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中冒泡排序法和选择排序法有哪些不同
不同点:
冒泡排序法:一趟一趟的将两个相邻的数进行交换如果有10个数则需要排9躺,如果是从大到小输出则需要每次将后一个数和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赋值给钱一个数,将较小的数赋值给后一个数,其实就是两个数交换,那么第一趟交换完毕后,最小的数便出现在了数组的最后面,然后进行第二趟的比较时则要对余下的前9个数进行比较,9趟比较完成后则数组也已经排好序。
选择排序法:10个数则是需要排9次,若按降序排列,第一次比较:则是将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与数组中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到最后的元素进行比较找到最大的数记录下来然后将值赋值给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然后进行第二次比较:则是将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与数组中从第三个元素开始到最后的元素进行比较,找最大的数记录下来将值赋值给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依次循环找完。
程序分析:
选择排序:
1>.对于选择排序,首先理解排序的思想。给定一个数组,这种思想首先假定数组的首元素为最大(最小)的。此时就要利用3个变量i,j,k表示元素的下标。i表示当前,j表示找到的最大(最小)的下标,k用于存放每次循环中最大值的下标。
2>.在掌握了程序的基本思想之后,再进行排序。找到最大的下标后赋给k。找到之后判断所假设的当前值是否为此次循环的最大值,如果不是,就交换a[k] 与当前a[i]的值,从而将数组以一定的顺序排放,最后写一个循环将结果输出。
冒泡排序:
1>.对于冒泡排序,主要采用的是相邻数两两进行比较的思想。如果后一个比前一个大(小),则将其调换位置,直至所有的数都比较完。
2>.如果给定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那么需要比较n-1趟,每一趟比较n-1-i次 ,i 表示上次循环中已经比较完的下标。写两个循环 判断,如需交换则进行交换,如果不需要交换则进行下两个数的比较,直到所有的数比较完。最后,用一个循环将排序完成后的数全部输出。
2023-07-25 广告
2017-12-16
第一轮排序 7 12 4 23 21 2 17 13 9 33
第二轮排序 7 4 12 21 2 17 13 9 23
第三轮排序 4 7 12 2 17 13 9 21
第四轮排序 4 7 2 12 13 9 17
第五轮排序 4 2 7 12 9 13
第六轮排序 2 4 7 9 12
第七轮排序 2 4 7 9
第八轮排序 2 4 7
第九轮排序 2 4
可以看到,每一轮的排序,在这一轮中参与比较的元素中最大的数将会浮到最后。而冒泡排序的名字也是从这里来的 。
数组排序前 7 23 12 4 33 21 2 17 13 9
第一轮循环 2 23 12 4 33 21 7 17 13 9
第二轮循环 4 12 23 33 21 7 17 13 9
第三轮循环 7 23 33 21 12 17 13 9
第四轮循环 9 33 21 12 17 13 23
第五轮循环 12 21 33 17 13 23
第六轮循环 13 33 17 21 23
第七轮循环 17 33 21 23
第八轮循环 21 33 22
第九轮循环 22 33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每轮循环过程中,都会找出这个最值元素,下一轮排序时就不用再考虑这个元素
1.选择法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j,min,temp;
int a[10];
printf("请输入十个整数:");
for(i=0;i<=9;i++)
scanf("%d",&a[i]);
for(i=0;i<9;i++)
{
min=i;
for(j=i+1;j<=9;j++)
{
if(a[min]>a[j])
{
min=j;
}
temp=a[j];
a[j]=a[min];
a[min]=temp;
}
}
for(i=0;i<=9;i++)
printf("%4d",a[i]);
}
2.冒泡法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printf("请输入十个整数:");
for(i=0;i<=9;i++)
scanf("%d",&a[i]);
for(i=0;i<9;i++)
for(j=9;j>i;j--)
{
if(a[j]<a[j-1])
{
temp=a[j];
a[j]=a[j-1];
a[j-1]=temp;
}
}/*
for(j=0;j<9-i;j++)
{
if(a[j]>a[j+1])
{
temp=a[j];
a[j]=a[j+1];
a[j+1]=temp;
}
}大的气泡往下沉,小的气泡往上浮!!!注意:是a[j-1]还是a[j+1];
深刻了解!!!
*/
for(i=9;i>=0;i--)
printf("%4d",a[i]);
}
通过这两个程序,可以发现他们的编程还是有些区别的,但是总结下:
相同点:
1.都要通过n-1组排出具有n个数的顺序;
2.都是通过逐个相比,比出最值的;
。。。
不同点:
1.冒泡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小的泡冒到上面,大的泡沉到下面,最值在中间和其他的值交换;
而选择法,是假定了一个最值,所以最值和其他的值的交换就发生在假定最值的地方;
。。。
其实冒泡法和选择法的区别不大,都是效率比较低的方法。
#define N 5 //定义常量N并赋值为5
void main() //主函数入口
{ //表示主函数开始
int i,j; //定义整形变量i和j
int grade[N],temp; //定义N维(N=5,也就是五维啦^^)整形数组和整形变量temp
printf("输入5个数\n"); //在屏幕上显式“输入5个数”并且换行
for(i=0;i<N;i++) //开始for循环,从i=0,每次加1,直到i=4,共需循环5次
{ //循环体开始
scanf("%d",&grade[i]); //依次获取用户输入的整数值并存入数组grade中
} //循环结束
for(i=0;i<N;i++) //开始外层for循环,从i=0,每次加1,直到i=4
{ //外层循环体开始
for(j=0;j<N-1-i;j++) //开始外层for循环,从j=0,每次加1直到i等于外层循环的N-j-1
{ //内层循环体开始
if(grade[j]<grade[j+1]) //条件判断
{ //如果整形数组前面的数比其后的小,执行以下语句
temp=grade[j+1]; //将比较大的数赋值给temp
grade[j+1]=grade[j]; //将比较小的数赋值给数组中后面的变量
grade[j]=temp; //将比较大的数赋值给数组中前面的变量
} //从此便完成大小变量的交换,使得大值往前放
} //结束内层循环
} //结外内层循环,完成排序
printf("最后排序为:\n");//在屏幕显式“最后排序为:”并换行
for(i=0;i<N;i++) //同开始的for循环类似
{ //开始循环输出
printf("%d",grade[i]); //只是这里要逐个输出数组中的五个数值
} //结束循环输出
printf("\n"); //输出换行到屏幕,看不到什么效果,可删掉
} //结束main()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