主义、普世主义最终让位给皇权主义和民族主义
我教数学超牛的
2011-06-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万
展开全部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的表现,此时世俗权力(王权)与资产阶级站在同一战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