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浙教版科学复习提纲

 我来答
jiangjinxu3
2011-06-25 · TA获得超过1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1.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 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 P11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 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 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 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6.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 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19. 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V<2f 倒立 实像 缩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U<2f V>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f / 正立 虚象 放大 放大镜
22.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27.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8.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29.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0.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1.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32. V=S/ t ( S=V t t =S/V )
33.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34.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36.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38.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m g ( m= G / g g = G / m )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9.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40.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剂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43.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44.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5.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46.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47.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48.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49.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50.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51.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52.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3.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54.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卵胎生(假胎生)(鲨,腹蛇)。
55.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56.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57.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58.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9. 花的结构(P97)——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60.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61.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62.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63.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64.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65.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
66.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67.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
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
68.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 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69.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7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可爱·小轩
2011-06-27 · TA获得超过1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1万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感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受。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触觉最敏感(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热觉最敏感(测试温度)。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舌对甜味最敏感是舌尖,苦味最敏感是舌根,咸味、酸味最敏感是舌的两侧。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
P12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15、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杀菌)为不可见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光的色散。
16、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7、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8、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9、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排直队、瞄准、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象(实象,形状与孔的形状、距离有关)等;光的反射事例:平面镜成象、看见不发光物体、物体反光等;光的折射事例:水中的物体、透过玻璃砖看物体、透镜成象等。
20、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21、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2、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2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1. U>2f f∠v∠2f 倒立 实像 缩小 照相机、眼睛
2.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3. f<U<2f V>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f / 正立 虚象 放大 放大 镜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虹膜中央的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S/ t S=V t t =S/V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一本科学书是2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
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m g m= G / g g = G / m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
加润滑剂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质量大惯性大。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假胎生(卵胎生)。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花的结构(P108)——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
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 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2月29日)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19年中插入7个闰月。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7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vhui0804
2012-05-05 · TA获得超过1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 能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老花镜 放大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 应用(P24)
  U>2f   f<v<2f 倒立实像缩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实像等大 /
  f<u<2f v>2f 倒立实像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无无 /
U<f 正立虚象放大 放大镜
  4.眼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眼睑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附 睫毛 遮挡雨水、灰尘
  属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结
  构 眼肌 使眼球灵活转动

眼 眼球壁
外 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膜 膜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内 脉络膜 给眼球提供营养
    膜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内容物 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
  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09848f8
2012-06-24 · TA获得超过1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1.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 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 P11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 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 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 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6.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 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19. 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V<2f 倒立 实像 缩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U<2f V>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f / 正立 虚象 放大 放大镜
22.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27.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8.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29.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0.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1.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32. V=S/ t ( S=V t t =S/V )
33.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34.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36.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38.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m g ( m= G / g g = G / m )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9.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40.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剂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43.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44.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5.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46.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47.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48.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49.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50.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51.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52.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3.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54.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卵胎生(假胎生)(鲨,腹蛇)。
55.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56.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57.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58.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9. 花的结构(P97)——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60.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61.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62.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63.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64.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65.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
66.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67.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
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
68.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 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69.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7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