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冰,雪,雾凇,露水,冰雹的形成现象是什么(急)

请用物理变化来告诉我、谢谢了、例如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这样的格式来告诉我、拜托了、一定要准确、就中考了基本的还不懂... 请用物理变化来告诉我、谢谢了、例如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这样的格式来告诉我、拜托了、一定要准确、就中考了基本的还不懂 展开
 我来答
娱乐生活
高粉答主

2020-02-24 · 用心创作,只为你~FOR YOU !
娱乐生活
采纳数:39 获赞数:2554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依次是:液化、凝固、凝华(教材不同可能解释不同)、凝华、液化、凝华

霜、雪和冰雹都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雾、露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雾凇是凝华,冰是水凝固,冰花是水蒸气凝华。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

123456中心06
2019-04-10 · TA获得超过2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万
展开全部

依次是:液化、凝固、凝华(教材不同可能解释不同)、凝华、液化、凝华

霜、雪和冰雹都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雾、露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雾凇是凝华,冰是水凝固,冰花是水蒸汽凝华。

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是液化。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

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

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

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

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也就是凝华)。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升华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临界温度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由于通常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便于贮藏和运输,所以现实中通常对一些气体(如氨气、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凝固的条件为温度达到凝固点且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l911009
推荐于2017-10-15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6万
展开全部
露的形成和消失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霜的形成和消失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

  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cy88168
2011-06-21 · TA获得超过2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依次是液化 凝固 凝华(教材不同可能解释不同)凝华 液化 凝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