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和远红外的区别?
一、功能不同
1、红外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
2、远红外线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
二、产生不同
1、产生远红外线主要方法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的产品。远红外线纤维产品所采用的材料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远红外线,占整体波长90%以上。
2、化合物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因为具有不同的官能团,因此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光,在红外光谱图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吸收峰。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特征吸收峰的出现与否,既可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三、相关应用不同
1、红外
1)安防监控领域。
2)汽车夜视系统。
3)医疗器械行业。
4)家庭电子行业。
5)通讯领域。
2、远红外
应用于生活中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远红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
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的区别是、涵义不同、特性不同、功能不同
一、涵义不同
1、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2、远红外线又称长波红外线,指波长1.5~400微米的红外线。(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
二、特性不同
1、红外线波长较长,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给人的感觉是热的感觉,产生的效应是热效应。
2、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三、功能不同
1、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在医疗中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
2、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太阳光当中波长为 6000~15000纳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远红外线功效: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远红外的温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况,使脑细胞得以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给,加强新陈代谢,使大脑皮层失衡状况得以改变,加深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安眠作用。
对大循环的调节:人体吸收大量远红外后的热效应一方面使皮肤温度升高,刺激了皮内热感应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使小动脉、毛细动脉及毛细静脉扩张,促使血流加快,从而带动人体大循环的加快。
对微循环的调节:由于血流加快,使大量远红外能量被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作用到微循环系统,调节了微循环血管的收缩功能。一方面使纤细的管径变粗,加强血液流动,另一方面使瘀滞扩张的血管变滞流为线流,这就是远红外对微循环血管的双向调节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远红外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外线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我们知道,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红光外侧的光线是不可见光,波长在0.76~1000微米范围,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2019-10-21 · 为世界华人健康作贡献
2: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3: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在医疗中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
4: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太阳光当中波长为 6000~15000纳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