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何为陶艺。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泛指以陶瓷为主要媒材,从事艺术创作的活动或作品。
2.中国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进行烧制,成为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窟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中国的陶艺在历史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如同一条大河源流不断,漫长悠远。
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发展。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为我国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代的陶瓷艺术,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汉代的重大突破就是能够烧制成熟的青瓷。由原始陶器发展为瓷器,是在制瓷原料的工艺改革、窑炉结构的进步、釉的发明等条件下获得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和聪明才智的结晶。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得到迅速发展并闻名于世。青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韵,其苍古幽雅,质地如玉,色调泛青,是当时人们对陶瓷艺术品味追求的体现。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等多种表现手法,因而能够制成各种造型新颖有趣的器物。与此同时,黑瓷和白瓷也相继出现,鸡头壶便是其中比较别致的黑釉造型,为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的陶瓷业的成长。
唐代的陶瓷业首推“南青北白”,南方是指越窑的青瓷,北方是指邢窑的白瓷,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成就。“唐三彩”则代表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貌。“三彩”是一种用铜、铁、钴、锰等矿物作为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含铅物为熔剂,经过大约800度的温度烧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其造型浑圆饱满,深厚中表现出柔和细腻、雍容典雅、丰腴准确、形态逼真传神。其塑造工艺之高超,可谓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元代景德镇瓷业的突飞猛进。
元人除了继续延续宋代的名瓷外,更重大的成就是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样所表现出来的品相。它的特点是着色力强、明净、素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的效果,“追韩信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明代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
明代社会繁荣,工场手工业大力发展。丰富的制瓷原料,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景德镇处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成为“瓷都”。可以说青花瓷是当时生产的主流。其中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5)清代陶瓷工艺的巅峰。
清代陶瓷艺术产地较广,有宜兴、石湾、德化等,但中心仍在景德镇。除元、明代以来釉上彩、高温釉及斗彩等品种继续发展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工艺又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3.传统陶器的分类。
土器。
陶器之一类,烧成温度不超过900℃,较一般陶器为低,孔隙率很高,胎质粗松。史前新石器时代与台湾原住民陶器属之。
红陶。
指一种低温土器,颜色呈土红、砖红、或褐红色的陶器,通常表面磨光,而不彩绘纹饰。
彩陶。
性质与红陶相同的低温土器,但在器物表面上彩绘红色或黑色的花纹。
黑陶。
一种低温土器,胎质细腻,胎质呈黑色,厚度很薄,可达蛋壳之程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以龙山文化为代表,台湾大湖文化与乌山头文化亦有出土。
绳纹陶。
在陶器坯体上拍打规律之绳纹作为装饰者。
夹砂陶。
在陶器坯体上掺入细砂或石屑,以提高陶器之耐热抗震性,防止在烧成过程中碎裂。
交趾陶。
一种多彩低温软陶。主要用于寺庙与豪宅的装饰,主题以人物与花鸟等为主。其技术主要传自广东,由于五岭以南古名“交趾”,故将这种陶器称为“交趾陶”。
4.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通常指个人在工作室中独力完成,有别于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日用陶瓷指一般生活用陶瓷,主要为餐饮用的碗盘、汤匙、茶具、咖啡组合、马克杯等。
(2)瓷器。
瓷器的坯质致密,为已部分瓷化或全部瓷化,低度(1%)以下或零孔隙度。叩之声音清脆,有如金石。坯体为白色,薄层具半透明性,有釉或无釉。通常在1300℃以上的高温烧成。在此温度之下,坯与釉构成一牢固的坯-釉层,而赋予瓷器以重要的强度。
(3)陶器。
陶器由多孔的坯质制成,叩之声音混浊;施釉或无釉,如施釉可不渗水。坯质非瓷化,孔隙率为中度至高度。陶器与石陶器之区分,如烧成品的孔隙率超过5%,则为陶器;5%以下为缸器。坯体不透明,白色或其他颜色。烧成温度为1000-1200℃之间。
(4)石陶器。
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兼具二者之性质。与瓷器一样,坚硬而密致,坯体已达瓷化程度,但无瓷器的透明性,而近似陶器的性质。其孔隙度为5%以下,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有釉或无釉;坯体为白色或其他颜色。通常温度烧成在1160-1280℃之间。又称缸器、陶石器或器。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丰厚的优秀传统。综合吸收传统精华,创作出具有新时期面貌的陶艺,焕发古老瓷国的青春,是当代陶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陶艺更强调主体意识的艺术创作,吸收新观念与新材料的应用,是借助泥与火为媒介,来表现自己的观念与审美情趣的一种纯精神文化活动。
仿古陶瓷。
陶瓷之胎质、造形、釉色、纹饰等刻意模仿中国古代传统陶瓷,模仿对象通常为自宋代以来的官窑瓷器,也有模仿唐三彩陶器的。
目前所知,发现唐三彩的亚洲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伊拉克、伊朗等。非洲的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的踪迹,欧洲也有发现唐三彩的报道,意大利的法安扎博物馆收藏有唐三彩凤头壶和唐三彩盘。 唐三彩这颗璀璨的明珠,给当时的世界带来很大的震动。在唐三彩运销世界各地的同时,三彩工艺随之传出海外。不久,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对这些国家的陶瓷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泛指以陶瓷为主要媒材,从事艺术创作的活动或作品。
2.中国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进行烧制,成为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窟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中国的陶艺在历史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如同一条大河源流不断,漫长悠远。
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发展。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为我国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代的陶瓷艺术,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汉代的重大突破就是能够烧制成熟的青瓷。由原始陶器发展为瓷器,是在制瓷原料的工艺改革、窑炉结构的进步、釉的发明等条件下获得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和聪明才智的结晶。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得到迅速发展并闻名于世。青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韵,其苍古幽雅,质地如玉,色调泛青,是当时人们对陶瓷艺术品味追求的体现。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等多种表现手法,因而能够制成各种造型新颖有趣的器物。与此同时,黑瓷和白瓷也相继出现,鸡头壶便是其中比较别致的黑釉造型,为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的陶瓷业的成长。
唐代的陶瓷业首推“南青北白”,南方是指越窑的青瓷,北方是指邢窑的白瓷,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成就。“唐三彩”则代表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貌。“三彩”是一种用铜、铁、钴、锰等矿物作为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含铅物为熔剂,经过大约800度的温度烧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其造型浑圆饱满,深厚中表现出柔和细腻、雍容典雅、丰腴准确、形态逼真传神。其塑造工艺之高超,可谓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元代景德镇瓷业的突飞猛进。
元人除了继续延续宋代的名瓷外,更重大的成就是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样所表现出来的品相。它的特点是着色力强、明净、素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的效果,“追韩信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明代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
明代社会繁荣,工场手工业大力发展。丰富的制瓷原料,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景德镇处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成为“瓷都”。可以说青花瓷是当时生产的主流。其中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5)清代陶瓷工艺的巅峰。
清代陶瓷艺术产地较广,有宜兴、石湾、德化等,但中心仍在景德镇。除元、明代以来釉上彩、高温釉及斗彩等品种继续发展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工艺又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3.传统陶器的分类。
土器。
陶器之一类,烧成温度不超过900℃,较一般陶器为低,孔隙率很高,胎质粗松。史前新石器时代与台湾原住民陶器属之。
红陶。
指一种低温土器,颜色呈土红、砖红、或褐红色的陶器,通常表面磨光,而不彩绘纹饰。
彩陶。
性质与红陶相同的低温土器,但在器物表面上彩绘红色或黑色的花纹。
黑陶。
一种低温土器,胎质细腻,胎质呈黑色,厚度很薄,可达蛋壳之程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以龙山文化为代表,台湾大湖文化与乌山头文化亦有出土。
绳纹陶。
在陶器坯体上拍打规律之绳纹作为装饰者。
夹砂陶。
在陶器坯体上掺入细砂或石屑,以提高陶器之耐热抗震性,防止在烧成过程中碎裂。
交趾陶。
一种多彩低温软陶。主要用于寺庙与豪宅的装饰,主题以人物与花鸟等为主。其技术主要传自广东,由于五岭以南古名“交趾”,故将这种陶器称为“交趾陶”。
4.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通常指个人在工作室中独力完成,有别于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日用陶瓷指一般生活用陶瓷,主要为餐饮用的碗盘、汤匙、茶具、咖啡组合、马克杯等。
(2)瓷器。
瓷器的坯质致密,为已部分瓷化或全部瓷化,低度(1%)以下或零孔隙度。叩之声音清脆,有如金石。坯体为白色,薄层具半透明性,有釉或无釉。通常在1300℃以上的高温烧成。在此温度之下,坯与釉构成一牢固的坯-釉层,而赋予瓷器以重要的强度。
(3)陶器。
陶器由多孔的坯质制成,叩之声音混浊;施釉或无釉,如施釉可不渗水。坯质非瓷化,孔隙率为中度至高度。陶器与石陶器之区分,如烧成品的孔隙率超过5%,则为陶器;5%以下为缸器。坯体不透明,白色或其他颜色。烧成温度为1000-1200℃之间。
(4)石陶器。
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兼具二者之性质。与瓷器一样,坚硬而密致,坯体已达瓷化程度,但无瓷器的透明性,而近似陶器的性质。其孔隙度为5%以下,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有釉或无釉;坯体为白色或其他颜色。通常温度烧成在1160-1280℃之间。又称缸器、陶石器或器。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丰厚的优秀传统。综合吸收传统精华,创作出具有新时期面貌的陶艺,焕发古老瓷国的青春,是当代陶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陶艺更强调主体意识的艺术创作,吸收新观念与新材料的应用,是借助泥与火为媒介,来表现自己的观念与审美情趣的一种纯精神文化活动。
仿古陶瓷。
陶瓷之胎质、造形、釉色、纹饰等刻意模仿中国古代传统陶瓷,模仿对象通常为自宋代以来的官窑瓷器,也有模仿唐三彩陶器的。
目前所知,发现唐三彩的亚洲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伊拉克、伊朗等。非洲的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的踪迹,欧洲也有发现唐三彩的报道,意大利的法安扎博物馆收藏有唐三彩凤头壶和唐三彩盘。 唐三彩这颗璀璨的明珠,给当时的世界带来很大的震动。在唐三彩运销世界各地的同时,三彩工艺随之传出海外。不久,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对这些国家的陶瓷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